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它杀人于无形,你又能奈何?

《文艺众家》
做有温度的自媒体

有人把金钱比喻成魔鬼,比作是潘多拉魔盒上的钥匙。它把人类的贪婪、自私、虚荣、嫉妒等一切丑恶都释放出来。钱这东西啊,是好东西,也是坏东西。但是,人们对他的喜爱不分贫穷贵贱。在没有完全看破红尘之前,我是没有本事像陶朱公那样把金钱视为粪土。人穷了想钱,人富了更贪财。有人说金钱像海水,越喝越渴。于是富人总是乐于和富人打交道。据说,人越有钱越懂得钱的妙处。《增广贤文》说: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是势利的。所以,官商勾结,金钱与美色勾结,其中作孽的就是一个钱字。

富有是个人的中国梦。富强是国家的中国梦。贫穷对谁而言,都是件不堪的事。因为贫穷,你或受人欺负或遭人白眼。人说银钱难死好汉。当你落魄了,不要说人,狗都看不起你。我常常想起小时候村上来个要饭的孩子们都要带着狗追。还唱着儿歌“老讨吃,没米吃,拿上瓜莲(瓢)挖屎吃”。我一直想不通,那时我们那帮天真无“牙”的孩子们恶从何来?我也想起那个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杜甫笔下的“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其实,老无力不是关键,关键是老小子穷啊。

因为贫穷,这世界上也滋生许多罪恶。我们在许多贫困地区发生的许多事情让人匪夷所思。比如曹乃谦的《到黑夜想你没办法》里,写到因为贫困娶不上媳妇,兄弟几人“朋锅”,即共妻;还有儿子发疯,只有母亲知道他得了什么病,于是,有一天把父亲支走,母子乱伦。儿子的病竟然好了。这些绝不是小说家的杜撰。当然,在这个世界的每时每刻,因为钱发生的阴谋与罪恶比比皆是。我甚至可以这样说,越是贫困的地方道德的防线越脆弱。越是贫富差距明显的地方,人的心理越失衡,也越滋生罪恶。这绝不是对贫穷的偏见。我那同学当年初到广州,看着花花世界里别人的生活,想想自己创业谋生的卑微。他说,我那时不时“恶向胆边生”,想干一票的念头不时涌上心头。还好,一切仅仅是意念。所以,我理解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人对金钱的追逐。许多暴发户有钱后为什么烧包?穷怕了呗。虽然现在我们放慢脚步开始寻找点关于道德关于价值的精神诉求,但是,这是建立在物质生活发展到一定水平上的事。

苏秦先到秦国,游说秦王,竭力宣传“连横”的主张,鼓励秦国先稳住其他六国,然后逐个吞并。秦王拒绝采纳苏秦的主张。苏秦没有办法,眼看旅费已经用完,衣服也都破旧了,只得垂头丧气,回到洛阳的老家。家里人见苏秦这样狼狈地回来,父母懒得同他讲话,妻子只顾织布,看也不看他一眼,他请嫂子给他弄点吃的,嫂子不但不给,对她冷眼相加、冷嘲热讽。苏秦很难过,于是引锥刺股,立志苦读。

苏秦反复研究了各国的形势,说服六国采纳“合纵”的策略以应对秦国,苏秦挂六国相印,一时间威风八面。那情景是小母牛打倒立——牛逼冲天。有一次,他因公路过老家洛阳,当地的官员早就命人预先清扫街道,列队欢迎。苏秦的父母拄着拐杖早早在大路口等候。回到家里,妻子躲在旁边,不敢正眼看他。苏秦的嫂子更是毕恭毕敬,蛇行于地,连连行礼。苏秦笑道:“何前倨而后恭也?“意思是,嫂子,你的态度怎么变化这么大呀。以前瞧不起我,现在却这样谦卑。苏秦的嫂子一边哆嗦,一边答道:“为季子位尊而多金”。这个婆娘倒是个直性子,她如实说,如今叔叔做了大官,发了大财,我哪敢象从前一样。

苏秦不禁感叹道:人贫穷了连自己的父母都不以为然,富贵了连亲戚都害怕你,难怪人们看重权势利禄了!嫌贫爱富是人性的弱点。

穷有好时,富有倒时。这句话极富辩证。记得我舅舅给我说,欺老不欺小,千万不要小看任何一个年轻人。比如他困顿时他落魄时。他向你借钱,愿不愿借是你的权利,但别伤他自尊。舅舅说,他当年结婚时,向别人借几尺布料,一个长辈说,你借给他他拿啥给你还上呢?说这话时,他这个长辈家业兴旺,而我舅是落魄人一个。然而没过二十年,情况变了,他家几个儿子的资产加起来也抵不过我舅。所以,永远不要藐视穷人。即使你内心厌恶,也莫形之于色。

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因为这个,所以,人穷了就不招人待见。然而,以我的体会是,人在穷困时落魄时,内心敏感,无比自卑的同时也有无比自尊。据说少年李自成在洛阳乞讨,饥饿中看见一块西瓜皮准备捡起来溜时,被一恶人故意踩了一脚。河南人这一脚令这个少年铭心刻骨、咬牙切齿。这一脚给洛阳这座城市引来了血光之灾。多年后,李自成起义军到洛阳后进行了血腥屠杀,唯恐不尽,夜间顺路撒下银子与铜钱,如有人捡走,继续搜索屠杀。

《好了歌》说: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按说眼闭了肥水不流外人田,也留给了子孙。但是,你那败家子守得住么?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是啊,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富比王侯,可有哪一姓人家把财守住?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当官,还是发财,我们还是少点为子孙谋。免得自己身陷囹圄。林则徐说得好“孙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 ?愚而多财,益损其过。”我们常常在问自己活“为了谁?”大多数人会说为了子孙后代。那么,怎么做?留钱,如果说适当的物质积累是必要的的话,尤其是留太多的钱绝对是造孽。

作家档案

闵生裕(现被聘为本平台专栏作家),宁夏盐池人。专栏作家,不自由撰稿人。擅长杂文时评,足球评论,艺术评论等。中国评论家协会会员,宁夏作协理事,宁夏杂文学会副会长;中国硬笔书协组联部委员,宁夏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出版杂文随笔集《拒绝庄严》《都市牧羊》《一个人的批判》《闵庄烟火》《操练自己》等七部。

责任编辑:祁国平 书带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