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上)II 好好学习

深刻看透事物本质的能力提升

作者:成甲

很多人是从罗辑思维“得到”App的音频节目《成甲说书》了解作者的。

成甲,景区设计咨询,2009年联合创办了北京京都风景生态旅游规划设计院,并担任常务副院长。

多次受邀在清华MBA、第九学院、多角度沙龙、中国惠普、埃森哲、中国人寿集团等机构团队进行演讲,做关于个人时间管理、知识管理方面的课程和分享。换句话说,作者其实不管是主业、副业,都是在做同一件事情:深入思考问题,热情分享经验,激发别人潜能。

· 为什么读了这么多书,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大多数人都掉进了“低水平勤奋”的陷阱。我们读了很多书,却只是读到了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而并没有把新旧知识连成一张知识网,长成一棵知识树。

· 学海真的无涯吗?到底什么样的“知识”值得我们花精力去学?

知识无穷无尽,但掌控这个世界运行的底层规律是有限的。你需要的是从海量知识中辨别出其中的“王炸”,一通百通!学海非无涯,知识有主次。

· 为什么学习“学习的方法”,比学习本身更重要?

世界这么大,而我们的智慧有限。只有掌握了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在极为有限的时间里,把自己的认知水平比别人多往前推进一厘米。拥有学习力的人,才拥有这个时代的终极竞争力

· 如何从“知道”到“做到”?怎么才能让知识变现?

刻意练习+多场景思维训练=构建底层认知,打通知识的底层结构让知识成为资产,让学习成为财富积累的过程!

狼书今日共读书目《好好学习》是作者成甲撰写的个人学习方法论,在豆瓣和知乎等平台有着较高的评价。这本书将教会我们如何有效地学习,如何让知识改造我们的思维方式以便于我们更好地生活和成长。这不是励志书,而是一本诚挚的《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

01 “学习”是什么?

肯定不是看看书这么简单。拆分“学习”,你会发现其实有两个部分“认知”和“践行”,学习的最高境界,自然就是“知行合一”

我们来看一下作者是如何定义“知识”的。

我们学了很多年知识,可什么是知识,似乎一下子说不清楚。比如:“回”家有四个写法是知识吗?朋友圈里不断转发的各类大咖级别文章是知识吗?各种音频网站的课程是知识吗?

这些内容是不是知识,答案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有一点可以达成共识:它们都是信息。

作者认为:只有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才是知识。也就是说,上述三条信息是不是知识不是一个客观存在,它取决于了解他的人能否使用这些信息改变自己的行为,产生新的结果。

衡量你的学习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是:学习之后,你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否得到了改变。如果你学习之后和学习之前,思考和行动都一样,那么显然这样的学习是无效的。

什么是临界知识?

知识与知识是不一样的,有些知识要比另一些知识能够更加深刻地改变我们的行为。临界知识套用了核物理学中的一个名词--临界质量。临界质量是指要产生核爆炸需要的裂变材料质量,只有突破这一临界值,才能产生惊人的核爆炸。与此相似,有些知识也能够发生裂变,可以对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进行指导。而当你储备的临界知识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产生惊人的威力。(查理.芒格称之为lollapalooza效应,即“叠加放大”效应)

我们将从以下四个部分来学习这本书:

1.知识管理与认知优势

2.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与方法

3.发现和应用自己的临界知识

4.常见的核心临界知识及其解释和应用。

02 知识管理与认知优势

为什么知识和知识是不一样的,有些知识比其他知识的威力更大。少数的知识能够给我们带来关键的影响,这就是临界知识。

#在海量信息即时获取时代,我们拼什么?

第一阶段:知识数量构建认知优势

这个阶段大概是从20世纪90年代到2000年左右,市场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大学生非常吃香的一个时代。

第二阶段:知识获取速度构建认知优势

从2000年持续到现在,互联网的日新月异,打破了知识获取范围的边界。以更快的速度获得最新的知识成为新的竞争优势来源。

第三个阶段:知识深度构建认知优势

现在已经慢慢到来的、知识深度带来认知优势的时代。改变命运的不再是知识数量这一维度,更重要的是认知的深度。知识管理的核心实际是通过管理知识提升我们的认知深度,进而是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

#如何提升认知深度?

有深度的认知能力是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能够跳出问题本身思考更普遍的情况;在寻求答案的时候,能够根据理由可信度判断是否接受这个结论。

通过深度认知得出结论,往往能解释相似情境中的很多问题。在这些结论中,有些结论经过了更为广泛长期的验证,也在更普遍的领域具有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那么,这些结论就是我们说的临界知识。

所谓“临界知识”,便是我们经过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定律。

掌握临界知识,我们便能开启学习的“少即是多”“四两拨千斤”模式,从而极大地提升学习效率。

#为什么大多数人的学习层次上不去?

