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源起:字是仓颉造的么?
开学了!
给小董当了两个月的保姆司机陪学陪练,总算有空打理公号了。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
修整田园,播点文字的种吧。
大言小语
大董:中国文字咋来的?
小董:仓颉造字,我早就知道。
大董:仓颉是谁?
小董:黄帝的史官呗,《说文解字》学过:“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大董:不错,基本功扎实,不过这是个传说,总不能把神话传说当历史吧。
这是根据传说画的仓颉像。别以为自己眼花了,传说中的仓颉就是有四只眼睛。
四只眼睛,自然是说他眼神好使,能见人所未见,知人所未知,总之具有非凡的智慧,别人看鸟兽的脚印也就是分辨下是啥动物,去不去抓,但仓颉却看到可以用脚印的形状来造字,智慧啊!
但怎么表现仓颉与众不同的智慧呢?
让他长个蛇尾巴?已经给伏羲女娲长过尾巴了。
让他老妈吞鸟、踩巨人脚印怀孕生他?这些神奇的怀孕方式都给了上古帝王了。
那就让他长四只眼睛吧,一看就知道他与众不同。
——这是中国神话的惯用表现手法。
不过也有人觉得让仓颉长四只眼睛太玄乎了,就说仓颉不是四个眼睛,是四个瞳孔,一个眼睛有两个瞳孔,这些分歧我们就别考证了,反正都是传说,总之仓颉长得和一般人不一样。
除了四只眼睛的奇怪模样之外,仓颉造字另一个比较神奇的记载是天雨粟鬼夜哭。
仓颉造个字,居然老天下小米,鬼在晚上乱哭,显然是神话,以此表示造字是一个很重要很重要的事情。不过,虽然天雨粟鬼夜哭是传说,但也有人正儿八经给解释了下。
意思是仓颉造的字道破了天地鬼神的秘密,所以天雨粟鬼夜哭。
造字是个很伟大的事情,但这些传说也太玄乎了。自然很多人不满意,关于文字的起源,除了仓颉造字之外,还有几种不至于太玄乎的说法:八卦说,河洛说,结绳说,契刻说,图画说。
八卦,河洛,这是可以追溯到人祖伏羲时代的事情,八卦传说就是伏羲根据河图画出来的。
河洛八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它们是用图像和符号,把前人的智慧总结描绘出来。
结绳,契刻,就是用绳子打结,用木片竹片刻符来记录一些事情,避免遗忘。
河洛八卦结绳契刻,这四种方式,都是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简单的口口相传不够用了,很多事情需要准确记录下来,免得过了几天,你到底借了我几把谷子几块肉要扯不清。另外部族的经验智慧也需要更靠谱的方式来传承,以免巫师意外死掉,继承人要是还没敎出来,部族文明就断了。
河洛八卦是图像化,也是符号化的高度概括,记录的是部族积累下来的经验智慧。
结绳契刻一般记载的是一些重要的事情,只有约定的小范围人群看得懂,这种记事方式现在在一些原始部落民族里还存在。
它们是一种记录,但不是文字。
不过有一些文字的造字方式和它们有点关系。
比如水字,和八卦里代表水的坎卦☵,就颇为相似。
十和廿(niàn,二十)、卅(sà,三十)这种字,研究一般认为在结绳记事时的绳结就是这么打的,造这些文字的时候,就把绳结画了下来表示这些数字。
冬,本义是终结,甲骨形象是两头打结的绳子,表示一个结绳记事周期的结束。后用来代表四季的结束,再后来分化成冬和终,冬字或在中间加日,表示太阳被裹了起来,不热了,或加仌,即现在的冰,表示寒冷。终字加糸,表示丝绳,代表一个结绳记事周期的终结。
这几种文字起源说,不妨看作是文字产生的预备阶段。
现在认可度最高的文字起源说是图画说,中国文字是象形文字,起源于绘画。
最初一幅画会用来表达一件事情,一个场景,内容很多,比如下面这幅距今三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云南沧源岩画。
后来图画逐渐和语言产生联系,用一个个单体的图像来代表语言中的一个个词语,最后这些单体图像逐渐规范标准,固定语音语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字。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商代甲骨文,离现在三千多年,已经是很成熟的文字。
中国文字在甲骨文之前,应该还有至少上千年的发展历史,只不过它们不象甲骨文,有那么多实物几千年没烂,到现在还能看到。
近几十年来零星出土的刻在陶器上或骨头上的一些刻画符号,到底是不是文字,也一直有争议,这些刻画符号以西安半坡的刻符和大汶口的象形符号为代表。
西安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仰韶文化的代表,距今六七千年。陶器上的刻画比较简单。
下面是山东凌阳河大汶口遗址的陶器,距今四五千年,陶器上刻画符号比较象形。
大汶口发现的这些符号,表达的含义比较明确,有学者认为已经是文字,并和商代甲骨文进行比对,推论出它们代表的汉字。
但是这些符号都是零星出现的,并没有连成哪怕最简单的句子,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所以,也有人认为,把这些符号认定为文字证据不足。
总结:
文字起源于图画,经过了漫长的发展逐渐成为记录语言的文字。并不是有一个叫仓颉的人造了最初的文字,而是有很多人参与造字,最后殷商的甲骨文把上古造字的阶段性成果保留下来,呈现给世人。甲骨之前漫长的造字过程是怎么样的?因为没有足够的文物出土,所以只能进行推测和想象。
仓颉造字的传说就是这样一个由全体华夏人进行了两三千年的想象。
不过,在文字创造到一定程度后,也许有一个叫仓颉的人,进行过文字的搜集整理和加工。如果真有此人此事,这个工作很不容易,就象许慎在2000年前整理加工中国的文字,形成《说文解字》一样,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所以,在一代代的传说中,后人把文字创造的这么一个漫长的,也许有几千上万年的造字历程,都给加到仓颉一个人身上去了,加工出了越来越多的故事。
如果真有仓颉其人,战国时期荀子的记载相对客观:
喜欢文字的人多了,为啥只有仓颉留下了名字?因为仓颉专心于文字,把文字的工作做到了最好。
注意,荀子说的是好书者,不是作书者。
荀子这段记载是历史文献上最早提到仓颉的,记载得很朴素,之后,尤其是汉朝开始,仓颉身上神奇的的故事就越来越多,越来越玄。
《说文解字·叙》有一段话,记载许慎认为的文字的历史,这段话和今天的史料未必相符,但是学文字,要没见过这段话,说不过去:
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灋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
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庶業其繁,飾偽萌生。
黄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蹏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别異也,初造書契。百工以乂,萬品以察。
后记:这是八月中旬文字课讲稿的再加工整理。
文字的内容如何写得有趣好玩,这些天让我死了不少脑细胞。如果把文字分小专题写写,应该能比较有趣,吸引眼球。但是我不喜欢这种只看枝叶,不见大树的写法。
我觉得,如果真想学文字,首先要对文字这个学科有整体感,知其历史,见其源流,之后,再细解文字。犹如画树先画主干,再细描枝叶。若只画枝叶,即使枝叶画得可爱好看,但你终究很难知道这枝叶长在什么样的树上,什么样的位置上,你也不会知道这个枝叶长成这样的原因,对你而言,这个枝叶就缺少了来自树木根本的滋养。
所以,我非得把源流写完,把演变写完,把六书写完,才写系列的文字。在我看来,这是对文字这个学科的尊重。
董点国学,致力于做有内容非鸡汤的国学公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