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竹亭与何陋轩:品方塔园中的园林意

如果以江南园林的标准去度量整座方塔园,不免觉得少趣。赏竹亭与何陋轩是其中特别的两处,冯老自己言道,他总是“自然而然地考虑到空间的'外延’”,因着这两处具体小品的置入,园中拓展出两片漫出去的区域,以点带面,于平淡的环境里收拢了些许园林意气,这是于我少见而令人赞叹的了。
赏竹亭
十月份去探访方塔园,从东大门入园便直奔何陋轩,并不晓得到尚有此处佳构的存在。之后查阅了一些文章方才稍有了解。第二次访园便分外留心,由北大门入,踱到方塔所处的广场,兜兜转转,藉着指示牌的引导巧合地循着一条小路来到亭内,出亭后恍觉赏竹亭其实便在东大门的延长线附近,离何陋轩倒也没多远。但若较之于彼,无论从体量或是分量上讲,赏竹亭都显薄弱,于《与古为新》一书中,冯老亦只给了寥寥三段的评述,却仍予我颇深的印象。
小亭方方正正,落在沿河的一片竹林之间。檐口压得较低,屋面坡度明显,因而于接近它的过程中,视域被由稻草覆成的屋面占据了不少,整个亭子给予人的感受较为扎实,亭下空间也藉此获得了明确的限定。四角上各自立有支柱,于相同的投影线上向内横移半米许又布置了相同尺寸的四根柱子,柱下由方石础托起少许。柱间分别连有上下两段横栏,压缩了能让人自由行走的开放区域,同时从立面上看,又划出来两条矮矮的横向线段,将亭子的重心进一步压低,每段栏杆间由两根竖向短柱支撑着。
亭外一左一右布置了两条横向石凳;另两条颇长并直直地从亭内戳出来,一条指向主入口引导人入亭、另一条指向沿河的小径、远处一匹石马似有所呼应。石凳低于常规高度,这同样有助于夯实落向地面的稳定感。
从主入口踱步进亭,黑底金漆的牌匾落入眼底,上书赏竹亭,浑劲有力,背后几丛竹子,与题名两相呼应,凑到近处,可看到底下缓流的河水。
仰首间,发觉整座屋面的起落相比于惯常的结构又有些调整,四角内收处各设一根金柱,不落地、由底部横梁间斜出一段短梁撑起,角部的檩条加密、以金柱上触主斜梁的节点为中心四散开、各成角度,金柱与下部短梁的交接处又横插了小段构件,强化了结构强度,更重要的是加强了此节点的视觉感受力、浑厚有劲。
▲ 左:《容膝斋图》,右:《松林亭子图》

