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你选择不了出身,但却能选择自己的目标
图片发自简书App01前不久,打电话给母亲,还没有说上几句话,她就说最近老家的人都在宣传你张叔叔家的事。我一听就知道肯定是大事,要不然,母亲不会那么着急地想告诉我。她说,曾经的邻居张叔叔的孩子被英国一所名牌大学录取了,具体什么大学她也说不清楚,据说连学费都不交,还发什么奖学金呢!看看人家的孩子,多有出息,我们家门什么时候也能出个留学生就好了。听着母亲的话,深深地感到她对张叔家孩子的羡慕,也期望着我们家门有一个出息的人才。这几年,为了孩子上学,老家的人都搬迁到县城里来了,男的打工挣钱,女的在家照顾孩子,农村的孩子读书的越来越多了,但像张叔叔的女儿这样出色的还绝无仅有,老乡们都交口称赞:看,“人家的姑娘”多出息!其实,她的家境我再熟悉不过。以前,她父亲身体不好,家里开个小卖部,卖些家用日常零碎而已,母亲扛起了地里的庄稼活儿,还要插空做些缝纫活儿来补贴家用。加上他们兄弟姐妹多,日子过得比一般人家紧多了,一年到头饭桌上见不到几顿肉。那时候,他们家是村里出了名的困难户,在外人眼里,孩子能早点挣钱才是出路。但这个姑娘特别爱读书。从小学到高中,村、镇、县城的学校因为软硬件条件都有限,姑娘虽然足够努力,高考还是只考上了个一般的学校。但从大学开始,她就像一匹黑马一样,不断地超越着别人对她的判断。她说,大学四年,课余时间她都泡在图书馆。原先她读的机械专业,读研的时候调整成了她最喜欢的自动化专业,这都依赖自学为她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每个人的人生至少有两个起点,一个是出生的时候,另一个是你找到了方向并且开始努力的时候。图片发自简书App02有人说,人生最无可奈何的事情有三件:逝去的时间,离你而去的人,和无法选择的出身。的确,我们出身无法选择,但可以选择用力地活出自己的人生。很多时候,我们会听到这样的抱怨:“我家庭条件就这样,有什么办法……”“我没有别人那样的爹妈……”“出身就这样,我也无能为力……”真的是无能为力吗?纪录片《出路》中有一段情节:马百娟,12岁的姑娘,她的家在甘肃会宁的农村,父亲年纪大了,母亲有智力缺陷,用导演的话说,“一家人就像跟蚂蚁一样讨生活”。“上学要打工,不上学也要打工,为什么要上学?”“除了嫁人,再没有别的出路。”周围人都和她这么说,她信了,也认命了。面对未知的命运,她选择了早早辍学,16岁就嫁给了表哥。同样出身底层的青年徐佳,父母都是农民工,在偌大的城市里做着最卑微的流水线活。从小目睹父母吃够了没文化的苦,他早早就告诉自己要拼命努力。连续两次失败的高考,让他压力很大。“复读挺折磨人的,让人有羞耻感,有压力、有恐惧,有段时间整个人都冒汗,手发抖,根本做不下题目。”最严重时,他想到过轻生。可是,一想到未来的命运,他还是选择钻进小山一样高高堆起的书本里,研究一道又一道的题目,刷着一叠又一叠的卷子。多年后,当导演再次探访时,看到一个少女,像大婶一样,挺着肚子,与人谈论孩子、尿布和丈夫。这是马百娟,她现在在表哥工作的陶瓷厂劳作,日复一日吸着粉尘。而徐佳则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在武汉有了房,有了车,挤进了城市的中产队伍,过上了梦寐以求的好日子。他曾在朋友圈写道:“生活没有眼前的苟且,也没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我接受这种不公平的存在,但我会努力去改变。”一个人真正的出路,不在于逃离原生家庭,而是在于我们的内心是否对自身所处的境遇有所认知,并在认知的基础上做出不一样的选择。图片发自简书App03记得女儿上高中的时候,特别情绪化,稍微有点不顺心就不说话,谁也不理。有一天参加了同学聚会,回来后情绪不高。因为参加聚会的另一个同学不但家庭条件优渥,还学习挺好的。她艳羡地说,同学有家庭传承,父亲从事金融业,同学从小受熏陶……接着,她开始抱怨自己什么都要自己去争取,还说自己情商不高、说话不招人待见,是受妈妈的影响。听完她的这些抱怨,我和妻子都愣怔了半天。其实,女儿上高中时学习并不差,成绩排名大约在年级20多名左右,一家人的生活就围着她转。每次摸底考试完,他都羡慕那些排名在她前面的,尤其是她后面的人超越了她时,更加感到有危机感,慷概激昂地下决心要改变,可过不了几天,一切烟消云散,又回到了原来的频道。有时候,还从家庭和父母身上找原因。其实,那时候我们都很理解她的心情,压力大,学习学习辛苦,一个未成年的人,在心理上始终不肯断奶,总是等着父母铺好一段又一段路。有人说,有些人不相信通过努力能改变命运,那是因为他们只会躺着抱怨发牢骚,没有真正努力过。真正努力的人从不怀疑努力的意义,也早就尝到了努力的甜头。一个人对未来的渴望,是抱怨和空想都无法实现的。有梦想,就努力去追;有志向,就全力以赴。不去纠结起点,但求放手耕耘。出身决定不了你的未来。对人生起决定作用的,从来都是你是否有了明确的目标,以及你是否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再高的起点,不攀登不努力,起点可能就是你人生的至高点。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