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镰刀那些事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镰刀那些事   

湖北  杨学枝

镰刀,铁质小农具,农家大宝贝。

我在晓事之初,就看见父母在厅屋大门內一侧墙上打一木桩,木桩上挂一竹篮,将镰刀整齐地摆放在竹篮里。刀囗磨得白亮而锋利,以备随时取用。

镰刀有多种,最长的二尺五寸多长,一寸多宽,弯月形,名叫晃镰。将晃镰刀囗磨锋利后,按上一丈多长的竹把或木把,就可以用了。

从前农家,多用田里、野外和堰塘里生长的野菜野草,切碎了放进猪槽给猪吃。我父亲杨坤方,是个爱动脑筋的人。他见堰塘里靠堤边的草,都被小孩和妇女用细长的竹竿绞上来,弄回家喂猪了,他就找来两个直径三尺多的大木盆,口朝上,一字摆放,橫绑两根木棍,固定在一起。然后找来一根一丈多长,茶碗口面粗的木杠,一头放在木盆之间的橫木下,成丁字型绑紧,一个小划子就做成功了。于是他拿上晃镰,扛上划子,来到大堰边,放到水上。然后站立划子上,用晃镰当桨,划到堰中心深处,在划子前方,将晃镰直插水底,双手握紧镰把上端,从左向右,又从右向左,用力割断水下生长的乍草、飘叶草等。割断的草很快浮上水面,随风漂到堰边。前塆后塆的姑娘嫂子们,见这阵式,都来看“热闹”。父亲知道她们的来意,笑着说,你们想要猪草吗?自己捞,捞多捞少归你们。姑娘嫂子们听了,一阵风似的跑回家拿来耙子、篮子、箢子,捞的捞,装的装,一会儿,提的,挑的,都笑呵呵地回了家。接下来父亲又晃了一会,便划到堰边,将草捞起来丟上堤,再将划子搬上堤,装满两盆草,扛上肩也回了家。

我母亲叫全正秀,是个典型的农家妇女。见父亲弄回猪草,立即将草切碎,放进猪草缸。过几天,缸里的草会变酸,但母亲有的是办法,将猪草放进猪槽,撒点糠,啰、啰、啰地唤几声,猪就跑过来,闻了闻,很欢乐地吃起来。

猪吃草,长得慢,一年下来,才长到一两百斤重。但慢有慢的好处,肉香味美。有一年,我家第一个宰年猪,刚下锅,肉香就飘到前塆后塆。一下子,来了许多孩子。小一点孩子已进了我家,大一点的孩子站在禾场上向门内瞄。我父亲见了,笑嘻嘻地对母亲说,来客人了,多炒些肉。又对孩子们说,孩子们,快回家,接你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来我家吃肉。孩子们听了,乐的像燕子一样飞了。不到吸一支烟的时间,家里就热闹起来了。大人们刚到就忙着摆桌椅,摆酒杯,端饭菜。很快就开席,有的坐着吃,有的站着吃。看得出来,这一顿,大人小孩都吃得十分开心。临走时,都说多谢,多谢了。父母亲送走客人后,依然兴奋不已,高兴了好几天。

比较短的镰刀,有板镰和条镰两种。

板镰呈半月形,四五寸长。又分重和轻两种。较重的叫砍镰,又叫柴镰,因为厚重,用来割或砍藤条、伙口粗细的荆棘,十分好用。较轻的板镰叫草镰,也是半月形,比柴镰短一些,薄一些,用来割玉米杆、高粱杆。秋耕秋种之后,农家这一年最后一件农事,是用这种轻型板镰,割田埂上的茅草。父母说这是给田剃“胡子”。剃完胡子后,父母总是要在田埂上坐一会,看看田里小麦的嫩苗,油菜的新叶,树上的喜鹊,天上的云彩,一切都是那样的生机勃然。这是父母稀有的休息,脸上浮现出天地一样宁静、安祥。

条镰有五寸长上下,一寸宽左右,弯月形,薄而轻,是用来割稻谷、割小麦等作物的首选。条镰也分两种,一种是平囗,磨锋利了即可用。一种是细宻的锯齿状刀口,叫发镰。发镰,背面轻轻磨一下,叫开口。开了口的发镰,耐用,农民很喜爱。