之前的讨论中有评语将其与倪瓒笔下的亭子作比拟【注1】,是指《容膝斋图》中那处颇为典型的倪氏亭,但是要注意到,倪瓒画作中的亭子本也有落基座的,如绘于倪翁中年的《松林亭子图》。而《容膝斋图》完成于明洪武五年(1372),两年后倪瓒便客死异乡,难圆归乡之情。【注2
注1:此段讨论见,https://www.douban.com/photos/photo/2540309305/#image。
注2:另,画中小亭其实并非画主潘仁仲的居所容膝斋,因为此画本是赠给倪瓒友人檗轩翁的,更多内容可见中国绘画名品系列之《水竹居图·容膝斋图》,上海书画出版社。
两处小亭的相似点在于基座的抹除,但是有表意上的偏差,倪瓒于《容膝斋图》的表达中将小亭直落地面的同时压低屋面使得比例反常,排斥旁人的进入而自闭为一处孤独之所,画家自比小亭,进而传达给观者一股游离失所的自叹情绪,这于赏竹亭的体验中是并没有的。
▲ 倪瓒,《秋林野兴图》
以我的认知来看,赏竹亭的气质更类似同为倪翁中年所作的《秋林野兴图》,画中茅亭的绘制更为具象,边缘瓦片细心画出、茅草亦有所勾勒,亭中官人独坐圆凳,静观风景。此处的亭子是作为一处赏景之地与周边环境共谋的,而非如《容膝斋图》中的小亭仅仅作为一处个人符号以表意自我。
相比于何陋轩作为一处饮茶之所具有的公共性,赏竹亭可以说是处容纳自我之地了。冯老说道,“在竹子走道旁边,有一个赏竹亭。那是在竹林里面。我觉得它只是为了挡挡雨,挡挡太阳,而且既然到这个地方了,人家总要坐坐”
冯老所意,大约近于王维此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也许所去之日近冬,寒气入骨而石凳又微微返潮,我并未于石凳上坐太久而是更多于亭子内部及周围来往踱步。
原因似有二,
其一:亭子落于竹林间,相比于倪翁画中一水两岸的处理使得落座于亭内的人可以寻索远处佳境,赏竹亭周边为密竹遮掩、景深较浅;同时柱间横梁复连有下档,以我作标尺,似不高于一米九,因而处于亭内的人外观四周竹景的视域被压缩了,一出亭外则又是一番天地,内收与外放,才能掌握竹林的完整面目;
其二,赏竹亭并不仅是一座小亭以及亭下庇护的空间而已,冯老于铺地上的处理就有所提示,赏竹亭所掌控的区域皆铺以细砖条而不似入亭路程中般以石块砌筑。【注3】
又如上图所示,该处角落,三条石凳以及两块立石限定着一片稳定的停留之所,与亭内空间联通,但又不是那么显然,近方塔的入口处,亭外石凳亦自成一处,而另一端石马边复设有两处小凳、其下亦由细砖条铺成,像似赏竹亭的一块飞地,隐隐有所关联。地面肌理的区分以及将石凳甩出去的处理都调和着静态的行止,倒不如说是,导演了一组移动的序列,我并不意指这一序列是递进而单向往回的,事实上是偏于散漫而外扩着的,于是作为单一地点的亭下空间被拓展成为一处与周边环境携手的场域了。
注3:12月6日,于那行空间举办的讲座中,讲者王子潇硕士提供的旧照显示,入亭的铺地似也由细砖条铺设。
沿河小径的回望,眼前的石马注视着赏竹亭
何陋轩
何陋轩的重要性与其体量是不对等的,这毋庸质疑,是值得我们再而再地去访与品的,冯老自认为这是全属于其创作的一种意境。
图源:《久违的现代》
从抽离的角度看何陋轩的模型:两只角耸起如帐篷般的双坡顶、为了容纳两侧而于横向度收短了,东西的披檐各被剜去一段弧面、塑就了曲线的轮廓。整体形象极鲜明而具有个性,同时也有很明确的方向感,南北横向的线条压着,似是主要的朝向。
但是置身于内,却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屋顶的檐口与地面框出来的画幅抖动着,两处披檐拱起而与正屋顶的连接处又形成三角状的切口,平缓的直线接着竖起来的三角形再接着划过去的半弧,南北的取景有限倒似把你逼回去,而两侧于高处将周边的绿意收容进来反倒鼓励你跨出去探寻,于是乎从视觉的体验上便于东西向延展出去了,但是地面与屋顶架落的轴线完全错位,三处平台旋转着,高差的存在置入了身体的运动,获取的方位感又于这递阶而下的过程中破碎了,连续景框裁切出的形态也因着你的行走而纷繁不同,斜撞出去的平台将游者进一步带入具体的环境之中。这与通过鸟瞰模型获取的清晰认知是截然不同的。【注4】
注4:冯老的叙述是,“何陋轩的两边扩大了,跟室外联系在一块,实际上空间已经延伸出去了——往东西延伸,南北倒不是主要的。南北讲起来,看过去觉得不压抑就行了”。
何陋轩原是一处偏于静止的饮茶之地,不过第一次去探访的时候正换着屋顶的茅草,因而室内桌椅都撤除了,我得以自由地逛。第二次去时,桌椅便都落了座,歪歪斜斜,却也不觉得难受,因为何陋轩本就是被多组异动的线条撑起来的,亦或许是因为它不是一处排挤之地,它贯彻了冯老对于宋的政治清明而又包容多样的热切盼望。
两次探访的时间都不长,我自无法似冯老意想中的茶客如烂柯人般恍觉,于脑海中将获取的日影记忆前后叠加从而清晰地感受时间的移动。不过,“时空转换”,于上述的体验之中,我倒似是感受到了别样的概念。
仅从“意动”的角度去品位冯老或许可以明白其自身蕴藏的文人气,不过他更是位经受了严格训练的建筑师,有能力将自己所设想的细腻之处藉由具体的操作反馈出来并一以贯之。
▲ 图源:《与古为新》
赏竹亭与何陋轩的节点处理是完全不同的,却建立在相同的认知之上。赏竹亭处强调节点是为了固化“整体的稳定”、一处扎实的亭子庇护着赏竹的孤客;何陋轩处将节点消除就把整座茶亭拆解了,起伏的屋顶漂浮、底下是变化着的动态台基,而竖向的原色竹(当然现状被抹白了)起支撑作用、末段被收在金属件中,抹黑、轻点基面,不消再提醒诸位,赏竹亭的柱子是由方正的石础托起的。【注5】
注5:冯老语,“因为节点一有力,才能把整体的稳定性强调出来,人就更加注意整体的稳定”。
▲ 摄自王子潇硕士的讲座,感谢同往者提供

