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培养出优秀甚至是卓越的孩子?至少要做到这3点!

昨天,本公众号分享了一篇丘成桐教授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反思文章,并结合我们的精神心理障碍诊疗经验,总结了一些引导孩子树立正确“三观”、有价值的人生目标的建议。

今天想再分享一个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少年科学家”谈方琳,以及我的相关感想。

谈方琳是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一名学生,年纪轻轻的她就已获奖无数:凭借课题“斐波拉契数列与贝祖数的估计”获得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一等奖、专项奖;获得第33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主席奖(初中生唯一奖)、一等奖......

谈方琳,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9年10月,15岁的她参加了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场的还有诺贝尔奖、菲尔兹奖、麦克阿瑟天才奖等奖项得主,谈方琳是最年轻的受邀者之一。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位“别人家的孩子”虽能力优异,却一点儿都没有自我膨胀,仍保持着谦卑的心态,认为自己没有资格炫耀。

她婉拒了央视等众多媒体的采访,并说出这样的话:我更喜欢追科学巨星,科学巨星最可贵的品质就是脚踏实地、淡泊名利。

(点击阅读:15岁“少年科学家”婉拒央视采访:我更喜欢追科学巨星

相信不少父母都想发出这样的感慨:如果我家孩子有她的一半就好了!

确实,在现实中,谈方琳这样的“天才”是极少数的。大多数孩子一提到学习就心烦,做作业要父母催,上课忍不住开小差。只要孩子的学习上不去,父母就一个劲从孩子身上找问题:“为什么我的孩子就不爱学习?”、“孩子的注意力是不是要好好训练一下?”、“我这孩子根本不是学习的料!”

其实,父母应先反思自身在教育上所存在的问题:别的父母能培养出优秀孩子,为什么我不能?

如何培养出优秀的孩子?父母至少要做到以下3点:

第一点:父母要懂得引导孩子真正地理解学习的意义。

许多父母都认为“知识改变命运”,希望孩子能够通过求学掌握生存技能,将来过上舒适的生活。实际上,这种认知在“第四次产业革命浪潮”扑面而来的今天已经不合时宜,因为时代变化太快,如果一个人掌握的是陈旧、非与时俱进的知识,反而会束缚人的理性思考和积极进取。我们很多父母就掉入了“陈旧知识为主的经验的陷阱”。

何况,即使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知识,如果缺乏更高的精神内核,塑造的可能是缺乏人文关怀的“科学狂人”。所以,作为父母,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孩子通过学习增加自身的修养、追求真正的价值体现。

这一点在昨天的文章中已详细分析过了。可点击回看:【好文荐读】丘成桐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反思: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第二点:父母需要牢记,身教重于言教,要尽力创造积极进取而又充满爱的原生家庭环境。

生活中,有的父母“三观”不正,一边要求孩子刻苦学习,以出人头地,一边自己却不思进取,不愿意腾出时间来陪伴、教育孩子。

如果父母面对国家和社会的不足,总是抱怨和指责;对待工作、家庭事务的态度总是“吊儿郎当”,不断吐槽、生活懒散、爱贪小便宜,爱打游戏、爱挥霍、爱煲电视剧,试问孩子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和积极的“三观”?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接触过的不少孩子非常自以为是,爱耍小聪明,学业表现得优秀时内心飘飘然,有的甚至发展到最后出现夸大妄想。

反观谈方琳,15岁还在读高一的她能对媒体说出应脚踏实地、淡泊名利这样的话,肯定离不开其父母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她的“三观”,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父母的“三观”,其父母以身作则,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成为了孩子的典范。

所以,我们父母面对孩子心态的失衡和“三观”的不正时,更应该深刻地反思自己。

第三点:父母要懂得高效学习的相关知识,甚至要知道“学神是如何炼成的”,然后尽最大可能为孩子营造出有利于形成“学神”状态的环境,并积极调动自身的资源。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媒体报道,谈方琳的父母都是华东师范大学的老师,父亲是大学数学教授,他可能深深热爱着数学,感受到了数学的美妙,并在数学的研究中感受到非常高的成就感。

所以,谈方琳的成就是不是遗传了优良的基因?是不是天赋异禀?这是很多父母会首先想到的原因,甚至有人可能会认为,“人家父亲是大教授,俺们只是普通老百姓,基因不一样”。

我不排除这其中有基因遗传的因素,但是,阅读过我们很多文章的读者就知道,这种所谓的“遗传因素”,如果一定要说有,那更多的是“表观遗传学机制”。

所以,我认为谈方琳的优秀更重要的是后天其父母的科学教育和她自己持久的努力。她的父母为她创造了有利于形成“学神”状态的环境。很多女孩子对数理化感到头痛,但谈方琳偏偏相反。她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对数学非常感兴趣。初一时,谈方琳对数论方向感兴趣,但她的父亲并不是研究这个方向的,无法指导她,父亲便联系了一位数论教授来指导她。

关于谈方琳父母的相关报道

一旦家长能成功地引导孩子对某个学科感兴趣,无形之中就帮助孩子树立了高效学习的状态。孩子学习的时候是兴奋的,孜孜不倦的,越学越有成就感的。有了这种“学神”状态,若再加上优秀的学习资源,自然就会脱颖而出。

在这个方面,一代伟人爱因斯坦很可能也是个典型例子。他对数学、物理有超乎寻常的兴趣和能力,这也与其成长环境有关。

据他的传记记载,从爱因斯坦10岁起,每到周四有一位学医的大学生到他们家吃饭。这位大学生经常给小爱因斯坦看科学、几何学的书籍,爱因斯坦学得津津有味,一到周四就欢欣雀跃。这一段经历成功激发了爱因斯坦对数学、物理的兴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