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学组:颅内占位性病变波谱分析
不是所有的坚持都有结果,但总有一些坚持,能从冰封的土地里,培育出十万朵怒放的蔷薇。
病例
女,73岁。MR200603011
主 诉:头晕、眼花伴恶心、呕吐3天。
现病史:患者自诉于2020年05月30日16时左右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头晕、眼花、行走不稳,伴恶心并呕吐少量胃内容物多次,非喷射性,无咖啡样物,无头痛、视物旋转,无昏迷,无畏寒、发热及寒颤,无烦躁、抽搐及二便失禁,肢体无乏力、麻木。病后卧床休息后自行缓解,未予特殊诊疗,今日上述症状再发,难于忍受,故今为进一步诊疗我院门诊医师接诊后并头颅CT后拟"右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性质待查"收我科住院治疗,病后精神一般,饮食及睡眠正常,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多年,平素口服药物(具体不详)降压治疗,未监测血压,血压控制效果不详;否认糖尿病,无肝炎等传染病史,无重大外伤史,无药物过敏史,否认输血史,否认心脏病、糖尿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余系统回顾无特殊。
个人史:出生、成长在原籍,未到过流行病疫区,无长期在外居住史,生活及居住条件一般,平素无烟酒嗜好,无毒物及放射接触史,否认精神创伤史,否认冶游史。
月经婚育史:15 (2-4)/30 48岁,已婚,平素月经规则,无痛经、色暗红,子女健康。
家族史:家庭成员否认有传染病史,无类似病史,无遗传病史。
查体:神清,生命体征平稳,言语清晰、流利,对答切题,双侧瞳孔大小、反射正常。额纹对称,鼻唇沟无变浅,口角无歪斜,伸舌居中。颈软,无抵抗。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共济失调、步态不稳,指鼻试验、轮替试验、跟膝胫试验阳性。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脑膜刺激征阴性。
本病特点
1、本病女性,临床无耳鸣和听力下降,以及前庭功能损害表现。
2、病变与听神经相连却无听神经增粗改变,
3、肿瘤信号呈等T1等T2信号,DWI等信号,ADC图信号不高,软组织信号
4、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强化均匀,并见脑膜尾征
5、波谱成像:
NAA波峰较低,因此提示病变来源脑外,不含神经元标记物,提示非神经元的脑肿瘤。显示LL峰明显升高,Cr不形成波峰,而Cho位置较低。病灶MI峰由下方转到0线上。
NAA明显降低,提示脑外肿瘤来源,但是Cho显得明显升高,而Cr 没有形成波峰
6、结合文献:在MRI波谱上,脑膜瘤可显示明显的胆碱峰,NAA峰可有或无下降,丙氨酸峰存在(在1.47ppm)。本机子探不到Ala。
Ala波(丙氨酸):波峰在1.47ppm,正常人测不到。Ala波升高是脑膜瘤的特征,可以区别胶质瘤和脑膜瘤,也可见于垂体瘤。
综合考虑:脑膜瘤
波谱成像分析有赖于继续收集病例,本病例继续随访最终病理。
主要鉴别诊断:听神经瘤
听神经瘤一般起源于神经鞘膜的雪旺氏细胞,占桥小脑角肿瘤的 80% ~ 90%,占颅内肿瘤的 10%,是桥小脑角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数为单发病,少数为双侧发病。后者常见于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疾病,常合并多种先天性畸形和其他颅内病变。临床与病理
听神经瘤绝大多数为神经鞘瘤,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完整包膜;肿瘤长大可退变或脂肪变,偶有肿瘤出血。肿瘤周围可并有蛛网膜粘连或囊肿。可有内耳道扩大。
临床主要表现为桥小脑角综合症,即病侧听神经、面神经和三叉神经受损以及小脑症状。本病例没有该临床症状,肿瘤压迫第四脑室,脑脊液循环受阻形成颅高压。
CT表现
肿瘤CT平扫多为均匀的等密度或略低密度,亦有部分肿瘤呈混杂密度,增强扫描大多肿块出现强化,表现多样,可为均匀、不均匀或环形强化。
病灶中心多位于内听道平面,文献报告有70%~90%可显示内听道扩大,为漏斗状,有时伴有骨质破坏。肿瘤与岩骨关系密切,病灶与岩骨接触面积小,形成锐角征。对于肿瘤直径<1.5cm的病灶,CT较难以发现内听道的明显扩大,但较对侧>2mm较有诊断意义。
MRI表现:
肿瘤主体在桥小脑角区,以内听道口为中心生长,可见内听道扩大,听神经增粗为特征,本病例病灶中心不是以内听道为中心,内听道无扩大改变。
肿瘤形态大多数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滑,这与肿瘤大多数有包膜有关,包膜在T1WI与T2WI均为低信号。
肿瘤一般呈实性,囊实性和囊性三种,实性肿瘤,TlWI呈低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囊实性肿瘤T1WI呈低及稍低信号,T2WI呈高及稍高信号,囊性则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均匀或不均匀强化。部分肿瘤呈不规则形,瘤体较大时,可压迫邻近结构,使脑干、小脑受压,造成第四脑室受压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