于12月6日举办的讲座中,讲者王子潇还提供了自己的一处发现,冯老于何陋轩中将墙体分离以强调各片的独立性也可以由方塔广场的数处墙体的设立中得见,不同之处是何陋轩处的墙体是圆弧的截段,外扩以占据场地的同时容纳着内里茶客的自由活动【注6】、而方塔广场的墙体横平竖直,减少变量的同时引导着行人去关注宋塔的重要性。
注6:《何陋轩答客问》,“...再看墙段:这里并没有围合的必要。墙段各自起着挡土、屏蔽、导向、透光,视域限定、空间推张等等作用,所以各有自己的轴心,半径和高度;若断若续,意味着岛区即是自成格局,又是于整个塔园不失联系的局部...”。
于何陋轩的设计说明可见,冯老是极强调彼处体验的丰富性的,其归纳道,“对人的总的感受的影响,有三个因素:一个是人的走动路线的长短,一个是时间,还有一个是变动的幅度。
后两者于前述已有提及,至于走动路线,之前偏于自觉地便认为何陋轩仅是孤悬岛上的一处茶轩,但是从收录的平面图上我们可以发现往南有处竹桥(标注桥2)跨水通向园区东南角(微偏于入口处桥的延伸线,但是于实际的兜转后,这一平面上获得的延伸感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对岸亦设了两段弧墙作引导【注7】。从东大门兜转,过桥(标注桥1)沿着岛、步上直撞入轩内的混凝土步道进入;而回转的路线其实有两条:一条是循原路自混凝土步道返回,而另一条是绕着小道东侧的沿河小径(颇窄)、但于现状中绝少人走,此处竹桥的设立大抵可于现状有所缓转,东南侧更静谧的区域便会得到更多的关注,流线也不会倾于单向自返,冯老对此也是颇为叹息的,不过其更重视于对岸两处弧墙对于空间的拓展而没有提及实际的流线多样化,“你想,对岸设计的这两块弧墙后来没有做,就差了一点,所以这两块弧墙一定有。所以无论如何要把这两段加上去。不要多,就这两块就够了,它是空间的延续。”
注7:于那行举办的讲座中,讲者王子潇说道,此处曾计划设一处室内茶寮、名曰“烹雪斋”,未能建成。
作为茶室的何陋轩本即有公共的属性容纳来客,同时也是一处视线落点而被观看着的,这完全不同于赏竹亭的内收和隔外。
▲ 于何陋轩西侧土坡望何陋轩
西侧对岸的坡顶处设立有亭,沿坡也零星设置了凳椅,提供了稳定的地点与其进行视觉的联通,何陋轩作为形象鲜明的独立物被关注着、隐含的视线牵连起对岸的何陋轩与此处山坡上的坐客,故,以我的理解,南侧水道上应别设一桥(标注桥3)连通此坡。
▲ 作者自绘
自何陋轩处跨南侧河道的竹桥行起,往西,品完茶的客人可跨桥来至彼坡回望、彼坡上的游人兴起也可兜转下坡至何陋轩处品茶。以何陋轩现状观,无论是自混凝土步道的原路自返或是自岛东侧小径环转,皆以桥1为关口而陷入自闭。而桥2与桥3的设立实际上打破了这一闭环而将其外扩链接进整园的路径循环之中,更贴近冯老所言,“岛区即是自成格局,又是于整个塔园不失联系的局部”,于我看来,这与一处迷人的江南园林已分享着相同的意趣了。
拾遗
A、抖动的屋顶、面往南侧水岸的微微一压
王子潇硕士于讲座中提及此处时引入了“中段消失”的理论以作解释,就如一张纸片将其三折,中间一段折进、那么上段就与下段贴近了,换置于此处,坐于第一处平台的观者视线被屋面逼压、水面段看不完整,于是远处的树林便觉得近了,因为没有确切的基准在那儿,但是随着身体下落至第二处平台,屋面的覆压消失了、眼前的河面得以完整地显现出来,即使它本来并不宽,连续的体验过程却似将水面推远了些,再往南其实便是园墙,景深很浅,这般处理很好地解决了具体感受的单薄。同时,我也感兴趣于折出去的平台所能起到的作用,身处第一处平台的时候,眼前被横向的线段压着、视域水平发展,但是落到第二处平台,一个转动、90°的转角斜撞出去,分出来左右两个水平面(这两个面也不平均,因为是60°的转动),这错杂了关注的稳定性从而有助于缓解景深的缺陷。
B、一些片段
1.虽然没有体验到冗长的时间绵延之中,点状片刻的形象于前后拼贴所赋予的那种时空变幻感,却迷醉于意外发现的弧墙上的水面晃荡,念及冯老此句,“弯的东西让时间跟它的光影一起变动,所以时间与空间的变化是一致的,是永远变化的”
2.第一次探访时并没有设桌椅,但是去体验的人很明白应该坐哪儿。

