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之美:《重要书之大丑怪与小石兔》

2019年一凡上了星星小姐的课,一边上课一边组织小龙人读书会的我们线上线下共读了《重要书》。

回想那段时间,每个周四的中午12点相约小龙人,10个人或中午不休,或调课,或出差也要留出时间外地赶回来......

两个小时的时间,或匆匆的拎着外卖晚到,又或恋恋不舍的再晚点走再晚点走,最后只有提前一点赶去上班的小遗憾,可就是这样一点也没有影响大家对共读的热情,相反的是每周都会很有期待,甚至现在回想还是很怀念那段大家拼凑着在一起共读的时间。

之所以想再提笔写下来,是因为当初共读《重要书》的大丑怪与小石兔这一章节时,有这么一个问题被抛出来,让大家思考“在你眼中大丑怪,小石兔和蝴蝶分别隐喻的是什么?”。

共读的我们一一在每日小打卡中记录下了自己的思考。

秀丽:

我先生是个急性子,易怒、爱发脾气。他发脾气时的样子,就是那最丑最丑的大丑怪!这么多年过去了,生活磨平了他的棱角,他的坏脾气也像老去的“大丑怪”,渐渐地躲在洞里不出来了。

我会发誓,不让自己成为“大丑怪”。

可是,自己总也有控制不住情绪想要发脾气的时候。有一次,我正对着孩子发脾气,看到孩子的小眼睛里露出了恐惧,我心头一怔,赶紧跑去照镜子。天哪!镜子里的那张脸,五官扭曲,奇丑无比!没有什么比发脾气时的脸再丑陋的了!

有了这次经历,以后每次想发火时,都要赶紧逃离,看一看镜子,我有没有变成那个大丑怪。

丁丁:

《大丑怪与小石兔》里大丑怪感觉是人自身那个黑暗面;小石兔就是他的另一面,另一个自我。即人的一体两面。蝴蝶意味着新生吧。

女儿特别喜欢《夜晚的吐水怪》里面的的怪兽,虽然看起来也有点可怕,但更多看到的是可爱,恶作剧。

怪物因为相貌丑怪就是真的丑,真的怪吗?在这里我看到的也是“怪可爱”。

小旭:

“怪可爱”中对各种“怪”的解读,我的理解是“见怪不怪”。

绘本里的各种怪物形象被塑造出来,他们都是孩子或者大人眼中的孩子表现出来的情绪、感觉、观念等等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概念的具体形象化。

我们大人越是能理解孩子行为的“怪”即“不正常”,就越能定义生活中的“不怪”即“正常”。

《大丑怪与小石兔》中,大丑怪就是隐喻我们孩子表现出来的各种我们不能接受的“不正常”表现,花瓣掉落、树叶干枯、星星消失、水池干涸等等就是我们给出的各种更“不正常”的“回馈”。

孩子得不到“正常”的“回馈”,只能自己去“重塑”倾听接纳的对象。

终于,在小兔子面前,他可以尽情地毫无顾忌地释放自己的情绪和能量。因为小兔子是唯一可以给他“正常”“回馈”的朋友。

大丑怪老死了,不出洞了。预示着终有一天,等孩子的所有“不正常”消失殆尽,变成一只“正常”的美丽的蝴蝶🦋 飞出洞来,还会回到小兔子身边来。

当然,这时候丑陋的大怪物已经变成美丽的花蝴蝶啦!

对于“蝶变新生”的孩子来说,一片生机盎然的新世界才刚刚拉开帷幕……

写完这段话,我真想化身为这只“小石兔”,静静地等待“大怪物”的蝶变呢!

“无为之治”可能也是这个意思吧!

