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学者怒了,一场论战,竟与这位贵州文化名人有关
近日,沪版《莫友芝全集》的主编,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二级教授梁光华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十年磨一剑,精全不惧诬——驳张剑关于沪版<莫友芝全集>的诬说之词》。此文一出,顿时引起省内外学界关注。
这篇文章,反驳的是今年四月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文章《古籍整理应避免“后出转劣”——从沪版<莫友芝全集>谈起》。该文作者张剑,是国内莫友芝相关作品的研究者之一,现任北京大学教授。在这篇文章中,他作为《莫友芝全集》(中华书局版,下称张版)的作者,毫不客气地批判了一番“沪版”,即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莫友芝全集》,认为其在后出版,不仅抄袭他的旧作,收录有错漏更有误收,故称之为“后出转劣”。
张版《莫友芝全集》
沪版《莫友芝全集》
此次争论的焦点在于《莫友芝全集》,莫友芝何许人也?他是清末大儒,与曾国藩相交甚厚,还被李鸿章、张之洞邀作武昌书院主讲。而且他是贵州独山人,与同时期遵义的郑珍并称为“西南巨儒”。他六十一岁去世,曾国藩亲致挽联,上书:“京华一见使倾心 , 当年虎市桥头,书肆订交,平钦宿学;江表十年常聚首,今日莫愁湖上,酒樽和泪,来吊诗人。”
莫友芝
莫友芝一生博学多闻,著作等身,堪称诗书文三绝之大家。然其生前所刊著作极少,大量日记、书信、稿本、钞本分散于全国各地,对其作品的整理成为了我国古籍研究及传统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2008年,《莫友芝全集》整理点校立项成为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同年,遵义市政协邀请专门人士编纂《遵义沙滩文化典籍丛书》,其中便含《莫友芝全集》。
不过,遵义市政协组织编纂的《莫友芝全集》是委托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即张剑口中的“沪版”。他称之为“后出转劣”,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记者通过电话采访到梁光华教授,他讲述了个中原委:
原来,2008年,张剑教授与梁光华教授一起申报立项了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莫友芝全集》整理点校,梁光华教授是项目领衔人,张剑教授是团队成员。2008年遵义市政协邀请梁教授担任《遵义沙滩文化典籍丛书》之《莫友芝全集》主编,与他签订了合同。梁教授邀请张剑担任第二主编,他欣然同意,并共同开始了《莫友芝全集》的搜集、整理、点校工作。
起初,两人合作愉快,整理工作进展顺利。但在2012年初,张剑以遵义市政协《丛书总序》中没有他的名字为理由,突然变卦,表示不愿屈当第二主编,要独自另编一套《莫友芝全集》。经多次协商协调未果,于是合作终结。
《遵义沙滩文化典籍丛书》包括《郑珍全集》《莫友芝全集》《黎庶昌全集》,2009年遵义市政协与上海古籍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合同,立项很早,意在打磨出版精品著作。张剑退出该项目之后,却抢先将他自行编纂的只有340万字的《莫友芝全集》交给中华书局,2017年1月出版。
梁教授告诉记者:“张本《莫友芝全集》340万字,沪版《莫友芝全集》470万字,2019年11月出版。张本收录严重不全、整理粗疏,却反过来攻击沪版《莫友芝全集》系'后出转劣’的'重复性古籍整理’。学者为人治学行事,怎能如此罔顾事实?”
为此,梁教授专门撰文一篇,对张剑所提的“抄袭”、“多收”、“误收”、“错漏”之处逐一反驳。逻辑严密,论据详实。奈何篇幅所限,此处不再详述。原文附后,读者可自行查看。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梁教授也是独山县人,与莫友芝先生同乡。在他八九岁时,便常听父亲讲述这位“莫五公”(莫友芝在家排行第五)的故事,此后他就读大学,在老师指引下开始研究莫友芝,四十多年治学路,梁教授的学术生涯已然和莫友芝牢牢绑定在一起。
“毫不夸张地说,我就是研究莫友芝的专家,我有这个底气。”他坦然说道。
“古籍编纂,错误在所难免,但如果有错,也应该通过考据、论辩、比对和进一步的研究来不断完善,而不是凭着自己的身份和名气来'扣帽子’、'挥大棒’。张剑的意思,觉得我们贵州学界无人,出成绩得靠抄。事实并非如此。做学问就是做学问,现在两套书都在市场上,孰优孰劣需要学术界的公论决定。我发文回应他,就是相信真理越辩越明。”
采访中,梁教授特意嘱咐我写稿提到他时仅留下教授职位与全集主编身份,因为只有这些与此次论战相关。
附:《十年磨一剑,精全不惧诬——驳张剑关于沪版<莫友芝全集>的诬说之词》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