▲ 沿河排排坐

▲ 平台边一棵歪树,两位大叔在下面坐着
3.访方塔园时探得的一处台阶,不免是要联想起撞入何陋轩内的那处步道的,王子潇硕士的讲座中也提及了。
4.第二次去访,天色不佳,注意到灯。
后记:
对于方塔园的研究自是时长甚久,我并未于本篇之中包含别出心裁的野心,仅是记录前些月两度探访后的直观体验以及听王子潇硕士的讲座后获得的信息更新以稳固自己的一些认知,而事实上这些认知自也可从冯老的论说之中获得,“设计就是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借助着势来导引,最终产生具体的形;借助着心地与实地的结合,做出适宜的空间形态。有势才能推动,象是推动出来的,而有了象才会产生具体的形。象前面还有意,借助着势,意推动成象,象然后才成形。这就是我说的意动。意动的过程最后落实成为形,而不是凭空有个形在脑子里直接出来。意动过程也同时将心地与实地加以结合,使生成的具体的形成为适宜的空间形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主体和客体在互动中使最终的空间形态达到了和的状态、和的境界”,是为结语。
参考文献:
《与古为新:方塔园规划》   冯纪忠
《久违的现代:冯纪忠/王大闳建筑文献集》  OCT当代艺术中心上海馆 编著
《水竹居图·容膝斋图》   上海书画出版社
《到方塔园去》   刘东洋
另,12月6日,于那行空间举办的讲座中,讲者王子潇硕士亦提供了颇多信息。

