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遊流水(三)
中午美美地睡了个午觉,下午3点过才出门。步行到琼花观公交车站,搭乘“游1”旅游专线公交车前往大明寺、平山堂,4点一刻到达。
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
入园后径直往栖灵塔,因上次参观大明寺沒有登塔,留下一点遗憾,这次专门补上。栖灵塔始建于隋朝仁寿元年(601年),这年皇帝杨坚为庆贺其生日,下诏于全国建塔30座,以供养佛骨,大明寺建“栖灵塔”,塔高九层,宏伟壮观,被誉为“中国之尤峻特者”,所以大明寺又称“栖灵寺”。可惜在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一代胜迹化为焦土。现在的栖灵塔是1993年重建。在塔的底楼购电梯票直抵第七层。绕回廊一周,近处绿掩黛瓦,陂塘粼粼,远处城廓茫茫,十万人家,扬州全景尽收眼底。
栖灵塔下来,拜谒鉴真纪念堂。鉴真是唐朝律学高僧,受请东渡日本传法,于奈良 东大寺设坛传戒,又创建 唐招提寺,成为日本 律宗初祖。鉴真在日十年不仅辛勤传法,而且把唐代绘画、书法、雕塑、医药、工艺、印刷、建筑等成就的文化带至日本,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纪念堂于1973年建成,由我国著名建筑学家 梁思成参照鉴真在日本的主要遗物唐招提寺金堂设计建筑,典雅古朴,保存了 唐代的 建筑艺术风格。
拜过鉴真纪念堂,寻平山堂走去。平山堂是北宋大学家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所建。堂前花木扶疏,庭院幽静,凭栏远眺江南诸山,恰与视线相平,“远山来与此堂平”,故称“平山堂”。堂前有联曰:“过江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与众宾欢”,是欧阳修当年潇洒流运的生动写照。平山堂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文化圣地,从建成以后,凡是到扬州的官员文人都会到此一游,就连清朝乾隆皇帝南巡都多次寻访并留下诗文墨迹。苏东坡任扬州太守时,常来此凭吊,并在后面为欧阳建造了“谷林堂”和“欧阳河”。谷林堂取自苏东彼“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的诗句。欧阳祠内有欧阳修石刻画像,供人凭吊。遗憾的是找了半天也没看见欧阳修当年栽的“欧公柳”。
从大明寺、平山堂下来,仍然乘“游1”公交,在东关古渡下车,已过6点,正好乘6点半的游船遊览运河。游船从东关古渡启航,至南门遗址码头折回,沿途经过解放桥,柳叶桥,跃进桥,徐凝门桥,渡江桥等五座桥梁。出发时夜幕初降,杨柳依依,返航时沿岸霓灯已上,两岸灯火相映。站在船头,迎着河风,遥想当年隋炀帝南巡时,浩浩荡荡的船队是何等的排场!
下船后顺路到傍边的东关街闲逛。东关街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它东至古运河边,西至国庆路,全长1千多米。东关街以前不仅是扬州水陆交通要道,而且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街面上市井繁华、商家林立,行当俱全,生意兴隆。陆陈行、油米坊、鲜鱼行、八鲜行、瓜果行、竹木行近百家之多。和东关街紧紧相连的是东圈门的古街区。两条街现已结合起来共同规划、整治、开发,这里除有老字号店铺外,还集中了众多古迹文物:有逸圃、汪氏小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个园,还有扬州较早创办的广陵书院、安定书院、仪董学堂,和明代的武当行宫、明代的准提寺等。
这是我第三次到扬州,热闹的东关街对我已没太大吸引力,所以隨兴在街边的小巷穿行。东关街两边的小巷估计有好几十条。这些小巷很窄,大多2米来宽,但是很长,昏暗的灯光下,更显得逼仄。巷里的房屋估计都在百年以上。从窗户或开着的门朝里看去大多不甚宽敞。屋里的陈设也很老旧,有点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成都家庭。几乎每条巷子都有公共厕所,偶尔看见有人提着马桶往厕所里走。巷子里有人开了民宿旅店,我好奇地看了几家,条件大多简单,就像临时收拾出来接待朋友亲戚的客房。不过也有几家刻意打造了一番,有点小资情调。
9点过,肚子饿得叫了,赶紧走到大街上打的往回走,在住处附近买了点卤肉、啤酒和方便面。
今天走了约14公里,着实累了,吃罢上床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