燕子:

个人观点:大丑怪是自己原生态“丑陋”的一面。也许它并不丑,也并不可怕,只是不被接受的行为或习惯。每个身体里都住着两个自己,一只白天鹅,一只黑天鹅。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会做很多不易接受的事情,比如去偷东西。小时候的我偷邻居的橘子,偷放学路边杏子,偷花,甚至去偷树叶。这样的行为是不被认为是好小孩的。各种坏毛病的自己不是一个好小孩。……这样的“恶”或“丑”是不被慢慢长大的自己接受。

有一天“大丑怪”也许会遇到一只“石兔子”(也许来自于朋友,也许来自于书,也许来自于生活),他只倾听,不评判。“大丑怪”慢慢发现,这就是自己。丑或恶也是自己的一部分。

卷妈:

第一次看《大丑怪和小石兔》这个片段的时候,想的是这是什么绘本啊,太无趣了,故意写的让人看不懂嘛!

今天再次看这个片段的时候,还是觉得看不懂,但是隐隐觉得自己就是这个大怪物,不被周围的人和事接纳,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不知道找谁诉说,终于遇到那个重要的“自己”—小石兔,然后开始有了情绪,脾气,感情和心性,小石兔的接纳让大丑怪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直到大怪物老了,走回自己的洞穴,再也没有出来,石头兔子仍在洞外静静地看着世界。树开始发芽,草绿了,花开了,动物又回来了。”

我们自己与自己和解,接纳着彼此,也与自然融为一体……

赵黎:

以前小时候很不喜欢看那些鬼鬼怪怪的电视或是书,因为看了总是害怕得睡不着觉,所以身边有人在看这一类书特别是电视电影,我会逃离。

今天看书中提到的三本关于怪物的绘本,并没有觉得害怕,这就是好绘本的功力,并不是要来吓人,反而可以产生安慰和治疗。孩子觉得《大丑怪与小石兔》中的大丑怪代表不被别人理解,不被别人接纳的人,嗯,有道理。绘本中的那些丑怪,可能都是人的情绪,感觉,观念在想象中的具体化,看来真的是这样。

输出了自己的理解,再看了共读同伴们的思考记录后,我突然起了和身边人都去聊聊的心。于是又去听了在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角度的理解,有闺蜜群,有90后小同事,有00后大学生,还有儿子童真的理解......

A

歌剧魅影里的魅影是大丑怪,小石兔是克莉丝汀,蝴蝶是那个拉乌尔子爵。

魅影是克莉丝汀的音乐老师,他在暗中教她唱歌,魅影本人又是歌剧院里让人恐慌和避之不及的存在。他对克莉丝汀抱有恋情,但是克莉丝汀并不爱她。

最后的结局是克莉丝汀与子爵在了一起,而魅影永远呆在了地下,终日不见天日。

B

我觉得大丑怪可以是那些的了怪病的人,被人嫌弃,没人关心;石兔子感觉像一个动物,小狗或小猫一类的,不会嫌弃主人,但也永远不会理解主人;蝴蝶就想一些路过的人,看到了可爱的小猫小狗会停留一下,但一会还是会离开。

C

我感觉问了一个很难的问题呀,读完有些伤感的感觉,但是具体隐喻什么,说不上来。把大丑怪的丑描写到了极限,可是为什么我读完后感觉那么像描写的夫妻之间的关系呢?他是大丑怪,我是小石兔,我们俩要保持平和的关系我就得做一只安静的小石兔,不然就会天崩地裂......蝴蝶就是孩子啰。或者我理解成一段婚姻关系吧,当然孩子的理解肯定不一样,我好想听听看别人是怎么理解的?

