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商丘】从甲骨文看商丘的商之源地位
甲骨文中出现带“商”字地名的甲骨多达数百片,从甲骨文一期武丁时期一直到五期帝乙帝辛时期,均大量存在,其中《甲骨文合集》收藏最多,其次是《小屯南地甲骨》,《英国所藏甲骨》、《怀特氏收藏甲骨》、《周原甲骨》中也有不少存在。诸多的“商”字地名主要有“商”、“中商”、“丘商”、“大邑商”、“天邑商”、“大商”、“人商”等,其中,以专门带“商”字地名甲骨文为最多,达126片,“人商”次之,有56片。纵观“商”字包含的地望分布和地理意义,几乎皆跟商丘有关。
“商”和“丘商”是专指商丘,王国维和郭沫若等史学巨擘对此早已作过论证,也得到了史学界的公认。王国维在《观堂林集》卷十二《说商》中曾论证西周初年宋国本名为商,他说:“余疑宋与桑古声相近,初本名商,后人欲以别于有天下之商,故谓之宋耳。”无独有偶,学者孙志祖论证:“古木字有桑音……扶桑二音是也,字书木字,失载桑音,今人多如字读之误矣。”学者杨宽之论证:“宋,古从木声,而木古有桑音。《大荒东经》之扶木即扶桑。”以上三家之言相互印证,充分说明宋渊源于商,周初宋继承了商的衣钵,宋商本为一体。所谓商丘周代宋国以前无商的说法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关于大邑商,董作宾认为是殷商故都商丘,那么天邑商是哪里呢?日本甲骨文学家岛邦男认为是商丘。研究卜辞的专家认为,在甲骨文中大与天可以通用,大邑商即是天邑商。1963年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何尊上有如下铭文:“……惟武王即克大邑商,廷告于天,曰:余其宅此中国,自之治民……”,此处“大邑商”即是商丘,因为商周时代能够称为中国的只有西安、洛阳到商丘的中原腹地一带,此铭文中的“中国”也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称为中国的文字。商丘以大邑商的名字出现,是商丘作为商族商朝的源流地的体现,不是偶然的。商周时代,跨过中原腹地一带,东称夷,西称戎,南称蛮,北称狄。
商代虽然屡次迁徙都城,立过六都,但是“丘商”之名并没有随之迁走,商丘名字贯穿古今始终不变的只有这一个。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山东发现的商城,都不叫商丘。1960年山东泰安道朗龙门口水库出土春秋早中期青铜器商丘叔簠,其铭文曰:“商丘叔作其旅簠,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此器物虽然反映了泰安曾为商朝都城的史实,但其名称并不叫商丘,而且这个青铜器据专家考证是当时宋国青铜器,随主人从商丘带到泰安去的。《左传》有“取于相土之东都,以会王之东蒐”的记载,王国维考证,“相土之东都”在泰山下,但其都城不叫商或商丘,古文献记载的商或商丘无一例在泰山下,而商丘之名,全国其他地方鲜有重名的记载。在中国古代地名重复杂乱的历史背景下,商丘名称的专有是一个奇特的现象,这是商丘作为商族及商朝源流地的有力见证之一。(文/盛朝新)
来源:商丘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