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钓鱼台览史寻踪记 (下)

吴王钓鱼台览史寻踪记  (下)

从上述文史资料中,可以看出武昌钓台确在樊口洲尾码头江边的不远处。然而,离樊口上一里的雷山脚下却留下了一座现实的钓鱼台,这里属钓鱼台居委会社区。

2002年7月我写了《吴王钓鱼台怀古》的新诗:

徒步寻览钓鱼台,我望吴王钓鱼来。

当年挥竿如挥鞭,雄踞鱼台展雄才。

我望重建钓鱼台,恭迎吴王钓鱼来。

诚邀江东八方客,图谋发展情满怀。

此诗文《鄂州日报》上发表后,激发了我对吴王钓鱼台探古的热情。

2003年我写了《吴王钓鱼台风云录》及《李白游武昌钓鱼台史探》的文章;2004年我又写了《钓鱼台最后岁月的传说》,这就把我对钓鱼台的探古不断引向深入。

2004年5月1日、5月4日我趁节假日,连续二次到钓鱼台附近的村落进行采访。尢其是退谷村(伍家垄),83岁的鄂钢退休工人陈老、钓鱼台村(周涡子村)的范老,和原樊口采石厂长83岁的刘老(现已作古),他们 提供了关于钓鱼台极为珍贵的史料。

记忆犹新的是退谷村(伍家垄)陈华青老人,拜访他时,当我问及钓鱼台及周边史迹时,他说钓鱼台就在这山后,这山后的上方有一个石头叫“盐船石”。传说是盐船撞在这石头上面了……我怀着对“盐船石”的希冀,尤其是想看一下盐船石下面钓鱼台的方位。特地恳请陈老带我去看个究竟,陈老看我提着公文包,像个干部或文化人似的,也就爽快地答应了,他说:“等我一下。”连忙把布鞋换上力士鞋,接着他找了一把毛镰刀和我一起上山,这山上一条曲折的羊肠小道,淹没在树林和灌木丛中,可以看出很久或很少有人从此路走过。

这时陈老的毛镰刀起了作用,他说你退后走,他拿起毛镰直割挡道的树枝,顿使我感到“披荆斩棘向前方”的豪迈和访古探幽的新奇,陈老一边走,一边砍,终于把我带到了半山上“盐船石”这个地方来。

传说的“盐船石”只不过是露在外面的一块石头。我看了之后,实在是不敢相信,这“盐船”被大风浪冲撞在这石头上。因为这里离现在的江面水平线落差约是二十多米高。这是否是盐船被大风浪吹垮后,其船的板子或杂物被风浪卷到了这半山腰的石头上呢?这只能是自圆其说的一种推断。陈老指着山下,说钓鱼台就在那下面,我突发奇想,是不是叫“孙权石”呢?或因孙权钓鱼时游览过此处,在此石头上歇息过……

发展雷山及钓鱼台旅游景区,这应是一处难得的开发景点。吴王试剑石、比剑石不也是后人根据传说搞出来的。据说“望夫石”也在这里不远处的山头上。明代武昌县令李有朋在《辛亥巡水灾记》中写道“神山不复神也,洪道不复道……,望夫石罗袜凌波。”可见当时樊湖及长江的水位在发洪水时是很高的,然而这“罗袜凌波”的望夫石就在离这钓鱼台不远的雷山上;这一带地方还流传着“未修东湖坝,大水漫过雷山汊”的民谣;我站在这盐船石的半山腰,东望退谷、抔湖;西望钓鱼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追记历史,感慨万千!

我关心的当然是钓鱼台,问陈老到没到过钓鱼台上面去,他说过去到这里挖药草,经常到上面去玩,上面有石脚印,是压出来的自然脚印,台上面积有五六平方米大,高十多米,呈梯型,上面石矶凸出一米多,下面凹型,是鸟窝……后面是山的坡沿,面积很大……

关于钓鱼台上面的“盐船石”,我到钓鱼台村(周涡 子)访问时,村民都知道山上的“盐船石”。

从现在掌握的史料看,樊口有两个钓鱼台,即樊口雷山脚下的钓鱼台和樊口洲尾江边的“武昌钓台”。

关于雷山脚下的钓鱼台,也有历史记载。《大清一统志》载录:“钓台在武昌县西北江滨。”这就是说,钓鱼台在县西北的江边。历史上的雷山钓鱼台也应是县西北的江边,因为那时并没有樊口堤(粑铺大堤),钓鱼台上“盐船石”的故事告诉我们,历史上这里发大水时曾是江水连天的地方;

其一,钓鱼台周边也曾是“丛石林立”,樊水滚滚入长江,“水石相冲击”也产生了小洄(旋涡)。这周涡子湾、余涡子湾就是因此而故名的,这就是说在这钓鱼台边也有小洄;其二,这一带水域应是武昌鱼生长的地方;其三,只有雷山脚下的钓鱼台水域符合吴王水军屯军的地理条件,这里既是天险,也是要塞。去年我写《雷山探古》时,历史地发现“樊山戍”就在这一地方,“樊山戍”指的是军事设施。据《武昌县志》载录:“吴晋间有樊山戍”这“吴”就是指三国孙权的东吴时期。

