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治头痛眩晕,眉棱骨痛古方:选奇汤,大道至简!
经气,运行于经脉中之气,亦称脉气。属人体的正气范畴。若经气不通导致眉棱骨痛,风热上扰、肝火上炎、风痰上攻、肝血不足均可能是原因。
出自金元名医李东垣撰《兰室秘藏》的选奇汤,针对的则是风邪侵袭头面,清阳受郁阻,以祛风化痰通络的方法,主治风热挟痰上壅,头痛眩晕,眉棱骨痛。
选奇汤组成:炙甘草(夏月用生)、羌活、防风各三钱,酒黄芩(冬天不用)一钱。
本方风药羌活、防风祛风升阳,黄芩清泄郁热,甘草清热和中缓急,共治病症。具体来说,
生甘草,性味甘平,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如果是灸过的甘草,则性味甘温,补三焦元气而散表寒,驱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除疼痛。夏月天气用生甘草,正取清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之效。
羌活与防风同为祛除外邪的风药,功用相仿,味以辛苦为主,均有较佳的止痛作用。
防风以治风为长,羌活偏于胜湿。
二药一同使用,既可祛风散寒,又善胜湿止痛,外感风寒湿邪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疼及风湿痹痛等均可选用。
酒黄芩,为取黄芩片,照酒炙法炒干。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效。冬天不用,是因冬天原本就天干物燥,不需要着重清热燥湿,这是考虑到了季节对人身体的影响。
一个问题:此方如何服用?
将上药捣烂为粗末,每次服五钱,加水煎后去渣,饭后服。
一个提醒: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文中提到的方药,宜根据爱好者情况辨证加减,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头痛,几乎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的问题,紧张焦虑,抑郁暴躁,脾胃积食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引发头痛。所有头痛都与“气”有关,都可以先揉“消气穴”,也就是从太冲穴揉到行间穴来缓解,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做如下选择:
1、偏头痛:来无影去无踪的偏头痛,多与三焦经有关。三焦经肘部的清冷渊、天井穴,以及手腕部的外关穴,都是偏头痛的特效穴。三焦经是人体的“出气筒”,在三焦经按摩或者刮痧,可有效调整内分泌失调,对调节长期情志病极为有效,对各种头面部疾病,以及更年期综合症都有特效。
2、前额和眉棱骨痛:一般属于胃经的病症。从二三脚趾间的陷谷穴向内庭穴方向按摩几分钟即可缓解。另外,按摩脾经的公孙穴(络穴治表里病症),或者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有效缓解眉棱骨痛。
3、上部:若疼痛发生在头两侧,即耳朵上部,就在胆经按摩,例如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穴等均可。
4、太阳穴痛:首先就可以按摩太阳穴,如果不能缓解,则可以按摩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或者按摩胃经的头维穴、陷谷穴,它同时对眉棱骨痛和头痛如裹都有效。
5、头痛如裹:可以先按摩脾经的阴陵泉穴。另外,按摩胃经的头维穴也可缓解。
6、头顶痛:属厥阴经病,先从肝经论治,或针刺百会穴。
7、后头痛:属太阳经病。可以按摩小肠经的后溪穴,治后头痛、颈椎病、落枕和情志病。另外,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
8、头颈僵痛:可试试肺经的列缺穴,“头项寻列缺”。
9、肾虚头痛:肾阴虚和阳虚都有可能诱发头痛。肾阴虚头痛,主要表现为头脑空痛,头晕耳鸣,腰膝无力,舌红脉细;肾阳虚头痛,主要表现为头痛畏寒,四肢不温,面色白,舌淡,脉沉细。无论阳虚还是阴虚,都可以通过经常按摩肾经的穴位复溜、太溪等得到改善。
10、一侧头痛:中医理论中有所谓的“左肝右肺”之说,并由此会诱发一侧的头痛。
经常出现左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肝血不足有关,这种现象在经期刚过的女性身上比较常见。有网友提供了肾经的筑宾穴(同时也是奇经八脉中阴维脉的郄穴,临床多用于及时缓解所出现的血症,血虚当然也属于血症的一种),可以有效缓解左侧头痛的状况。另外,肝血不足也可通过按摩肝经的曲泉穴(合水穴)来调理。
如果经常出现的是右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肺气不降有关。可以通过按摩肺经的尺泽穴和肾经的复溜穴来调理。
11、淤血头痛:当头部内有淤血的话,主要症状是经常出现顽固性头痛呕吐,请您一定要及时就医。
12、酒后头痛:十指梳头,特别是两侧胆经。其中率谷穴治酒后头痛有特效。
P.S. 每个人的肢体比例都不同,在寻找穴位时只要摸上去有酸、痛、电、麻等感觉,揉了之后对自己有帮助,能做到离穴不离经即可。不必非得按照书上的定位方法来测量。
从以上方案中可以看到,凡是巡行头部的经络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头痛。并且根据头痛的不同部位,来判断是哪条经络巡行,从而在该经络上寻找痛点进行疏通调治即可。大道至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