现在收割耕种都机械化了,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美好。但在以前,收割耕种全是手工作业,很辛苦。我父亲曾回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家乡荆门经常大旱,歉收。而长江以南地势平坦,水不愁,年年有好收成。不得已,到了收割季节,邀几个伴,到江南打短工,混个肚圆,弄几个小用钱。他说他们到江南割谷割麦,用的就是条镰。

父亲介绍说,用条镰割谷割麦,两脚分开,至少有三肩的距离。然后双膝前弯,身子下沉,屁股后“坐”,胸部前倾,左手揽和抓住禾杆,右手挥镰,从左向右梳拉,一下可割断六七尺长三四尺宽的水稻或小麦,并且不漏不撒,一个人一天割一二亩,这就是真本事。老板只看你割谷割麦的架子,就知道你是不是老把式。是老把式,又肯下力,不仅争着请去打工,给的工钱也优厚点。

但是去江南打短工,也是有风险的。那个年代很不太平,要学机灵点。否则不仅打不了工,挣不了钱,回不了家,还会丢命。他们几个同伴,下田之前,将周围环境看得很仔细,一一记在心里。有一天割谷,一块大丘割到一半,太阳才爬上树腰,父亲抬头擦汗时,突然看见一里外有十多人,弯着腰分开走路,身上背有枪。他急忙向同伴小声报信递眼神后,爬到一棵枝叶浓密的树上,把自己捂好。三个同伴钻进竹林,两个同伴藏进矮小的石板桥下。另外几丘田里打工的人就惨了,他们动作慢了一些,有三人被拉了壮丁,有一人在逃跑的路上被枪击中,倒地死亡。还有一人用稻草盖在身上,被一个枪兵发现,枪兵用枪托狠狠打下去,打断了一条腿。

天黑后,父亲和同伴几个人溜出来,见枪兵已离开,弯着腰,在田间稻禾掩护下,不顾一切地飞跑,渡过长江,走了一百四五十里的小路回了家。从此他们再也不敢去江南打工了。

最小的镰刀,叫薅镰,也叫锄镰,和板镰相似,只有一寸多长,半寸多宽。锄镰是铁把,五六寸长,和镰身融为一体。我的外祖父外祖母是缝纫师傅,母亲从小耳闻目睹,八九岁时就能当配角帮针,做些小事。十岁那年天旱,她随父母串乡走户缝衣。由于外祖父外祖母手艺好,为人忠厚,加丄母亲只吃饭不要工钱,往往一家未结工,下三四家客户已上门接请。

母亲小时就嘴甜心热,客户很喜欢她。特别是客户家的小孩,见她有点闲空了,就拉住她的手,到禾场上玩耍,很快就成了好朋友。有一天母亲随父母来到荆门城附近一菜农家缝衣,小朋友邀她玩的时候,在蔬菜田里看见一把寸把长几分宽的镰刀,很惊奇。小朋友笑着说,这是她爸爸刚用过的薅镰。小朋友拿起薅镰,边说边在细宻的蔬菜行內松土,锄杂草,动作快,不伤苗。到大田,到山边,挑野菜,很轻便。母亲从小朋友手上接过来试用之后,发现向前推容易入土松土,向后拉挑菜割小草省力,也喜欢上了薅镰。回家之后,外祖父见母亲喜欢,请铁匠师傅专为她打了一把。用了很多年,直到镰身只剩下几分长,母亲还经常拿在手上,磨得光亮光亮的。

我们的祖先发明了镰刀,父母从爷爷奶奶手上接过来,用得纯熟而精妙,很好地完成了他们那一代人的任务,并为我们后辈接班铺了路。在步入农业机械化作业的今天,用镰刀的频率已经很低很低了,但是每当我看到镰刀的时候,想起父母的人生路,就仿佛看到了父母的一言一行,就会激动不已。

杨学枝,湖北省荆门市人,中华诗词学会和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在《中华诗词》、《湖北诗词》、《中国楹联报》等报刊发表诗词曲联作品一千多首(副) ,在各级大赛中多次获奖。先后出版的著作有诗词集、对联集小说集等十本书。

【大赛公告】 ‖ 关于举办首届“天津散文杯” 全国乡情散文大赛的公告

本期微刊管理团队

责编:李   韵

编校:韩佩瑄

制作:陈彩洁

(0)

相关推荐

  • 【望安山文学】特约诗人李国庆专栏(13)||打猪草(外一首)

    打猪草(外一首) 作者:李国庆     主编:非    鱼 小时候 打猪草的篮子总也填不满 天高云阔的旷野里 斗草成了我们唯一的乐趣 暮色来袭 我们像溃散的兵士 攥着镰刀揣着半篮子的忐忑 惊慌失措地狂 ...

