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讲平说2709期:三国众谋士中有一位被低估的高人,此人在夷陵之战时的一段对话差点改变历史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即联系删除

文 | 趙玉平

平讲平说2709期#

在三国人物当中,有一个常常被大家低估甚至忽略的高人,这个人就是谋士刘晔。公元222年秋7月,刘备调集大军向东吴发动了强大攻势,孙权担心陷入两面作战的困境,一方面派兵抵挡刘备的进攻,一方面派遣使臣携带厚礼向曹丕称臣。而刘备方面呢,也担心两面作战,在派遣大军进攻东吴的时候,特意安排将军黄权带一支精锐的部队驻守在长江以北,以防来自曹魏的进攻。

从以上安排上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孙权还是刘备都特别关注曹丕的态度。在曹魏方面,群臣一看到孙权纳贡称臣,都向曹丕表示祝贺,曹丕本人也很高兴。此时曹丕的心里我们也比较容易理解,父亲曹操跟孙权打了那么多年,孙权都没有称臣,现在自己走上领导岗位,你看看孙权很快就纳贡称臣了,这件事确实很涨威风、很有面子。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侍中刘晔对这件事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帮助曹丕规划了一条统一天下的道路。

《三国志》的原文是这样记载的,刘晔说:“权无故求降,必内有急。权前袭杀关羽,刘备必大兴师伐之。外有强寇,众心不安,又恐中国往乘其衅,故委地求降,一以却中国之兵,二假中国之援,以强其众而疑敌人耳。”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孙权无缘无故地向我们请和求降,他心里一定很焦急,很恐惧。面对刘备强大的攻势,东吴集团上上下下惶恐不安,他们一方面怕刘备的进攻,另外一方面更怕我们突然袭击他们的后方。所以他们为什么迅速的求和请降,原因有两个:第一就是改善与我方的关系,避免我们出兵偷袭他们的后路;第二就是以我们为外援,达到增强实力震慑刘备的目的。

通过这段话,刘晔向曹丕传递了一个信息:孙权投降是假,害怕是真。那我方的原则很简单,对手最担心的事情,也就是我们最应该做的一件事情。接下来刘晔出狠招了,他是这样说的,“天下三分,中国十有其八。吴、蜀各保一州,阻山依水,有急相救,此小国之利也。今还自相攻,天亡之也,宜大兴师,径渡江袭之。蜀攻其外,我袭其内,吴之亡不出旬月矣。”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现在天下三分,我方占了十分之八,吴蜀各占十分之一。他们凭借山川河流的地理优势,组成联盟,一旦有一方被攻击了,另一方会发兵相救,这是他们作为弱者应该采取的基本策略。现在他们不但没有结成联盟,而且在互相攻击,这是上天给我们的机会。我们应该立刻组织强大的军队,径直渡过长江,直接攻击东吴的大后方,蜀攻其外,我袭其内,预计出不了十天半个月,我们就可以消灭东吴。

大家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刘晔这句话充满了博弈的智慧。在三方斗争当中,最稳定的状态就是第二名联合第三名,一起对抗第一名,赤壁大战就是这样进行的。那么到了夷陵之战的时候,情况发生了变化,第二名和第三名自己打起来了,请问实力强大的第一名应该怎么做?袖手旁观肯定是错过机会的错误做法,那么到底是帮着第二名打第三名,还是帮着第三名打第二名呢?在做决策的时候,只要想一个简单的问题就可以,谁活起来对自己比较有利,然后我们就去帮助谁。所以刘晔提醒曹丕,我们应该帮着刘备打孙权,因为刘备占三条:实力比较弱,距离比较远,地利比较险。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联合刘备一起对孙权动手,这是最佳选择,不出一个月就把孙权消灭了,回过头来对刘备动手,那还不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可以说刘晔提这个建议的时候,是曹丕人生当中离统一天下最近的时候,可惜的是曹丕并没有接受刘晔的建议,他先是按兵不动,在孙权打败刘备之后,又调动部队企图攻打孙权,结果自然是无功而返。而刘晔所做的一番分析令我们印象深刻,他的观点里边体现了博弈论的基本思路:第二名应该联合第三名跟第一名对抗,而第一名应该想办法联合第三名,消灭第二名,取得绝对优势。在复杂局面下,如果搞不清跟谁联合、跟谁斗争,那就想一个特别简单的问题:谁活下来对自己最有利。

曹丕作为一个刚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人,他对这个关键问题看来是没想清楚,所以错过了这一次历史机遇。想象一下,如果曹丕听过我们的课,学过管理学,学过博弈论,那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了,看来确实是越进步越要加强学习。好了,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平讲平说,咱们明天接着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