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够系统学习中医。
过去学医,资源极端贫乏,你想找一本书看看,或找个人给你讲讲,都很难。听老一辈人讲,六七十年代的时候,但凡一本中医书出版上市,都很畅销,有人在新华书店排队抢购。现在恰好相反,书籍多了,尤其是在网络上,还能找到电子版;各种课程,那就更多,大家都争着给你讲。按理说,这是好事,但也有弊端,信息极大丰富,就存在一个选择和排斥的问题。你必须选择最好的而且最适合你的那一系列讲座或书籍,潜心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你还要有能力抵御其他讲座或书籍的诱惑。这样,才不至于三心二意,才能一门深入。就好比练书法,你如果今天练颜体,明天练柳体,后天练隶书,可能到最终一事无成。
所以,有经验的书法老师总是劝大家先练一家,练个几年,等功夫到一定的程度,再练别家。学中医更是如此。
网络上的各类中医课,基本上都是中医的一鳞半爪,不同医家讲的,流派和体系又不同。你要是这里听一些,那里听一些,就会感觉学了很多,但又串不起来,甚至还互相矛盾,头脑里一团糟,遇到疾病仍然茫然。这样学习中医,其实是在浪费时间,更谈不上系统性。我还是对我自己的东西更放心。我从2011年开始做中医讲座,至今已经将近10年,讲座的内容涵盖中医基础、诊断、方药、疾病以及养生等,还有儒、释、道等传统文化课程,是一个庞大而完整的体系。现在,我从其中抽出五个有代表性的讲座,供有志于系统学习中医的朋友入门。其实,五个课程学习来,不但已经入门,其实已经比较精深了。这是一个小型系列讲座,一共三讲,包括中医思维的方法、中医治病的方法,中医传承的方法。听了这个讲座,我们基本上会知道中医是怎么回事,学中医要怎么做,要避哪些坑,有哪些诀窍。目前这个讲座的视频是限时免费的,讲稿也整理成了一个小册子。学习中医,要放松心态,又要获取知识。不要一上来就死记硬背。先获取哪方面知识呢?中药是我们学习中医的拦路虎,不妨先以轻松的心情去认识一些常用中药和方剂,同时接受纯正中医思维方式的熏陶。这就是我们的《思考中药》讲座。这个讲座一共45讲,已经整理成书并于2017年出版,至今已经重印了12次,并在台湾出版繁体字版本,其英文版、俄文版也在翻译出版之中。学习这个课,看《思考中药》这本书,基本上就可以了。有了一定的基础,就可以把中医的基本理论、治疗方法从头到尾学一遍了。这就是《中医原理》课,该课程以民国著名医家姚国美的《病理学讲义》和《诊断治疗学讲义》为底本,进行合编而成,有本人的详细讲解,总共61讲,听下来,功夫会有很大提升。掌握了中医的基本原理之后,还需要获得治病的新角度。《黄帝内经》说:“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绝大多数疾病与季节有关,或起于感冒,因此,认识一年四季的特点,及其发病规律,也就抓住了疾病的根本。清朝医家雷丰著《时病论》,也是中医经典。我们根据我们的传承,罗列各家注释,编成《重编时病论集注》一书,并开《时病论讲习》和《时病论医案讲习》两门课程。中医是大道,但在专科方面又另有诀窍。我们取与我们生活最相关的两科:妇科和儿科,作为重点研习的对象,开《中医女儿科》一课。对于每一个关心自己和家庭的人来说,了解女子和儿童生病的原理、规律和处理方法,都会非常实用,很多小毛病,在家里就能解决;还能把很多大毛病扼杀在萌芽状态。马上是感恩节了,直播间课程有拼课优惠,2人即可享受拼团价,为期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