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霜霉病、晚疫病、猝倒病、疫病屡治不止,怎么办?【蔬菜卫士报 1917】

蔬菜是我国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目前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蔬菜生产国和消费国。随着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迅猛,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农业中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之一。但是,设施环境相对封闭,为蔬菜创造有利生产条件的同时也适于各种病害的发生,其中霜霉病、晚疫病、猝倒病、疫病等卵菌病害,因不同作物上不同卵菌抗药性的出现及发展,而抗性治理技术普及程度差,且与真菌病害难以区分,流行速度快,易错过最佳防治时期等因素,导致屡治不止。
卵菌病害防控已经成为影响作物丰产和农民增收的关键问题,如何防治好卵菌病害,已经是摆在当前农业生产者面前的一道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一、卵菌(Oomycete)≠ 真菌(Fungus):传统的杀真菌剂对卵菌病害防控无效!

二、植物卵菌病害为什么这么难防控?

1.卵菌易变异的特性,导致优质抗病品种匮乏;
2.设施农业和规模化种植模式的变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出花样的转变,瓜果蔬菜及特色经济作物周年生产,种苗跨区运输等为卵菌病害的发生与流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3.轮作倒茬困难、土壤消毒成本高;
4.设施蔬菜生长期长、适温、高湿、郁闭环境利于卵菌病害的发生;
5.植物病原卵菌寄主范围不断扩大;
6.当前生产者对卵菌病害的防控水平差异,不能正确选药、不能在正确时间防控、过度依赖化学药剂等,都是卵菌病害难防控的主要原因。

三、逐年增长的抗药性加剧着卵菌病害的难防程度!

卵菌病害的防控主要依赖化学药剂的使用。内吸性杀菌剂单一频繁施用,让卵菌极易产生抗药性,导致新药往往在投入使用的2-3年内防效便开始明显下降。
据监测和报道,2007-2015年河北、东北及内蒙古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的抗性频率已经高达100%,抗性发展较快,抗性水平高,导致甲霜·锰锌、精甲·锰锌、噁霜·锰锌药效明显下降,2011-2016年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烯酰吗啉低抗菌株约占50%,对氟吡菌胺低抗菌株占91.3%,对嘧菌酯敏感性也呈现下降趋势,但相关药剂仍维持着较高防治效果。
番茄晚疫病
广东广西等南方省份番茄主产区晚疫病菌对甲霜灵也已产生了中高程度的抗性,黄瓜、冬瓜产区也普遍存在黄瓜疫霉对甲霜灵的抗性菌株,导致部分地区甲霜·锰锌、精甲霜·锰锌、噁霜·锰锌药效明显下降。霜脲·锰锌用于黄瓜霜霉病的防控已20余年,黄瓜霜霉病菌对霜脲氰敏感性大幅降低导致霜脲·锰锌的防治效果早已明显下降,该混剂仅靠剂量的增加维持着基本的应用。 番茄晚疫病菌群体对甲霜灵的抗性频率呈现南高北低的趋势,华北地区番茄晚疫病菌群体对甲霜灵的抗性频率也逐年升高。 多年监测发现,河北、山东等部分地区黄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精甲霜灵和嘧菌酯的抗性倍数已达几十乃至上千,甲霜灵·锰锌、精甲霜·锰锌、噁霜·锰锌、嘧菌酯药效明显下降。 而葡萄霜霉病菌、黄瓜霜霉病菌、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氟噻唑吡乙酮和烯酰吗啉等存在中高度抗性风险,葡萄霜霉病菌对甲霜灵、嘧菌酯、霜脲氰的抗性也时见诸刊物。我国降水多、用药勤的东部地区葡萄霜霉病菌抗药性问题更为突出。 卵菌的抗药性在传统用药模式下和规模化的设施园艺生产中仍在不可避免发生,而未来的发展趋势仍取决于抗药性综合治理技术的创新和普及程度。

四、合理应用氟吡菌胺等高效药剂进行抗性治理,科学防控抗性卵菌病害!

化学防控仍是目前防控抗药性卵菌病害最有效的防治手段,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加强对药剂抗性风险评估和抗药性监测,制定抗药性治理对策。根据卵菌抗药性发生区域及程度,选用未明显发生抗药性问题或无交互抗性且防效较高的内吸药剂及其混剂。
马铃薯晚疫病
如防控黄瓜霜霉病、马铃薯晚疫病和番茄晚疫病等抗药性风险较高或已产生抗药性问题的卵菌病害时,可选用抗性风险较低、防控卵菌病害高效且安全性较高的氟吡菌胺与霜霉威盐酸盐的增效混剂银法利®或氟吡菌胺与三乙膦酸铝的增效混剂。银法利®10多年来的良好应用结果显示出其在延缓对氟吡菌胺抗性增长及在卵菌对甲霜灵、嘧菌酯普遍产生抗性的地区高效防控卵菌病害的作用。在防治对氟噻唑吡乙酮等药剂敏感性下降的卵菌病害时,也可将氟吡菌胺的相关药剂与其他不同作用机理的高效药剂交替使用。
 
氟吡菌胺相关药剂是防治黄瓜霜霉病、马铃薯晚疫病和辣椒疫病等卵菌病害的高效杀菌剂,仍需注意防控不同卵菌病害的用药时机,预防为主,选择合适的使用剂量、用药次数及施药间隔期,以保证防效,延缓抗药性发展。 此外,在开发新新作用机理药剂的同时,也可扩大氟吡菌胺与代森锰锌等不同作用机理杀菌剂的复配范围,尽可能延缓卵菌抗药性发展,延长氟吡菌胺使用周期,确保卵菌病害的科学防控,促进高效生产和农民增收。 
作者:拜耳更好蔬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