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院士就读澧县弘毅学校揭秘

袁隆平院士(前右四)与澧县采访团队人员合影

廖可喜,1956年1月1日生,澧县澧阳街道澹阳村牧马洲人。1973年8月参加工作,曾任澧县县委组织部副科级组织员、县教育电视台台长,现为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湖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澧县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多幅作品在国家、省、市参展并获奖,《村校运动会》曾获得全国第六届“群艺杯”摄影艺术展、湖南省第十六届摄影艺术展铜奖。

袁隆平院士就读澧县弘毅学校揭秘

——澧县谷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开历史尘封纪实

文/廖可喜 高守泉  图/田清泉 廖可喜

【背景资料】2015年4月,澧县谷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拍摄宣传城头山古文化遗址的微电影《七千年的名片》过程中,有幸得到了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院士的大力支持,为我们题写了片名。他还特别用澧县话爆料:“我在你们澧县弘毅小学读过小学嘞,你们看我的澧县话港的好不好?”袁老的幽默和热情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袁老的这段爆料,是我们澧县的人文史和教育史的珍贵而又难得史料。这段历史很值得我们去珍惜,去收藏,于是,就有了这次专程采访之行——


2015年4月,袁隆平院士(中)与微电影《七千年的名片》主创人员合影

2016年11月22日,澧县谷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华君、特聘顾问高守泉、公司总经理廖可喜,带领澧县二完小校长胡习银及采访团队一行十多人,前往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对袁隆平院士在澧县就读小学的生活经历进行了现场采访。

采访现场

袁院士亲述:1937年,为躲避日寇,他随父母从北京逃难到汉口;1938年8月,他们又辗转来到澧县城,租住在澧州正街(今人民路)泰顺隆药铺,就读在当时澧县最知名的弘毅小学,直到1939年秋季,又被迫转移去重庆。

澧县谷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华君(右一)向袁隆平院士汇报微电影《七千年的名片》获奖情况

袁隆平院士与澧县谷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华君(右一)、澧县二完小校长胡习银(左一)亲切交谈

采访时,袁院士很兴奋地用澧县话回忆了怎么样来到澧县读小学的来龙去脉以及在弘毅小学读书时候的一些生活细节。他说:“虽然当时战乱,但弘毅学校的老师教书很认真。语文老师是个老先生,蛮恶,背不得书、默不到字就用竹片打手板,打得沁疼的,有时候手都打麻。教数学是个女老师,她讲的负负得正我硬搞不明白,所以我后来对数学一直不感兴趣。”他回忆道:“学校是一个道观(即紫极宫)改的,道观的大堂就是礼堂,两边厢房就是教室。我们当时租住在学校斜对门的泰顺隆药铺里。上学去的街上(正街即今人民路)全部铺的青石板,尽是老房子老铺面。澧县的小吃蛮多,我最喜欢吃油股条和饺儿。我在澧县过了一个年,春节时,狮子龙灯竹马马蛮热闹……”即使已过去了78年,袁老对在澧县的生活经历仍然记忆犹新。他的这番讲述,让我们惊奇不已,无比亲切。

袁隆平(左)兄弟与母亲合影

袁隆平院士为母校澧县二完小题写校名

袁隆平院士为母校澧县二完小题写校训

最后,袁院士对母校寄予厚望并挥毫题写了“澧县弘毅学校”校名和“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的校训。袁院士题词完毕,欣然感慨:“'弘毅’是这个意思啊,小时候一直不晓得;原来'任重道远’是出自论语啊!”

澧县谷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华君(中)、特聘顾问高守泉(右)、澧县二完小校长胡习银 (左)观摩袁院士题字

袁隆平院士在澧县读小学这段尘封历史的解秘,无疑将会对澧县的人文史和教育史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澧县人民为有这样的杰出学子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袁隆平院士将极大地鼓舞澧县儿女奋发图强,追逐梦想!

相关链接:弘毅小学创建于1913年,由木工吕君伟捐资兴办,为县私立小学。校址在城内东街紫极宫。1934年增设高级部。1950年改为人民小学,文革期间改为城关镇二完小,后为澧阳二完小,现为澧县二完小

公众微信号关注:城头山视窗

主编微信:城头山视窗 ;《城头山视窗》,一份关于澧水流域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性刊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