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克星,疗效神奇的仲景经方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哮喘是一种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发作或加重,哮喘也是呼吸系统发病率比较高的疾病,尤其年轻人常见。
西医用氨茶碱,舒弗美,及多种抗生素治疗,然后后来发展到服用激素,一直没法停药,每天必须维持吃西药治疗,冬季加重,夏季缓解,患者感觉十分痛苦及悲观。
古语有云“名医不治喘,治喘不露脸”,肺系喘哮诸疾,正虚邪聚,辨证复杂,中医诊疗鲜有效愈。没有经验的中医或者时方派中医都很怕治哮喘,因为治咳嗽容易,治哮喘难,俗有“内科不治喘,治喘丢了脸”之说,是说哮喘病难治。其实不是哮喘病难治,而是他们对《伤寒论》研究不深,水平不高,临床经验不够丰富导致的疾病难愈。当然,哮喘确实是比一般的咳嗽稍微麻烦点,但是并非不能治疗。
从六经辨证来看,哮喘常表现为太阳病或少阳病,或者是太阳太阴合病等,我临床治疗常用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大柴胡汤等方子治疗,具体看辩证处理,有时候还得把脾胃和肾气补上方是治根。《证治准绳》说:“其元耗损,喘生于肾气上奔。”本文讲述经方小青龙汤可为哮病治疗。
小青龙汤是来自《伤寒论》的传统经方,至今仍有确切的临床指导意义。虽然小青龙汤的传统方义在于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实际上,在。临床上适当辨证加减,合理应用,可适用于寒、热、痰、饮等各型哮喘。虽英人痰热较多,但本人多年在治疗哮喘的过程中,应用小青龙汤灵活加减,仍可取得满意疗效,故总结经验与典型验案如下:
一、小青龙汤的组方与方解:嗽,表寒内饮,而热像不明显的。
麻黄桂枝:辛温表散、宣肺平喘;
白芍配桂枝:调和营卫、且润肺育阴;
乾姜细辛:温化内饮、兼散表寒;
五味子:温敛肺气、平逆止咳;
半夏:燥湿化痰、降气和胃;
炙甘草:调和诸药、且配白芍,酸甘化阴以佐麻桂之辛散太过。
小青龙汤一派温药组方,但其配伍合理,组方严谨,温而不燥,散而不过,其内外均顾,定喘止咳的作用十分确切。临床治疗哮喘,适当配伍,可改变其温化的特性,仍保留其确切的功效。
二、各型哮喘的辨证要点与小青龙汤的灵活加减
哮与喘在中医当有别,古人云:“大抵哮以声响名,喘以气息言。夫喘促喉中如水鸡声者,谓之哮;气促而连属不能以息者,谓之喘”《医学正传》。我们今天临床遇之哮喘,实则难以分别开来。但我们的哮喘概念,实际上包括西医的哮喘病、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部分肺气肿等各种以呼吸喘促、胸中憋紧、喉中痰鸣为主症的病证。
根据本人临床体会,哮喘常为以下几个类型,现择几例活用小青龙汤见效者,辨证分析如下:
(一)外寒内饮:
患者素体偏寒,或湿盛。消瘦、体弱、畏寒、四肢不温、胸闷气短,又逢外感风寒。卡它,鼻流清涕、头痛、周身困痛、喘促气急、咳吐白痰;舌淡苔薄白,或白滑,脉沉细。
辨证要点:1内外均无热象;2见于慢性哮喘,体质较弱,但哮喘程度并不甚者,感冒数日或反复外感不清者。
方药选择:小青龙汤原方
麻黄10g 桂枝10g 细辛5g 乾姜10g 半夏10g 五味子10g 白芍10g 炙甘草5g (注:此为本人习用剂量)
风寒喘甚者:加射干,杏仁
痰湿内甚者:加川贝,南星
(二)外寒伏热:
此症最为多见。患者患哮喘多年,尤其是长期应用,激素吸入剂者,往往肺内久有郁热,故体或胖、或瘦、手心灼热、易逢外寒,多见卡它,鼻塞流涕、咽痛或音哑、喘促气急、哮喘乾咳、痰色仍白,或粘少。舌淡红、红,或舌尖红、苔白、或薄白,脉沉细,或浮细。
辨证要点:1.内有郁热、外有表寒,或寒湿。2.见于慢性哮喘、体质尚好、激素依赖者。
方药选择:小青龙加石膏汤,原本就是《伤寒论》中的变方,仿此方意,进一步辨证加减。
小青龙汤加减:麻黄10g 桂枝6~10g 细辛5g 乾姜10~6g 半夏10g 五味子10g 白芍10g 炙甘草5g
内有伏热加:石膏10~30g 知母10g
风寒较甚:荆芥6~10g 苏子10g 苏叶10g
喘兼有哮或咳:桔梗6~10g 葶苈子10g 莱菔子10g
(三)痰热内壅:
此症患者多兼有肺部感染、反复外感、且就诊时外感时日已久、已确化热,且患者多为激素依赖,甚至长期服用抗菌素者,体质或胖或瘦,但肌肤灼热、手心灼热、面目红赤、气热喘促、喉中喘鸣、咳嗽胸痛、痰多色黄、大便秘结、烦躁口干、小便短赤、甚至喘息已极、夜不平卧,此患者听诊常有罗音或支气管哮鸣音。舌红苔黄腻而厚、或黄厚而干、或苔黄、脉浮滑、滑大、滑数。
辨证要点:内有郁热、外感病邪亦已化热,故内外均热。多见哮喘急性发作、或合并肺部感染、或激素、抗菌素大量应用内有积热较为明显者。
方药选择:小青龙汤加减,去桂枝
麻黄10g 细辛5g 干姜10g 半夏10g 五味子10g 白芍10g 炙甘草5 加石膏10~30g 黄芩10g大青叶10g(或半枝莲)
痰热甚:加瓜蒌10g 竹茹10g
胸中气结者:加桑白皮10g 桔梗10g
便秘者:加大黄6~10g 桃仁10g
(四)痰饮久郁:
此症多见于一些顽、难、重症痰饮久积患者。患者多患病数年,甚至数十年,哮喘、合并外感、肺部感染反复发作,且多有不同程度的阻塞性肺气肿、肺不张、常年依赖激素、扩支等吸入剂甚至激素口服剂、喘促时作、胸闷气促、喉中时紧、咳嗽时作、时轻时重、此患者听诊:肺部常可有痰鸣、及部分部位呼吸音低弱,甚至消失。舌暗红、淡红或红绛、苔薄白、或无苔(因病人长期大量用吸入剂者,多无苔)、脉沉细、沉弦。
辨证:1.或寒、或热、或无寒热。2.郁积症状较为明显。
方药选择:小青龙汤加减,
寒饮久郁者:原方加川贝、白芥子。
热痰久郁者:去桂枝,加地龙、青黛、白果。
郁滞难以解散者:加丹参、桃仁。
总之,小青龙汤可以灵活加减,用于临床哮喘以病邪为甚的几乎各种症型,而哮喘发作期已过,以正虚为主,需要以补益为主,适当调理的不在此例。
三、小青龙汤中几味药物的妥善应用
小青龙汤之所以获得精湛的疗效,全在于其合理、严谨的配方。故我们在加减、调补此方的基础上,应该熟知其主药的作用机制,以及参差易致,才可保证其最优作用。
1、麻黄:是此方之君药。古人云:“麻黄乃治喘之要药,寒则佐桂枝以温之;热则加石膏以清之。”(王旭高,退思集类方歌注)。麻黄宣肺理气,是改善支气管痉挛,平喘止哮的良药。我在治哮喘各型症中,但凡有郁者均需用之。麻黄用量过大,可使病人感到心悸,故凡大量用者取久煎法。
2、桂枝:是此方之臣药。其相佐于麻黄,可使其辛温散表,通透胸中郁滞的作用加强,故对寒饮、风湿症者最为对症,可用足量10g;对内有郁热,但外感风寒时日不长者,短期少量应用,也可起到速效的作用。
但桂枝与麻、细相”伍,的确过燥,会使患者出现头痛、失眠、口舌生疮等不良反映,故内热久郁者均不宜用。
3、细辛:古人有“辛不过钱”之说,故我在临床应用时,一般比较小心,只用3~6g。个别病人用量稍大,确实有心慌、头晕、口面发麻等不良反映。但对个别重症患者,短时重用,确可取神效。名医王文鼎云:“举凡姜(干姜或生姜),辛(细辛)、味(五味子)配伍并用者,三药一定要等量,倘耽心细辛量大,小量投服之,其效立减。……复方汤剂内酌用细辛6~9克,煎取日2~3次分服,多无大碍,反具顿挫病势之殊功。”《古今名医临症秘诀》,本人在临床对此点甚有体会。
