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升华七律诗 去岁
去岁
去岁悲情浮九冬,骇浪惊涛起千重。
呛声岂拯月中桂,舆论难容涧底松。
有见微躯惧雕虎,无寻贵胄缚苍龙。
期年只恐灾重现,何处能闻警世钟?
【注释】读唐李商隐《题僧壁》诗,依韵而咏别事。原诗云:“舍生求道有前踪,乞脑剜身结愿重。大去便应欺粟颗,小来兼可隐针锋。蚌胎未满思新桂,琥珀初成忆旧松。若信贝多真实语,三生同听一楼钟。”记于2020年12月25日。
这首诗的意思是:去年,悲愤之情浮满了九冬,惊涛骇浪涌起了百千重。来自民众的声音哪里能拯救得了砍伐中的月中之桂,强大的舆论很难容得下立在低处的涧底之松。只见过卑微的身躯在惧怕猛虎,却无处见到贵胄们在缚住苍龙。一年过去了,只恐惧灾氛重现,在哪里能听到警示世人的鸣钟?
首联中的“九冬”,指冬季,冬季共九十日,故名,此词可见南朝梁朝诗人沈约的《夕行闻夜鹤》诗:“九冬霜雪苦,六翮飞不任。”唐代诗人尚颜的《除夜》诗:“九冬三十夜,寒与暖分开。”
颔联中的“呛声”,指大声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意见。
这一联用了“月中桂”的典故,神话传说谓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名吴刚,学仙有过,谪令常斫桂树,树创随合。事见《初学记》卷一引晋虞喜《安天论》、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用典之例可见唐代诗人李白《赠崔司户文昆季》诗:“欲折月中桂,持为寒者薪。”这里使用这个典故,取月中桂的“树创随合”意,即不断地砍下去,创伤愈合,再成创伤。
这一联的第二个典故是“涧底松”,指涧谷底部的松树,多喻德才高而官位卑的人,这里指普通百姓中的有见识者,此词可见晋代诗人左思的《咏史》诗之二:“鬱鬱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宋苏辙的《徐孺亭》诗:“徐君鬱鬱涧底松,陈君落落堂上栋。”“涧底松”亦省作“涧松”,如唐代诗人陈陶的《寄兵部任畹郎中》诗:“崑玉已成廊庙器,涧松犹是薜萝身。”宋代诗人陆游的《涧松》诗:“涧松鬱鬱何劳叹,却是人间奈废兴。”
颈联中的“微躯”,指微贱的身躯,这里指普通百姓的身躯,此词可见三国时魏国的诗人曹植的《叙愁赋》:“委微躯於帝室,充末列於椒房。”还有唐代诗人牟融的《游报本寺》诗:“自笑微躯长碌碌,几时来此学无还。”以及清代诗人周亮工的《西禅寺留别》诗:“微躯未敢厌烽烟,祖帐羣公尽大贤。”
这一联中的“雕虎”,即老虎,因为虎身有斑纹,似雕画而成,所以这样称谓,此词可见唐代诗人李白的《梁甫吟》:“手接飞猱搏彫虎,侧足焦原未言苦。”以及宋代诗人陈造的《登頫江三绝赵宰增为四复次韵答之·追和》:“两豪挥笔对江山,怪底风蜚齿颊间。雕虎未驯金索紧,长鲸已鱠钓竿闲。”
这一联中的“贵胄”,指贵族的后裔,此词可见宋代词人李清照的《长寿乐·南昌生日》词:“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到如今,昼锦满堂贵胄。”还有宋代诗人陆游的《夜坐戏作》诗:“建苑夸豪如贵胄,棋岩晦迹类臞仙。倘凭阀阅定人物,耕野钓溪难自贤。”
颈联后一句的“苍龙”,指太岁星,古代术数家以太岁所在为凶方,故亦指凶恶的人。见《后汉书·张纯传》:“今摄提之岁,仓龙甲寅。”唐李贤注引《前书音义》:“苍龙,太岁也。”毛泽东在《清平乐·六盘山》一词中使用了这个词:“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尾联中的“期年”,指一年,此词可见唐代政治家李德裕的《渔鱼骨》诗:“昔日任公子,期年钓此鱼。”唐代诗人许棠的《讲德陈情上淮南李仆射八首》其三:“东南自此全无事,只为期年政已成。”还有宋代诗人陆游的《冬夜戏书》:“将挂衣冠强小留,期年毕竟是归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