【109】首届“感恩父母 让爱传承”有奖征文大赛沈建作品

此心安处

沈建(河南)

父亲去世后,年近八十的母亲一个人固执地住在老家的院子里。她在那有十一间房屋的三合院里晃着象一个影子。

象影子的母亲年青时身高1米68,在女人堆里很显眼,如今弯了脊背和其他老人成了一个样子。      

当她背起双手时脖颈显得越发前伸。我学给她看,她马上挺直身板努力做出昂首的样子。也只那么一挺就又弯了下去,自己笑着叹息:没劲了,直不动喽!

她这位六十年代的省劳模,不得不屈服于岁月的磨砺。

劝她跟我一起生活,总说身体还行健康着呢。

这么个白发苍苍体重不足八十斤的老太太再健康又能有多健康呢!

每隔一段时间,便寻个借口“骗”她来城里小住。

每次来到,母亲都能从屋子里找出许多“活”来做,擦擦抹抹忙个不停。把这些活忙完,空了两手,就觉得无聊起来,在客厅里前窗看看,后窗瞧瞧皱着眉头一副坐立不安的样子。有客人来到不是躲出门去,便是闷在房间里。

为了让母亲逐步适应,就带她逛街,母亲对吃喝穿戴不感兴趣。

丈夫说,找个人陪母亲说说话才是最好。

楼下花坛边常聚着一些老人,母亲若去转转兴许能认识几个“朋友”。

力劝母亲下楼走走。

果然碰到了能说话的人,她说和前排的一个老太太在树林子里找到了荠菜。那老太太也从农村来。

她们约好花坛边碰面一起出去转。一连几天母亲都积极出门,后来却又不去,一问才知道那新认识的“朋友”回了老家。

新“朋友”走了,城里还有几位母亲熟悉的老朋友,悄悄电话邀来,老友们相见母亲更开心,客人走后仍然闷闷不乐。

陪母亲聊天,只有说起村子里的事,她才有兴致。

母亲准确地记着跟我年龄相仿的一批孩子的生辰,记着很久前村里的往事。说起村里的人如数家珍:谁家的孩子打工回来带了什么,谁家新盖了楼,谁家养了多少只鸡……一遍遍听着这些,我想起《人生》中刘巧真跟高加林的谈话:你们家的老母猪下了十二个猪娃,压死了一个还剩……

母亲在乡下生活了一辈子,她熟知的都在村子里,村子以外的事她了解的不多。这些村里的事离家很久的我不太感兴趣,我感兴趣的又超越了母亲熟悉的范围,这种没有共鸣的聊天总不能尽兴。

母亲是个聪敏的人,大约觉查到了这种隔阂,大部分时间闷在自己房间看电视。从门口过时我发现她常发呆。

母亲不能适应离开老家的生活,她每天掐着指头数日子,最后急的牙疼,连觉也睡不安稳,只好送回。

一听送她回家,母亲连夜打好包袱,天不亮就坐在客厅里等候。

等进村后邻居们纷纷来打招呼,母亲一扫在我家的模样犹如注入了一股活力笑逐颜开地回应着,脚步轻快有力。

西院凤姨听到声音柱着双拐挪出门来。她的腿摔伤已有很久,看见母亲她喊了一声姐,将身子倚住一根拐仗伸出三根手指说:这回你走了十三天。

十三天, 我愕然了,这离开的日子母亲一直在数,她的邻居居然也在数。

这被人掰着手指惦记的情谊是怎样的一种温暖哟!它在注重追求物质利益而疏离了亲情的冷漠中无疑是一股暖流,既朴实又真挚。

瞬间我理解了母亲的固执。

在老家母亲是快乐的。

她站在自己侍弄的小菜园边象位沙场秋点兵的将军。

邻居们也站在菜地边,看着绿油油的菜苗说些家长里短。

母亲和这些邻居相处了一辈子,他们是一个彼此熟知的圈子,这个圈子里的人有着相同的生活规律和相仿的喜好 ,既能同仇敌忾又惺惺相惜。

这个圈子是母亲的眷恋和慰籍。她愿意跟他们一起看庄稼,一起挖野菜,一起坐村头看大路上人来人往。

夜晚与母亲一起收看《梨园春》,她安详的样子,使我想起了苏轼的一句诗“试问岭南应不好。确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母亲的心安在家乡,这里有母亲的塌实和安宁。

【作者简介】沈建,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人。喜爱文学,偶尔写一些小文章。

如果您觉得好看,请您点一下“在看”↓↓

(0)

相关推荐

  • 刘一言 | 老家的秋

    本文为读者来稿中优秀稿件 经作者同意原创首发 刘一言 <老家的秋> 老家的烟火在风和话语里一次又一次抓住秋天的味道,这味道又熟悉又多了些令人生慌的杂质.那些最为原始的草木石树,在点燃的枯叶 ...