-End-

编辑:树下小人

九樟学社编辑部

| 版权声明 |

(0)

相关推荐

  • 大运河风光带苏州吴中健身步道

    忆祖2018-01-30阅读 2937四九严寒侵肌,腊梅绽放春报. 苏州日报1月19日,报载新闻:"8"字景观桥串起运河风光带,健身步道同时启用.作为一个资深健步走爱好者,虽然不可 ...

  • 【做客梁庄@梁庄赏诗】作者/姚轩鸽&文海诗轩传媒鉴赏

    文海诗轩传媒 与众不同  自然出众 高度 深度 态度 温度 梁庄赏诗 文海诗轩传媒头条 2021年5月13日 星期四 与众不同  自然出众 -光阴,一瓣一瓣从指尖飘落- 梁庄赏诗,拥美好一路同行 LI ...

  • 【熊家林】赏双龙村月亮湖风光 品山水农家乐特色菜

    文/熊家林 赏双龙村月亮湖风光 品山水农家乐特色菜  阳春三月,南山风光无限好. 这天上午,重庆南山恰逢阴好天气,南岸区作家协会黄桷文学社20多名作家会员,云聚风景秀丽的南山街道双龙村盆景博物馆文创基 ...

  • 端午节,在万达赏节目,猜诗词,品大粽王

    关注"韦彪爱创作",每天给你一把金钥匙,带你一起成长. 这两天,我从外地回来.刚回到南宁,就发现,南宁变化太大了,这是南宁吗? 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南宁最近怎么发展怎么那么快呢,我 ...

  • 闲坐六杯酒,赏六首诗词,静品人生味

    浔阳夜月 李光祖 - 经典民乐珍藏版系列 琵琶独奏 人生就是一次历练. 从鲜衣怒马到银碗里盛雪,从青葱岁月到白发染鬓.... 人不断地在经历中懂得,从而一步一步的走向成熟,修炼一颗波澜不惊的心. 生命 ...

  • 【纪实散文】沙苑行:赏沙苑槐花美景,品大荔特色美食

    点击"草庐书屋"免费订阅 沙苑行:赏沙苑槐花美景,品大荔特色美食 原创/李跃峰 吃货品尝美食:槐花臊子.羊肉烧烤.槐花麦饭.碳烤罗非鱼.槐花陷饺子 每每阅读陶渊明的<归去来兮 ...

  • 赏鲜花、 玩滑梯、 品美食.... 太寺垭森林公园

    赏鲜花. 玩滑梯. 品美食.... 太寺垭森林公园 上周的某一天, 小编约上几个友人走进了太寺垭森林主题公园, 以赏鲜花.玩滑梯.品美食..... 让你真正感受 "赏花观景.生态康养&quo ...

  • 何陋之有?何陋轩与冯纪忠【NO.21】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这一期我想聊聊一个人,也许是不得志的经历,也许是对于专业的执着,让我对这位大师惺惺相惜.而他就是冯纪忠. 风雨中的智者 要聊冯老可是不易,冯老一生经历了太多的不可说,其实并不符合我 ...

  • 赏东财樱花美景,品樱花烙之美味

    虽说近日仍是春寒料峭,但寒意阻挡不住东财樱花季到来的脚步,这不,东财樱花园中的51株单瓣樱花树,已经竞相开放,花满枝头春意浓.这几天,来东财赏花摄影的朋友越来越多.下面两张照片就是今天早上拍摄于樱花园 ...

  • 《何陋轩记》原文及翻译

    王守仁 何陋轩记 [明]王守仁 原文: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