  • 《芒种》诗23首|诗词轩微信群1群诗词唱酬集

    荐读 ☞ 名家教你写诗词(24集视频讲义) ☞诗词写作指导文章300篇 原创文学平台    诗词轩 投稿邮箱:shicixuan2016@163.com 诗词轩微信群1群 诗词唱酬集 1/龙欣 < ...

  • 李文全随拍:割牛草,打猪草的童年就这样成了过去式

    李文全随拍:割牛草,打猪草的童年就这样成了过去式

  • 原创散文:我的母亲

       文/雁南飞  母亲满头白发,满脸沟壑般的皱纹,满手老茧,背驼了,耳朵也有点背了. 母亲,年轻的时候,很要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生产队,统一分配安排,男人干重活,一天挣十分工分,女人 ...

  • 清晨

    清晨 七月往往是最热的季节,但对于西南地区的山谷来说,并不是所有时间都是如此. 浓厚的雾还掩盖着山里的一切,这时人的视野往往看不了多远,整个世界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清香.木瓦房下 ...

  • 【西南作家散文】伍兴华 /又是一年油菜黄

    西南作家散文 又是一年油菜黄 伍兴华(四川) "母亲呢?"难道她又在骗我? "五一"假的第一天,我站在屋后湾里的自留地边,满眼尽是已经收割的油菜,一把一把晾晒在 ...

  • (散文百家)李方明/儿时走亲戚

    散文百家 儿 时 走 亲 戚 李方明(湖南攸县) 母亲有五姊妹,两个兄长,两个妹妹.在我少小的时候,每到春节,拜年走亲戚算是一件大事. 我母亲是个多产的母亲,除了流产的那个不算,一共生了九个儿女.可惜 ...

  • 中国天津•韦化彪诗词选

    作者简介 韦化彪,本科.学士,副教授,军队专业技术五级.中国散文.中国楹联.中华诗词学会.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曾为天津市楹联学会副会长并曾兼<天津楹联报>创刊主编."津门十大联家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难忘的知青“二三”事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难忘的知青"二三"事 天津 窦玉枝 我的知青生涯时间虽然短暂,但我非常珍惜那段苦涩的日子,一些往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难忘约稿那些事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难忘约稿那些事   天津 贾旭 如同美味佳肴离不了好的食材一样,报纸的水平高下与稿件的质量密不可分.<科技先导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有故乡,是一件奢侈的事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有故乡,是一件奢侈的事 湖南 蔡华建 1 如果说"北漂"是一种为谋生而移动的方向,那"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时光抹不去的乡情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时光抹不去的乡情 山东  赵金雷 小时候,没有走出过大山,四面环山的小山村就是我的全部世界,村里的每一个地名,都是我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一宫旧事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一宫旧事 天津  李英 为了写好<一宫旧事>,星期日上午11:00时一下课,我从老年大学立即乘车,直奔一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姗姗来迟的惊喜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姗姗来迟的惊喜 天津  孙乃秀 静悄悄的1983年和往常没什么区别.知青们在新桥农场依旧过着十九年来"日出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隔代亲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隔代亲 河北 王友明 记得小时候,奶奶常抚摸着我的头用亲昵的口吻说:"孙子孙子,奶奶的命根子."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我爷爷的故事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我爷爷的故事 宁夏  罗万军 有时侯,我们怀念一个人,不是为了歌功颂德,也不是为了炫耀吹嘘,而是为了念本,为了感恩,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龙多村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龙多村 重庆 文贵杰  一 "潘家湾的土,合坎院子的田,李家湾的豌豆.胡豆不需放油盐.&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