总之,但凡熟知麻、桂、辛之妥善应用,即可掌握小青龙汤有效、安全之要领。
小青龙汤作为治疗哮喘之主方,即取其温化以利荡涤久郁痰饮之殊效。虽急性感染,内热炽盛时,我们多配伍石膏、黄芩等大凉之品。但止哮“切不可全用寒凉”,以恐“阴药凝固其痰”《古今名医临症秘诀》的喘哮治疗之古训,尤当记取。
四、小青龙汤应用中适当剂型选择:
根据病状与用药后病情的变化,我们灵活选用适当剂型,也是保持满意疗效的重要条件。哮喘病人多具有病程长的特点,又随时可发作急性病状,故因人适时选择最佳剂型是很必要的。
1、汤剂:小青龙加减汤方水煎剂的疗效比较快,对于以外感为主,病程较短者,用传统煎法每煎15~20’,二煎兑合分次温服;但对内郁较甚,尤其细辛用足量者,慢煎1~1.5小时较为安全妥当,其药力也更为走内。
汤剂一般用1~3周或稍长,取其见效快、作用强的特点。
2、粉剂:小青龙加减汤浓缩粉剂,很适合长期内服,又可每次适当辨证调方,且细辛、桂枝等药的燥烈、强悍的特性,由于浓缩粉剂也大大缓解。故一旦患者急性期病状趋于稳定,我则只将汤剂改为粉剂,桂、辛均可保持常量,麻黄还可适当加量。如有热者石膏等亦适当加量。
粉剂作用温和,容易坚持服用,作用比较持久,是改善哮喘根本状态的最佳剂型。
3、穴位外敷的预防作用:参照《张氏医通》暑天贴膏的原理,我用小青龙变方(桂枝、细辛、元胡、白芥子等)的中药浓缩粉做成背部俞穴贴敷,对预防小儿哮喘的发作有一定疗效。对一些成人亦有效,并且不必拘于暑季,任何病情稳定时都可以用。成人在针灸后作,效果更好。
【典型病例】
女性,62岁。患者哮喘二十年,加重,持续反复发作,西药依赖5年余。就诊时喘、咳反复发作,不仅依赖大量扩支、激素吸入剂,且反复应用抗菌素与激素口服剂。就诊时恰逢急性感染发作,但一月来未用激素口服剂。喘促、咳嗽、痰多、痰色黄、夜不能平卧、胸痛;舌红无苔;脉滑大;听诊支气管周围痰鸣声,右肺呼吸音粗糙、少许罗音,左侧支气管周无呼吸音。
辨证:痰湿久郁化热,用小青龙汤去桂枝加石膏、黄芩、半枝莲,水煎剂加减调理一个月,咳喘基本控制,肺中罗音、喘鸣音消失。改为上方浓缩粉剂,逐渐去清热药,加入化痰利湿祛瘀养阴益气等药,始终未再用激素口服剂。约一年后,双肺呼吸音清晰,尤其左肺原无呼吸音处亦可闻及清晰呼吸音,且双侧相等。
总之,中医药治疗严重、复杂的哮喘合并感染也是可行的,关键要与西药的应用合理配合,适时加减。就中医药本身来说,急性感染期药量药效要足够,缓解期也要选择适当剂型继续调理。只有使患者真正回到机体的平衡状态,有效的控制、治愈才成为可能。
临床治疗哮喘的方剂很多,尤其对一些顽、难、杂症,久症,还需要变换方剂,选择最佳方案。但学好小青龙汤对哮喘的灵活辨证加减,仍不失为中医师临床重要的基本功。
小青龙汤
组成用法
麻黄5~15g、桂枝5~15g、细辛5~15g、干姜10~25g、甘草5~15g、白芍10~20g、五味子5~15g、半夏10~15g。水煎温服,分三次。服后以口中微干为度。
方证
咳喘、鼻鸣伴呼吸道分泌物(痰液、涕)多而清稀如水,苔白水滑浮腻者。
现代应用
1. 以咳喘、痰液清稀为主证的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
2.恶寒、鼻塞流涕或流泪为主证的疾病。如花粉证、过敏性鼻炎、病毒性结膜炎、泪遭炎等五官科疾病。
3. 以呃逆、干哕、唾液较多,遇寒冷而加重为特征的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肠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发酵性消化不良、萎缩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肝硬化腹水、慢性细菌性痢疾、结核性腹膜炎。