这个是给孩子读的绘本,应该没那么复杂,顶多让孩子思考为什么不能以貌取人,比如石兔的安静能让它与丑怪建立一辈子的友谊等等吧……

D

觉得那个大丑怪是不是隐喻的是青春期孩子眼里的父母或是老师?而那个石头兔子是不是就是长大了理解大人了的孩子?而那只蝴蝶应该是后来伴随鸟语花香的一个快乐的小精灵吧。

E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关于友谊和希望的故事吧。

大丑怪内心渴望被理解被信任,所以兔子成了它的朋友。那个蝴蝶代表的是希望。

事物都有两面性,在别人看来大丑怪可能是怪物,它周围总是出现不好的事情。但是那个兔子陪伴了它,给了它爱和理解,温暖。让它感到快乐和希望。

后来大丑怪可能死了,消失了,兔子还在原地,但有了蝴蝶陪伴它,这就代表了希望。就像有些影视作品里出现了日出,或者花儿盛开,是一种意象的隐喻。

你也可以把蝴蝶看作是爱,友谊和希望的传递,蝴蝶之于兔子,就像兔子之于大丑怪一样,这种美好的东西被传承下来了。

F

(一位五十多岁多年良友的解读)大丑怪隐喻一种象,大家看到的表象的东西,小石兔是本质的东西,兔子对大丑怪没有执着心,让大丑怪做了本身的自己,大丑怪回去了也是一种自然现象,这个世界就是组合打碎再组合打碎,不停的磨合循环。不要用表面的美丑看一件事,并不是美的才是好的。

G

(一位大三孩子的解读)大怪物的不被世界接受的原因,是它与生俱来,不能改变的。它在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的排斥和敌意,让它最后所需要的可能从奢侈的爱,变成不嫌弃的陪伴,一个不会回应的石头兔子就能给的。世界对它的不接受,让它最后妥协,回到洞里藏起。而它所创造的石头兔子,没有了创造者的丑陋,被整个曾抛弃大丑怪的世界接受。多讽刺。

世界上有多少个像大丑怪一样奢求被接纳的人呐,他们的美,没人愿意去发现。

H

感觉这是一个关于倾听和接纳的故事。大丑怪是一个不被人了解、没有美丽外貌的孤独的人,他一直在努力追寻解救,直到创造出来兔子朋友。兔子朋友哪怕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存在着,大丑怪也某种程度上觉得有所缓解了。就像书里写的,兔子本身就是小而美的,所以它一开始就被外界所接纳,花草树木其他动物,都愿意与之共存,连蝴蝶都想与之亲近。一个隐喻我觉得——兔子(美的东西)是大丑怪(不美的东西)创造出来的,也是可以被接受的,那么在了解一个人真正的内心之前,仅靠外表或者某一方面的缺陷就保持距离,是否欠妥?我们是不是可以更全面更客观的看待他人?更友善的对待他人?

I

我想到的,大丑怪是前几年恶劣的环境,小石兔是国家的政策,蝴蝶隐喻春天。

J

(9岁小朋友的观点)大丑怪只是丑但并不坏,是大家不接纳他,但他并没有去害人。小石兔的出现,是代表一种友谊,大丑怪再丑,他因为友谊都静静的看着他。大丑怪走了意思是他过世了,他静静的看着世界是思念大丑怪。这时候蝴蝶飞来是陪伴寂寞的小石兔的,等哪一天小石兔消失了,应该还会有朋友来陪伴蝴蝶。

......

以上观点或在闺蜜群里线上聊,或在线下工作时找同事谈,又或是和良友一大早去共同学习的路上忍不住又让她来读一读......

一千个人眼中一千个哈姆雷特。父母站在教育孩子的角度,所以把大丑怪当成坏习惯和坏脾气等,孩子看到的是接纳和友谊,成年人的世界看到的是自我的妥协,年轻的同事们又觉得是找对合适的倾诉对象......

这就是共读的美好,在共读中输出自己的观点的同时,看到不同的人的不同视角输出的其他观点。

就像在绿之源的《父母挑战》共读打卡最后一天时,一个简单的图案连笔画,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想法,不一样的解读,也会出来不一样的内容。每个人从中感受到的和自己去践行的,最终也都会不一样。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我好想听听看别人是怎么理解的?”这是大家输出自己观点后的一致感受,大家都很期待共读人的观点。

最后用和5岁弟弟的对话来结束。

弟弟:“如果我们会飞就好了!”

妈妈:“为什么呢?”

弟弟:“因为我想变成蜻蜓飞上天空。”

妈妈:“为什么呢?”

弟弟:“因为我想去找很多很多的蜻蜓啊!”

妈妈:“为什么呢?”

弟弟:“因为我想和他们站成一排,一起扇翅膀啊!”

妈妈:“为什么呢?”

弟弟:“因为天空的灰尘太多了,我想把他们全部扇进一个大罐子里,这样我们就有蓝天白云了!”

《重要书在这里》有感

- The End -

图文 | 李曼          编辑 | Bess

书语荐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