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针线绣出“水墨丹青”
前段时间,跟好友王渠民在一起吃饭,顺便说起了闲话:“俺家的二层楼都盖好几年了,屋里的家具、沙发一应俱全。就是粉刷好的墙上空荡荡的,不知道挂什么样的画。”王渠民说:“那还不简单,我有一个亲戚最近打算绣花了,你可以让她给你绣几套挂到你的屋里。”
王渠民说的那个亲戚叫王玉芹,跟我同村,会做衣服,还会绣花。早些年还在我们村办过裁剪、绣花培训班。因为做衣服和绣花都是女孩子学的最爱,我一个大老爷们一直以来都没太在意。再说了,不就是十字绣嘛!说实话,我个人并不太喜欢十字绣,因为十字绣离得近了看着眼花,只有离得远了才能看出来个模糊的图案。
王渠民给我卖了个关子:“她绣的可不是十字绣,至于绣的啥,对你来说绝对是没见过的稀罕物,你要是有空的话,就过去看看。”
老家有句俗话说,人见稀罕物,必定寿限长。我离王玉芹老师家不算远,过了十字街向北100米就到了。一进院,见王玉芹老师在院子里洗衣服。听我说罢来意后,王老师打开了临街的房门。真是让我开了眼——
屋里靠着墙摆满了用木框装裱的绣花作品,有仙鹤、梅花鹿、灵芝、寿星组成的延年益寿图;有山水亭台楼阁带对联的中堂;有孔雀开屏、牡丹花卉四条屏;有威猛的上山虎和憨态可掬的下山小老虎等。
王老师又到另一间屋里,拿出了十几条绣着鸳鸯戏水、龙凤呈祥的被子面让我看。
这些绣花作品用的是接近写实的手法,老寿星脸上的皱纹、老虎的每一根胡须、仙鹤的一片片羽毛都看得清清楚楚。
王老师介绍说,这些作品都是她20多年前在郑州学绣花时绣的,后来因为翻修房子,这些绣花样品东搬西挪,有些装饰条已经破损。她现在把这些作品拿出来,准备再重新装裱一下,挂到屋里当画看。
我好奇地问她是如何学得这一手绣花绝技,王老师回忆起了那些往事:
王玉芹老师家里兄妹五个,父母都是农民,家里虽不太富裕,父母还是省吃俭用供应她们兄妹上学读书。她们兄妹读到初中就辍学了,她的父母又希望她们兄妹每个人都能掌握一门技术或手艺。王老师的大哥在开封一家食品厂学会了做月饼、糕点;二哥在前物头村拜师学会了木工全活;王老师初中毕业后,想学做衣服,父母欣然应允,就托亲戚联系到了焦作市的一所技校学习裁剪,顺便捎带着学会了绣花。三个月学习期满后,又跟同村的王爱红去郑州柿园绣花学校学了半年的专业绣花。
熟练掌握了裁剪绣花这些技艺后,王老师在家开了个裁缝铺,为街坊四邻、三里五村的人订做、加工衣服。只要你拿着一块布料过去,挑选好服装的样式,再给你量体裁衣,不管高矮胖瘦,保准儿让你穿上一身合体的衣服。
1990年,王老师看着许多女孩子离开学校在家里闲着没事干,就尝试着开办了首期裁剪绣花培训班。周边村里的女孩听说后,纷纷前来听课学习,从理论到画图,最后才是拿着布料裁剪。下剪刀之前,王老师先检查每个学员画图的尺寸,对学员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纠正之后,再让学员动剪子裁布。十多年下来,王老师创办裁剪培训班十五期、专业绣花班十期,培训学员多达两千余人。方圆十几里的村子,基本上每个村子都有王老师教过的学员。王老师创办的培训班,让每个参加培训的女孩都学会了做各式各样的衣裤,让好多普通家庭花最少的钱穿上了最时髦的衣服。同时,也扭转了女孩只能在家围着锅台转的旧观念。有几个学员如今在郑州娅丽达服饰、若宇服装厂成了优秀的管理人员。
