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不合,永远不会是一路人!(写得真好)
有句话说:“三观,在未来必将取代血缘”。
话虽有些绝对,但在人和人的相处过程中,三观,绝对是不可忽视的一点。
那,到底何为“三观不合”?
三观不合,指的不是两个人的选择不同,而是选择不同以后对自己的行为带有强烈的自我意识。
简单地说,就是要求身边所有的人都要和自己一样。
三观合不合,已经成为了评判一段关系好坏的重要标准。
做朋友不能三观不合,结婚不能三观不合,甚至是合作,都不能三观不合.......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三观不同的两个人,永远不可能和和睦睦,毫无顾忌的相处在一起。
毕竟,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别不是性别和种族,而是三观。
三观,才是人和人之间最远的距离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旅程。
其实,渐行渐远的不仅仅是人心,还有三观。
每个人的三观形成都受到了很多方面的影响,家庭、学校、社会的不同,也就造就了不同的三观。
三观不合的两个人,即使在同一屋檐下,距离这么近,心却那么远。
在网上有一则寓言是这样说的:
青蛙和老鼠相爱了,它们俩时时刻刻都想在一起。于是,想了个办法,把各自的脚绑在了一起。
脚刚绑在一起的时候,它们在地面上的生活还是正常的,各自都能吃到自己喜欢的食物。
当它们来到池塘边时,青蛙一下就跳进了水里,老鼠因为脚绑在一起的缘故也被拖下了水。
青蛙在水里玩得高兴,全然忘记了老鼠不会游泳的事实,而可怜的老鼠落的个被淹死的下场。
最后,老鼠的尸体浮上了水面,它的脚仍然和青蛙绑在一起。
天空中的一只老鹰发现了老鼠,便冲向水面,抓起老鼠,青蛙即使察觉到危险,潜入水中,还是逃不了被捕的命运,成了老鹰的美食。
其实在很多的时候,我们所争论的事情是没有对与错的,只是角度不同,观念不同而已。
而这份角度和观念的不同,也就或多或少的造成了三观的不同。
有句话说:“三观不合的人,就像两条相交线,哪怕只是短暂的相遇,最后也会分道扬镳,渐行渐远。”
三观不同的人,是永远都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好朋友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人见识的不同,朋友和朋友之间,也会从无话不谈,变成相对无言。
所以,产生距离的不仅仅是时间,还有三观。
三观不同,相处真的很累
人和人相处的目的其实有时很简单,就是为了舒服。
就像苏芩所说:“跟谁在一起舒服就和谁在一起,包括朋友也是,累了就躲远一点。”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三观不同的人在相处过程中,就像是鸡同鸭讲,你听不懂我在说什么,我也不愿为你做出妥协,争论不休的结局,就是相处太累。
张德芬老师曾经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
“我一直说,两个人结婚之前一定要至少一起旅行一次,因为旅行是一种非常好的检验两人关系的方式。
不久前,我接到了一个姑娘的来信,她听了我说的,决定和男朋友一起去海边旅行。
结果她男友住酒店总想省钱,根本不管其他就要选那个最便宜的;
两个人去餐厅吃饭,她想吃好一点的海鲜,但男友却说她不会过日子;
在海边玩的时候,她想体验快艇,男友却一直拒绝:'那玩意儿有什么好玩的,要坐你自己坐。’
......
她说,虽然那场旅行不欢而散,但她很感谢那次体验,让她没有盲目地进入婚姻。”
人和人之间是有磁场存在的,三观不同就像是磁铁的同极,无论如何都无法想吸引,而相似的三观,就像是磁铁的不同极,不由自主的就想靠近。
因为想法相同,可以畅所欲言,尽情诉说;因为三观一致,可以兴致勃勃地谈天说地;笑点一致,可以放声大笑而不怕尴尬。
但如果三观不同,评判事物的角度就会有所不同,与其为了不同的观念去争个遍体鳞伤,还不如聪明点,早早的就分道扬镳。
所以,能让两个人走到一起的,只有三观,没有一个相近的三观,就算有再好的感情,也无济于事。
余生别将就,三观不同别强融
不必奢求所有人的“懂”。
有句话说:“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人人都希望自己可以左右逢源,但其实最好的人际关系就是,三两知己,一个干净的圈子
你说的,我都懂,彼此知道对方的心意,心领神会,彼此认同的关系,才是这一生中最应该珍惜的所在。
当年水木年华凭借一首《一生有你》拿下多个音乐大奖,一炮而红。
但在红了之后,两人却对如何发展产生了分歧。
卢庚戌认为要紧跟潮流,唱流行乐。
而李健则说:“音乐和生活是一样的,一个音乐人生活中是什么态度,那在唱歌时就应该是什么态度。”
两人因为这样的分歧,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都争论不休。
之后,在一次返程航班上,卢庚戌对李健说:“你要是总想做自己喜欢的音乐,那你干脆离开。”
几个小时后,飞机落地,李健说出了自己的答案:自愿退出水木年华。
这是他对音乐的坚持,更是他对自己选择的坚持。
一段长久的关系,除了利益关系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互相懂得,彼此交心。
但人这一生,可交心的朋友实属可遇不可求,既然这样,那么在面对那些三观无法相合的人,就不如放过自己,也放过别人。
合得来,就处,合不来,就散,何必为了一段可有可无的关系,委屈了自己,还彼此相互伤害。
人生太过短暂,取悦自己,丰富人生才最为重要,所以,不是一路人,就请各自安好。
鹰有鹰的志向,雀有雀的欢喜。
三观这件事,本就没有什么对错可言,不过是处于不同的高度,所以产生的不同看法而已。
我们不必站在批判的角度,固执的求得一个“大同”。
与其用你的三观去试图改变不同,倒不如好好地珍惜,那个与你相似,志同道合的人。
芳草易寻,知音难觅,注定是不对的人,就及时放手,抓住三观相同的知音,才是人生大幸。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