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人生尚有来路;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

图片发自简书App

早上在小区里碰见两个老太太,一个大约六十多岁,一个五十多岁。

年轻的问:你怎么下楼了?

回答说:在楼上一开窗,风可大,就下楼给孩子送件衣服。

年轻的说:都四十岁的人了,冷了自己就回去了,还用你下楼呀。

年老的说:反正我也没事,下楼活动活动。

我听到“都四十多岁的人了”,思想上忍不住就愣了愣神。

做父母的,孩子不管多大年龄,在他眼里,永远都是需要自己去呵护的宝贝。

天冷加衣,天热防暑,吃饭要吃热饭,走路要走大路,没有一样是他们不牵挂的。

所以,有父母的孩子就是块宝,在这世上,永远有一层防护膜罩在身上。

只要你愿意,任何时候,都有一个怀抱为你敞开着。

图片发自简书App

《家有儿女》中夏东海的扮演者高亚麟说: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父母在你不会琢磨死亡,比如你现在三十,你六十都不会去想,因为你老觉得有一堵墙挡在你和死神之间,你看不到死亡。父母一没,你直面死亡。那个,跟年龄多大没关系。就像我现在,父母没了,你能清晰地看到你的尽头。

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

我姥爷六十多岁时,他的父亲八十多岁。

姥爷年轻时当过供销社的会计,能写会算;后来因为他父亲信的什么教的政治问题,丢了官职,一家人的生计顿时陷入困顿。

在我的印象中,有几个清晰的画面:姥爷的父亲总爱拿着放大镜在屋外晒着阳光,翻着发黄的厚书。

姥爷经常为父亲端饭菜,倒夜壶。

在枣花飘香的午后,姥爷搀扶着父亲去厕所,陪他在屋檐下活动筋骨。

但却没有他们对话的印象。

后来,姥爷的父亲去世了。

有一天我问他:你当年丢了官职,你怨过父亲吗?

他说,说实话,怨过。

沉默了几秒钟,又说:但是,我现在没有爹了。

说罢,像孩子一样抹眼擦泪起来。

几十岁的人,只有在父母跟前,才能坦诚如赤子,那一刻我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被感动。

我想,本来以为那些眼泪是出于亲情、对亲人的眷恋,可是姥爷说他怨过父亲。但如果他真的怨父亲,那一刻,他又哭得像个孩子,真诚又让人心碎。

后来我才理解,大概那种感情就是一种被撇下的孤苦感,这辈子再无人抚摸你的头。

没有了父亲,眼前就是人生的尽头。再没有一堵墙给你遮挡,再没有一扇门为你呈现,再没有一些经验让你借鉴,死亡之前再没有一些缓冲。

父母带走的,不仅仅是你的眷恋和依赖,还有你的童年,青春,人生的来路;他们走了,你只剩下归途,一种必然的离去。

图片发自简书App

然而,父母在时,多半的亲子关系并不融洽。

孩子们似乎永远无法理解父母所谓的“为你好”,所以,叛逆,代沟,拒绝交流。当父母不在了,才会细细回味出他们的好来。

李宗盛在他的歌里也说到他和父亲的亲子关系:

两个男人,极有可能终其一生只是长得像而已。有幸运的,成为知己;有不幸的 只能是甲乙。

但是总有一天,你会理解他。

然而,这种理解往往在永远的失去之后。

当你意识到,没有了父母这面墙,你再也不能在一个人面前撒娇,叛逆,使性子,大概这时候才是真正的长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