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3吕新雨:大学生学习目标的分化机制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在一个崇高的目标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因此在我们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启程之际,树立一个“崇高”的学习目标会对我们的学习生活起到积极的指引作用。但同学们的学习目标有哪些?它们究竟是如何形成的,都是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就业或升学的毕业规划决定了学习重点的分化
对于长期的目标,大学四年学习的终极目标无非是就业或是升学,而不同的职业期望会对同学们的学习目标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而准备读研的同学可能会尽可能努力学习专业的课程,拿到更高的绩点、综测来保研,或是准备考研,将考研英语、专业课相关的知识定为学习目标。
二、专业培养的不同方向包容了资源许可下的侧重
随着我们对专业课程学习的深入,许多同学在确定学习目标时会考虑以本专业的培养方案或是相关课程为准绳来确定学习目标。比如学习教师基本功口语、书法之类的课程时会对自己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不仅学习楷书、钢笔字,还会练习粉笔等等。个人认为参考培养方案制定学习目标是一种相对清晰、直接的方式,但也需要有更为开阔的视野在其他方面制定新的目标来提升自己,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三、父母职业及言传身教延续了家庭学习发展的偏好
我认为对大学生学习目标分化产生影响的一大因素是家庭因素。结合我自身情况而言,因为父母都是公务员,所以对考公等活动比较了解,也非常希望我能考公务员,在毕业后到南京、苏州、北京等地方工作。然后我自身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也认为相比起教育机构、做中小学老师,考公务员(尤其是教育相关部门)会比较符合我的专业所学,在学习目标的选择上,除了学好本专业的知识外我也会接受父母的建议去了解一些考公的内容、行政能力测试方面的知识。据我了解,班级里也有许多同学因为家长是老师所以有很强的意愿做老师,因此家庭因素的影响可谓十分重大。
四、个人兴趣特长差异决定了素质拓展现实性的不同
除了家庭因素的直接影响之外,大学生对于学习目标的选择肯定与自身兴趣以及爱好相关,就比如比较注意身体健康的同学学习目标会有加强锻炼、坚持健身,或是学习某一项运动;喜欢看韩剧、日漫的同学会将第二外语的学习定为学习目标。通过个人兴趣来制定学习目标、提高自身能力个人认为是一种相对有效的方法,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