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宇 ▏追忆勤俭即事
作者 ▏黄宇
新茶最宜新杯!用了5年的旧杯子确实不能用了,这是刚来项目就买了,有很多记忆在里面。多年的积习,用惯一样东西,不太愿意替换。另外,但凡还可以使用或者还有点其他用处的东西,也是舍不得马上扔掉。
这是受到我们爷的影响。
诸葛亮《诫子书》有名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我们爷仅一年私塾的文化,想必没有读到过,但是我们爷的一生都在践行着。吃穿用度从来都不讲究,过去苦难的日子经历太多,眼前一切便都是好的。我们爷有退休金,加上儿女的孝敬,早已不愁吃穿。但是老人家常穿的衣服总是那几件中山装,虽然旧,却洗得干净 ,“很好了,比我拉架架车时的衣服好多了!”
我曾在他发黄的工作证照上,看到过那件“百衲衣”,实实在在就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补丁重补丁的样子。只是我们爷并不以为仵,“有啥子喃,那个时候我们车队书记还说我补得好,洗得干净。”
在东门老宅的时候,凡是家里有些用处的东西,我们爷都会拾掇起来(当然我们爷从不在外面捡别人不要的东西,这和那些喜欢捡垃圾的老人又完全不一样),乃至于木头屑都要丢在竹筐里,不会随意扔掉。《世说新语》有故事:陶渊明的祖父陶侃老将军收集竹头木屑存入府库,人多不解。及至打造战船,没有钉子,陶老将军这些竹头木屑正好改制成竹木钉,刚好派上用场,时人以为有先见之明。当然,我家只是因为过年要烧柴灶;平日里蜂窝煤炉子不好烧经常熄火,这些木屑刨花都是很好的引火之物。玉米剥掉米米的棒子,扔到屋檐上,干了也可作为生火之用。蜂窝煤通了眼眼后,留下的煤屑,收集在一起多了还可以打成煤饼......总之天下万物,没有废物。
1995年府南河工程拆迁搬家,表兄赌气打碎我家的大水缸,我们爷气了很久:“你们不晓得哦,当年和你们奶奶奔家务,有好不容易。没有水缸,捡别个不要的缸子装水,用了好久。后头才有点钱让船老板从邛崃带上来这口大水缸哦。”
我们爷晚年,最小的孙儿如我,都工作了,生活更是好过。我们爷依旧勤俭如故。举两个例子,家里吃西瓜,我们大口吃了中间最甜的瓤,靠瓜皮的地方不甜,一般就不吃了。而早已换了假牙的祖父,他啃的西瓜是一定要把红瓤啃得干干净净,绝不得浪费一点。我们爷吃玉米,一定是一排排掰下来吃,吃得一粒不剩。不像我们拿起就啃,多半啃一半丢一半。昔日场景,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一闪而过。
我们爷去世已经8年多了,我也早为了人父,渐渐的明白或者理解老人家的勤俭,这与吝啬毫无干系。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生活信念,是上上一代人度过苦难生活的经验总结。老人家不惜垂老,伴我30余年,我个人的生活习惯受老人的影响颇多。
居家过日子,蔬菜瓜果有时买得多了,来不及吃,常会要烂掉一部分,浪费了,会觉得很不舒服。谦儿的铅笔橡皮到处乱扔,这一支还没有用完,又拿出新的另几只,可恼的是并不懂得爱惜。我们的衣服更不用说了,旧了破损了,一般就不会穿了。年年置新衣,总不免要想起我们爷的百衲衣,有些不安。
每个人的原生家庭不一样,即便是夫妻,对于勤俭的认知并不相同。有对错么?也许没有绝对的东西,每个人的观念不同罢了。也不用强求,就像我们爷从来不会要求我们吃西瓜,也必须像他那样啃得那么干净,只是默默垂范而已。谦儿还小,我也就是更多的帮她整理文具和书籍,告诉她要爱惜东西。有时也讲讲祖爷爷的故事,希望她可以从中得到些启示。长江后浪推前浪,时代变化太快,谦儿这一代会有她们的生活方式。在物质世界极度丰富的现在和未来,若能保持一种朴素勤俭的意识并非坏事,能享受最好的,也要能承受最坏的,进退自如吧。老子所谓见素抱朴。人生路远,自有其意义在里面。
另外旧物如旧人,虽敝帚亦自珍也。这自家用惯的东西,当有一种情愫在里面。惜物如同惜人,亦是惜福。当然确实是该说再见的时候了,也就要挥手作别。
绕了一圈的陈年旧事,话说这新杯子干净洁白,衬显出茶汤的明亮新绿,看茉莉雀舌芽头上下浮沉,也是足以可人的。多年前为朋友的新茶做铭,附录于此。
茶性淡泊俭朴,甚和吾心。
铭曰:
茉莉雀舌者,取蒲江茶山早春芽茶为坯,以初夏茉莉鲜花几番窨制,遂成此佳茗。
是茶既得雀舌之甘香鲜爽,又兼茉莉之馥郁芬芳,钟灵毓秀,浑然天成,造物之厚赐也。
人生浮沉,花开花落,善利万物而不争,以一壶之微洞悉人间万象。是得茶中三味乎?
赵州和尚曰:吃茶去。
要得哦,且吃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