两个钓鱼台都属樊口地域,应该说吴王在两个钓鱼台都留下了足音,吴王在樊口雷山脚下钓鱼台,钓鱼、讲武阅军、操练水师、泊靠战舰,比在樊口江边的大洄小洄的旋涡中间的钓台,则更具有真实性、可行性、可靠性。

钓鱼台石矶上方有“釣魚臺”三个古体字,是一座天然的花岗岩石,坚硬无比。周围的石头是泡的,十年炮声动地摇,唯有钓鱼台巍然不动。

钓鱼台于1967年,还是毁于城关采石战斗队,当时还炸死一人。十二年前的1955年炸钓鱼台未遂,曾伤一人,说是有姜太公保护……钓鱼台神奇的传说在这一带脍炙人口。

钓鱼台古色古香,充满传奇、传神的历史文化色彩,应是一座价值连城的天然工艺品及古遗址。

据《武昌县志》熊志记载,武昌钓台“于明成化初,江岸平沙尚高二三尺许,今壅没。”这就是说武昌钓台在明末清初壅没。雷山脚下的钓鱼台则毁于1967年的炸山采石时间。

关于吴王在“武昌钓台钦酒,大醉”的典故,人们以为是雷山脚下的钓鱼台,如《鄂城市地名志》的载录,鄂州有的学者的文章也有类似的说法,这应是不准确的。

现在雷山钓鱼台这里更适合建一座樊口钓鱼台滨江公园,把武昌钓鱼台的历史浓缩到雷山脚下的钓鱼台。开发吴王钓鱼台的旅游资源;抔湖、退谷、望夫石、盐船石、太平军营盘垴、刘备周瑜樊口会师遗址、吴王岘、败舶湾、长安号等遗迹都在这一块,这里不亚于是一座露天历史博物馆。

(0)

相关推荐

  • [鄂州文坛]艾三明的随笔《​破译“武昌鱼之谜”始末》

    破译"武昌鱼之谜"始末  武昌鱼,它因武昌而得名,尤其是经过伟人毛泽东一首"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诗句,武昌鱼名气大增,蜚声中外,家喻户晓.但因武昌而得名的 ...

  • 浅谈碧玉乡(原西羌襄戎国天水郡平襄县碧玉关)古城史记 下

    文/郭汉彪 甘肃省通渭县碧玉乡碧玉村的历史传说很多,引人关注.以下是本人查阅大量资料后整理的一份简况,供大家参考. 碧玉关历史文化研究院院长 郭汉彪 现实状况 碧玉关两个城堡遗址现在基本完好,上店子西 ...

  • 吴王梅城寻踪记

    吴王梅城寻踪记 近期我写樊湖探古系列的文章时,居然发现了三国梅城的踪迹.鄂州历史上最古老的鄂王城,最繁华的吴王城,还有黄石城.城塘废县,这些城都有了下落.但是历史上三国吴时的梅城却像"古楼兰 ...

  • 元代一段鲜为人知的民间航海史:小人物下“西洋”

    王大渊画像 在探索海洋世界方面,中国古代是走在世界前列的,<新唐书>记载的"广州通海夷道"远至非洲.当然,最有名的是郑和七次下西洋,<郑和航海图>是世界上现 ...

  • 《生人勿近》诞生记(下)

    继续看P16投资部分,当年实现投资收益32.3亿,其中 ①改变宁波银行和浙商财险的会计核算方法,产生7.23亿: ②变更联创电子会计核算方法,卖出长丰热电50%股权,产生13.7亿: ③卖股票产生5. ...

  • 【松州书影】“私人史”视域下的赤峰记忆

            在赤峰乡土文献中,有许多属于个人回忆录类的图书,这样的图书虽然并不鲜见,但多为未进入流通领域的自印本,既不能摆在书店的架上,也很难成为图书馆的馆藏,故而流布不广.但从文献学的角度,私人 ...

  • 油画史大神笔下的绝代佳人

    艺术之道,让人生更美! The Sound of Silence(双吉他改编) 雨人 - 吉他指弹 第一位 埃德加 · 马克森斯 法国象征主义.新艺术运动代表法国象征主义画家,1871年生于南特,卒于 ...

  • 陀螺果,小仙女寻踪记

    依然清楚的记得三月初的某天,鼠叔说他驱车数个小时去寻到一树仙花,那时我还不知道,只因这一树花,发生了那么多趣事. 据悉,小仙女只生长在海拔一千至一千五的山林里,一般在平原地区是很难寻觅的. 但庆幸的是 ...

  • 艺燃艺爆 | 油画史大神笔下的绝代佳人

    The Sound of Silence(双吉他改编) 雨人 - 吉他指弹 第一位 埃德加 · 马克森斯 法国象征主义.新艺术运动代表法国象征主义画家,1871年生于南特,卒于1984年.作品结合严谨 ...

  • “古物”寻踪——记二三好玩又小众的玻璃仪器

    五颜六色的溶液,亮闪闪的瓶瓶罐罐,或许就是我们每个人对化学学习的最初记忆. 而我们可爱可敬的启蒙化学老师也一定是一个"学术顺口溜"的集大成者,为大家奉献了诸如氧气制备"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