  • 【边红星散文】正在远去的故乡

    ▲题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正在远去的故乡 文 | 边红星 初夏时节,一踏上进村的路,绿色的麦浪在眼前翻滚,小麦扬花的清香迎面袭来,加上黄色的油菜花和白色的洋槐花散发出的甜香,还有潮湿的黄土地挥 ...

  • 郭西明丨串门(随笔)

    母亲年纪大了,身体一直也不好,每一次回老家看着年迈的母亲,就想让她到城里我们兄弟家来住几天,可是怎么劝说她都不愿意,除了放心不下在老家的几亩地.自己养的几只鸡鸭,更重要的她是惦记着老家的邻居们. 是呀 ...

  • 《怯懦与蛮横》刘寥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张家是村里的一个大族,占了约四分一的人口,两个社都有张家的人员.人口多,做事情也霸道,人员混杂,什么人都有.张家的 ...

  • 方长荣:请到我家来看电视|散文

    韩雪丽:姐弟恋的困惑 文/方长荣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我的老家是江南的一个小山村,说是山村其实根本不是,虽然村子的四周均有高山,但起码有相隔数十里的路程,村子就位于高低起伏的丘陵之中.村前有个大水 ...

  • 一位坚守一生的老师,让亲戚都无比尊敬的人

    从小,我就喜欢九月,九月是丰收的季节,也是秋高气爽的时候.秋收的时候,总感觉有忙不完的农活,那时候虽然贫苦但是也乐在其中.九月的节日很多,重阳节,教师节,中秋节,还紧邻着国庆节,过去的人都说每逢佳节倍 ...

  • 【132】首届“感恩父母 让爱传承”有奖征文大赛余威威作品

    父 亲 余威威(湖北) 我的父亲在深夜沉睡,在一个廉租房里自己抱着自己 他的手在冬天的早晨,摸着鱼厂里从冻库拉出的鱼 他的手也曾举过头顶,摸过山间从天空流过的云 我更加怀念他的稻田,他的谷堆和草垛 我 ...

  • 【129】首届“感恩父母 让爱传承”有奖征文大赛贺建新作品

    石磨奶水,母爱温馨的记忆 贺建新(湖南) 奶水,母爱的乡愁,温馨记忆的亲情. 小时候的我,善,是什么?不知:爱,是什么?不懂:感恩,是什么?更是一片迷茫.因为,我是一个调皮的玩童.后来,长大了,才知善 ...

  • 【128】首届“感恩父母 让爱传承”有奖征文大赛刘锡生作品

    母爱在延伸 刘锡生(江苏) 我的成长与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她无私和博大的爱,影响了我,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从学校走向社会直至从大学宣传处长岗位退休,我的每一点成长和进步无不受母亲的影响与熏陶,渗透 ...

  • 【125】首届“感恩父母 让爱传承”有奖征文大赛汪虹作品

    慈 父 汪虹(北京) --苦难中,坚忍,仁慈,宽厚,乐观 父亲三岁丧母,真不知道怎么成长起来的.祖父办实业,那是为官家办,所以一旦无官做,家境就连供儿子读书也困难了.父亲十一岁开始学徒,冬天空心穿一件 ...

  • 【121】首届“感恩父母 让爱传承”有奖征文大赛一路阳光作品

    福 一路阳光(河北) 风总喜欢捉弄孩童,蒲公英飞的满天都是,我要抓住它做成风筝.带我一起遨游太空.父亲母亲真的用蒲公英做成了风筝.虽没有带我飞入空中,可三人快乐的脚步,纵情的嬉笑,在我心中却记忆永恒. ...

  • 【116】首届“感恩父母 让爱传承”有奖征文大赛古道西风作品

    怀念父亲 古道西风(辽宁) 每年的父亲节前,远在外地的儿子都要打电话来,而且还要有礼物提前邮到.因为礼物并非是实用的,所以每次收到之后我都要埋怨他乱花钱.最近几年他学乖了,提前问我要什么礼物?让我既不 ...

  • 【115】首届“感恩父母 让爱传承”有奖征文大赛杜鑫作品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杜鑫(辽宁) "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每次离开总是装作轻松的样子,微笑着说回去吧,转身泪湿眼底--"每每听到这首歌,总 ...

  • 【112】首届“感恩父母 让爱传承”有奖征文大赛郑兰香作品

    怀念母亲 郑兰香(辽宁)     农历十月初一日,我们这里把这天也叫祭祖节,老人说这天是女儿为逝去的母亲上坟祭奠的日子,明天就是十月初一了,今夜无眠,为母亲写一篇怀念的祭文吧. 母亲生于一九三九年,伴 ...

  • 【110】首届“感恩父母 让爱传承”有奖征文大赛李彩泉作品

    陪父母做"妆老"衣裳 李彩泉(辽宁) 父亲七十二,母亲七十那年,二老就多次和我商量要先把他俩的"妆老"衣裳预备了.我们这儿管寿衣叫"妆老"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