4.其他疾病如神经官能证、肾炎、风湿性心脏病、胸膜炎、癫痫、遗尿、肩关节周围炎等也常运用本方。
经验
小青龙汤是慢性咳喘病的常用效方。
例:郭姓病人,素有痰饮,每值严寒,病必举发,喘咳不卧。十余年来,大为所苦。甲申冬,因感寒而病复作。背上觉冷者如掌大,喉间做水鸡声,寸口脉浮而紧。与小青龙汤,两剂即安。
《汉方临床治验精粹》载用本方提取物治疗小儿哮喘的病例。
例:一患者经常感冒,感冒时,咽部发红、扁桃体肿大,咳嗽、咯大量湿性稀薄痰,食欲等无异常。但喷嚏、鼻涕很多。服用小青龙汤3个月后已见明显效果,精神变得非常活泼,不再常患感冒,哮喘发作更像早已忘掉那样,不再出现。
例:一慢支,老年女性,冬季发病,咳喘昼轻夜甚,炔多而稀,早晨查房发现病人床前积了—堆卫生纸,咳痰之多,町见-斑。经吸氧、静脉点滴“菌必治”等收效甚微。观其形寒畏冷,思所挂之水,亦冷饮也。遂处以小青龙汤,当夜病人即能平卧而眠,次晨查房,喜告之:夜间仅咳两三次,几乎无痰。其效始料不及。
例:一人,素有慢性支气管炎及便秘,两月前因服生桃仁而门鼻气臭,头目昏眩,咳唾涎沫不止,2日后小便次数增多,夜间遗尿。10日后遗尿达3~4次。经多处治疗不效。昨因感冒,咳嗽加重,不能平卧,小便一夜八次。形体消瘦,面色胱白,喘息气急,唇口发绀,咳吐泡沫痰涎,舌质淡,苔白厚滑,脉浮弦而滑。宜宣肺散寒。处方:麻黄、桂枝、甘草各6g,清半夏、白芍各9g,细辛、五味子各3g,于姜5g,水煎分三次热服,两剂后,咳喘大减,夜尿减至两次。原方加吴茱萸6g,麻黄、甘草减为3g。连进3剂,诸证皆消。继服健脾温肾药月余,随访2年未再复发。
注意
本方与麻黄汤虽然都可以治疗咳喘,但小青龙汤证的患者.痰涎较清稀而且量很多,形如泡沫或蛋清,粘稠度低,色较透明,落地如水;发热较少见。
l,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40)
2.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41)
3.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金匮要略》第十二篇第二十三条)
4.咳逆侍总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金匮要略》第十二篇第三十五条)
5.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金匮要略》第二十;篇第七条)
麻黄三两(去节)、芍药三两、干姜三两、五味子半升、甘草(炙)三两、桂枝三两(去皮)、半夏半升(洗)、细辛三两。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
温服一升。若渴,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予,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予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且荛花不治利,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
本文摘自一三生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