早些年,如果你夸谁家的孩子长得高了,他们的家长准会诙谐地说:“长得高有啥用,多费二尺布!”这就是那个时代的人特有的幽默,孩子长得高就得多扯二尺布料,每个家长都口是心地非希望自己子女的个头长得高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截布料做衣服的不多了,买成衣成了人们的首选。那句“长得高多费二尺布”的嬉言,说的人不多了。因为现在你去集市、商场买衣服,只要是同一布料、同一款式款的衣服,无论大号、小号价格一样。
成衣的盛行,使得来王玉芹老师裁缝铺做衣服的人只剩下一些老人和儿童了。王玉芹老师把裁缝铺关了,到专业对口的服装厂去打工。凭着一手精湛的裁剪技艺,她每年都被服装厂评为优秀员工。
前几年,王老师的儿子该上初中了,她就辞去了服装厂的工作,回到家专职督导着儿子的学习情况。儿子住校后,王老师在家的闲时间多了,闲不住的她就有了绣花的念头。谁料想,十字绣涌入了千家万户,让王老师又打消了绣花的念头,甚至也跟风绣了一个十字绣挂到了墙上。因为十字绣针法简单,容易掌握,无论是谁,拿起针线就能绣。一时间,相当一部分人都成为了十字绣的参与者。只可惜没过几年,风靡一时的“十字绣热”急剧降温,转眼就被人们抛到了九霄云外。
王老师的绣花作品跟十字绣不一样,十字绣只有离得远了,才能看出绣品的大概轮廓。王老师的绣品先在布上用白描的手法画出绣品的图案,再根据颜色由深到浅来配线。绣出来的作品感觉就像是用五颜六色的颜色画出来的。当问到绣这些作品得多长时间时,王老师稍加思索说:“如果每天绣8个小时的话,老虎需要10天左右;山水画中的楼阁、凉亭需要20多天;老寿星针法最为复杂,需要1个月时间。”
王老师指着山水画中的凉亭,给我讲了“包钢针”的技巧:先在布上平放一根粗钢针,然后顺着钢针绣上线,绣完后再将钢针抽出。用这种针法绣出来的房屋、凉亭上的瓦是凸起来的,立体感特别强。我原本以为,绣花无非就是用彩线绣到布上看着五颜六色就行了,没想到还分圆针、跳针、连珠针、雪花针、芙蓉针、梅花针、珍珠针、拉丝针等20多种针法。我问王玉芹老师:“你绣的作品属于哪一支哪门哪派(比如苏州的“苏绣”)?”这倒是给王玉芹老师出了一倒难题,她只知道自己在焦作市、郑州市学的绣花,究竟属于哪一派,也不清楚,也希望她的那些学姐学妹及授业恩师及绣花爱好者能帮她答疑解惑。
今年秋后,王老师娘家的一个堂弟找到她,说是他家孩子明年3月就要结婚了,车买了、房买了,再让她帮忙绣一套上档次的中堂挂到新房里充门面。王老师腾出两间临街房,翻出来堆在墙角多年的绣花样品,搬出来好久不用的缝纫机,准备用自己的绣花技艺,给娘家侄子的婚礼再添一喜。
邻居们闻讯,一个个来到王玉芹老师家观看她的绣花样品。好多人相中了非常喜庆的鸳鸯戏水枕头和龙凤呈祥被面,也想让王玉芹老师给绣一套。王老师谦虚地说:“二十年没绣过花了,不知道还能不能绣好!我先给亲戚绣一套练练手,看看效果咋样,再给你们答复!”
△本文主角王玉芹
作者简介:
张所排,曾用笔名鸣蝉,河南省滑县老店镇前物头村人,1987年冬入伍,沂水马站镇炮团二营六连战士,1991年退伍。务工之余偶尔写作,部分作品散见于地方期刊及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