如果我们的学习是在不断掌握应对具体工作场景和问题的方法,那就是在努力提升技术效率。在这种模式下,我们遇到每个新问题都要学习新知识。

如果我们的学习是在了解问题本质,了解解决方案的底层规律,能够让我们认清楚问题表象背后的实质,那我们就是在提升认知效率。在这种模式下,我们会发现,很多看似全新的问题,其实只不过是狡猾的旧问题换装再出现而已。

我们大多数人的学习层次一直无法提升,就是因为掉进了追逐技术效率的游戏圈套:我们越努力 ,跑得越快,要学习的新知识就多越多。而这让我们陷入了学习的“老鼠赛道中,看起来一直在努力 ,可是其实是在原地打转。要想从老鼠赛道中跳出来,我们就要努力 提升认知效率,找到撬动效能的杠杆点--临界知识。20%的知识比80%的知识更有用,我们要做的是花80%的时间,用在这20%的关键问题上,而不是平均地把时间花在各种知识上。

#到底哪些知识值得学?

要想做到极致,恰恰要学习”无用之用“。各种表面上看起来”无用“的不相干知识,最后在底层都会联系起来。一旦你的研究深度达到了底层规律的层面,表面上看起来不相干的问题都会在底层盘根错节地联系起来。而将这些”不相干“的事情联系起来的,正是我们所说的”临界知识“。

如果从这个角度理解能力,我们一生就需要学习三个级别的课程:

1)公共基础课:执行能力

2)专业必修课:专业能力

3)通用必修课:结构能力

03 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与方法

对于学习临界知识而言,首先要掌握的是底层思维和方法,其次才是具体的知识和技能。

#跳出”低水平勤奋陷阱”

“低水平勤奋陷阱” 读书的方法太原始,把一本书从头看到尾,遇到有启发的句子就画线或是摘记,把一本书拆分成了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

事实上我们需要做的是读书方法的升级,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记忆宫殿法,可能是目前人类发明的最为强大的记忆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构想一个我们熟悉的场景,把需要记忆的事情放到已经熟悉的场景当中。我们可将新旧知识构建成知识网络,从不同角度和领域对同一个知识进行分析,花时间去加工这些信息,从而加深我们的理解和认识。

读书不在于多少,而在于你有没有通过读书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发现临界知识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

#学习临界知识需要具备的两个心态

掌握临界知识,首先要在学习新知识时有绿灯思维,而在具体学习时,又要有以慢为快的心态,把慢功夫用在真问题上,比如学习掌握临界知识。

#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底层方法

我们的所有观点、结论、本质上都是一个假设。观点和结论的好坏,取决于我们的假设与事实相符的程度。

思考肤浅,也是在某个错误假设指导下行动的结果。而学习,就是不断调整改变我们的假设,让我们在正确的假设下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所以,学习临界知识其实也就是用更合理的假设来替代我们过去相对不合理的假设,从而让我们的决策质量更高。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就会发现学习临界知识最方便的教材,其实是复盘我们每天的生活:复盘每一天的决策都是在什么样的假设下做的,又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 。我们要追问问题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自己事后解释为什么。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够知道自己过去的假设是否正确,并考虑应该如何改进,以便在未来以更正确的假设指导自己的决策和行为。

(1)反思:提升知识掌握的层次

内功的基础便是反思,反思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需要注意的是反思不是总结,至少两者的侧重点非常不同。总结是对结果的好坏进行分析。而反思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或者,换个说法:反思的实质是对假设进行校正

从应用的角度看:

做事的顺序:做出假设-->采取行动-->产生结果

反思的顺序:观察结果(现象)-->研究原来假设-->反思校正假设

A)反思帮助我们发现知识的误区:跳跃性假设

B)反思可以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

C)反思可以督促我们检查学到的新知识是否用了起来

(2)以教为学

把教别人的过程作为帮助自己学习的过程。

教别人的过程表面上是知识输出,但实际上这个过程还有额外的三个价值:

*因为要教别人,就会督促自己发现知识阻塞,进一步打通已有知识。

*教别人的过程,是一个强化记忆和认识的过程。

*教别人之后,别人提出疑问、质疑和新想法,会增强我们的认识。

在以教为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思考自己所教的内容能不能真的站得住脚,经得起考验。只有真正知道我们拥有的知识的局限性所在,我们才配真正拥有这个知识。

(3)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并不是人们通常情况下理解的勤奋与努力。刻意练习的核心假设是:尽管专家级水平是逐渐练出来的,但是关键在于受训者必须通过训练掌握更高级的心理表征,才能真正有突飞猛进的进步。

所谓心理表征,是指我们的大脑在思考问题时对应的心理结构。也可以说是元认知,即是指对我们的思考过程的思考。我们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在思考,但是很少有人能自觉地意识到还可以去思考我们“思考的过程”。然而,正是我们思考的过程,决定了我们思考的结果。刻意练习,就是提升元认知能力的过程。

刻意练习最关键的还不是掌握具体的临界知识,而是要改变我们的思考过程:有意识地应用更高级的心理表征解决问题,提升元认知能力。

如何通过刻意练习来掌握临界知识和提升认知元能力?

A)对基本核心知识划小圈

B)将基本知识组合成更大的知识能力单元

C)在各知识能力单元之间构建认知框架

未完下周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