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五届青年书法展,先看看评委们怎么说,附全国第五届青年书法篆刻展收稿现场情况
总的评价:功底积累有一定厚度;用笔扎实,基本无懈笔;结字纵横聚放变化有度;墨之干湿浓淡随笔势而生,颇为自然;其气象于从容自信中时生俏皮之意而不失怪戾。作为青年作者已有如此表现,尚具更深远发展潜力,如努力不辍,将来必有大成!
庞顺东作品取法《祀三公山碑》,作者在汉篆的研修和学习上颇下功夫。
▲
王健(江苏)
张胜伟点评
全国第四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评审的最后环节是每位评委选一件自己看好的作品,我理解这样的设计是为了给大家推荐一些看点。因为不是评奖,每位评委选的时候会更主观一些。在评审大厅,王健这件作品挂在一个角落里,皱巴巴的,并不显眼。在所有入选作品里,这件作品未必是最好的,但能给人一些启发。
▲
尹义桐( 重庆)
朱培尔点评
当代篆刻最近十几年处于一种创作与理念提升的停滞状态。许多年轻的印人醉心于所谓古玺印的创作,但普遍缺少与古玺心灵沟通的能力,不能还原那个时代工匠制印时的感受,也无法理解古玺因为时间和空间的改变所具有的神秘、苍茫与高古。还有许多人简单地学王福庵、陈巨来的元朱文,缺少对明清流派篆刻的深入思考,甚至漠视和轻视,这是篆刻发展停滞的关键所在。
▲
赵宏桢(浙江)
宋华平点评
此幅作品八尺竖幅,内文68个字,分五行书写两首古诗。师承明晰,笔法、字法、章法运用熟练,风格鲜明,既厚重、苍茫,又灵动、爽健,是一件有个性、有继承、有气势的作品。作品以承继黄道周的风格为主调,参以章草。笔法入木三分,时而迅捷、时而缓驻,方圆对比、藏露结合、节奏激昂。行与行之间的间距、黑与白所占的比重恰到好处。用墨采取王铎的涨墨法,先浓后轻、先实后虚、干湿互映。远观有很强的冲击力,近赏又有丰富的技法玄机。虽是大幅作品,却像手札一样耐人寻味,表现出作者的创作激情。
▲
郑志安(福建)
吕金光点评
草书自明清以降,由传统的手卷形式转化为立轴形式,从文人书斋中走入现代展厅成为一种视觉符号,这要求在笔法和章法上有所突破。当今草书不再仅仅满足于草书的符号化,而且还要在符号化的同时,突破传统草书的基本造型,并且将枯湿浓淡、提按转折等一 系列艺术问题加以现代审美的改造。
▲
钟胜朋(江西)
张维忠点评
一幅好的楷书作品,除了富含传统基因的同时,还应该具有独立的书法语境,或静穆端庄,或朴茂厚重,或生动空灵,或精致典雅等,我觉得此作应属于精致典雅一路。此幅小楷作品,细窥其形,难离北魏之墓志;细品其味,散发着淡淡的清爽劲挺金石之气。虽然该作在创作表现的老到和精致程度上还有空间,但示人的却有一种较为宏大、较为长远的格局,其可贵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