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常见小儿发热,你应该注意什么?
新华医院药学部
王斌
每个孩子的正常体温存在个体差异,特别是新生儿和婴幼儿,非常容易受到环境的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对孩子的正常体温有一个了解。一般正常小儿的体温为36~37.5℃,超过37.5℃就是发热。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等热,超过39℃属于高热。
一般情况,当体温达到38.5℃以上即应用退烧药。6个月以内的宝宝,通常对其采用物理降温法,如温水擦拭、退热贴敷、洗热水澡等。但是如果有过高热惊厥的宝宝,再次发热,应积极退热。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在宝宝体温为38℃或以下就服用退热药,以求尽快降温避免再次高温惊厥。
使用退热药物的同时不可忽略使用治疗疾病的药物,连续3日仍不退热,应看医生。小儿常用的退热药物有:小儿布洛芬栓、小儿柴胡退热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美林、泰诺、泰诺林等。
顾名思义退热药,只有在发热的时候才可服用。小孩汗腺不发达,切忌通过给小孩多穿多盖“捂汗”。这样不但起不到降温的作用,反而使小儿体温骤升,甚至造成高热惊厥。服用退热药时间间隔一般在5~6个小时。当体温降至正常或较前下降后,也应4个小时后测量体温,以便及时发现小儿发热,不要等到小儿再次高热时才服用退热药,以免出现高热惊厥。服用退热药时,其服用剂量可灵活掌握:中度发热按说明书推荐剂量;高热或者超高热可适当增加剂量;中度以下发热可以减少剂量服用。小儿发热一定要多饮水,还应略微增加食盐摄入量。饮料不可替代白水。
小儿发热期间少食甜腻食品。
在中医理论中小儿夏季发热多为阴虚之体,除了忌食升阳助火之品,多食性味寒淡之物外,还应忌食猪头肉、公鸡、鲤鱼、羊肉、龙眼、荔枝、橘子等,此类食物性热,食后可加重发热。
新生儿出生后的4-5个月内很少生病,这是因为新生儿通过胎盘从母亲体内获得的免疫球蛋白足以抵抗普通的外部感染。过了这段时间,随着体内免疫球蛋白的减少,而宝宝自身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善,此时宝宝容易受到外部微生物感染而发热。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开始接种的疫苗也容易引起短暂性的发热。这个年龄也是添加辅食、食物品种较为复杂的时期,容易因消化不良、积食等引起发热。预防宝宝发热应从御寒和合理饮食着手,避免过分捂着,也不能无节制的晾着,或者忽冷忽热,忽饥忽饱。
■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采编
(上海医药集团特别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