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是如何划分的
所谓四季,是中纬度地区春、夏、秋、冬的总称。而春、夏、秋、冬的差异主要反映了地面上接受太阳能量的多少,接受太阳能量的多少又主要取决于太阳光照射的角度。同样一束光线斜射到地面上比直射到地面上照到的面积大,因此单位面积获得的热量就少。太阳高度角越大,就越接近直射,地面上单位面积获得的热量就越多。所以,四季的划分主要受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影响。
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单位面积获得太阳热量最多,而南半球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热量最少。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这一天南半球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热量最多,而北半球则相反。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各地获得的太阳光热大致相等。因此,在西方是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来划分四季的;而我国在传统上则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来划分四季的。这两种划分方法,都属于天文上的四季划分方法。
然而,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和气候变化差异较大,如果按古人划分四季的方法,把“立春”或“春分”定为春季开始,把“立夏”或“夏至”定为夏季开始……那么,当黄河中下游和长江流域一带日渐风和日丽、柳绿桃红之际,而在松花江畔和大、小兴安岭,却还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可见,天文上的四季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年中气候的差异:大体上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春秋季适中。但真正在气候上我国通常以候温(每5天为一候,每候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为候温)作为划分四季的标准,这个划分方法就叫“候温四季划分法”。当候温大于22℃为夏季;小于10℃为冬季;介于两者之间分别为春季和秋季。按照这个标准,只要将当地历年积累的气象资料进行统计比较,就不难计算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四季起止日期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