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吕:在路上

(一)

渐深的夜色,像合拢的蚌壳罩住了入眠的湖面,阑珊的灯火把夜衬托的更深邃了,周遭竟连个人影也看不到,“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订这么个地方。”这样想的时候,有些狠狠的,又有些怯怯的,毕竟一个人,又在外地,总觉得有丝丝惶恐不经意间侵蚀着自己。

习惯性的看了一下手表,午夜23:15,又习惯性的拿出手机来,像是突然意识到似乎根本不需要向任何人报平安,自我解嘲似的把手机塞进双肩包,“出差标配”是小林自定义的。女人出门东西总有些多,提着难免顾此失彼,很是狼狈,她习惯了双肩背包。礼宾部的小帅哥很自然的接过了她手上的拉杆箱,偌大的大堂空旷得有些扎眼,顺利的办好入住她才想起还没吃晚饭。正准备向引领她到电梯间的小帅哥打听酒店餐厅有没有夜宵的时候电话响了,陌生的当地号码,这个点还有推销或是诈骗电话?现在的骗子都这么敬业么?像是自嘲又有些为有人找她而觉得不至于太落寞,“姐”电话那头的声音听起来热情洋溢,“您哪位?”这让小林有些许警惕,她在本地并没有熟人,工作上的电话应该是内部短号,这个显然不是。

”我是晓晓,发微信您没回。“方晓晓,那个有和《后来的我们》女主一样名字的女孩,出发前就加了微信了,西北办事处这次活动的接口人,因为名字,小林一下子记住了她。

“姐,我这边看到的会议议程您关于安防的分享是在第二个,时间大概是上午的十点到十一点半,地点就是您入住的酒店三楼会议室。一直留意您的车次信息,发微信您又没回,所以电话跟您确认一下,是不是打扰到您休息了?”小林心里有些惊讶,这近乎程序化的对白有几分似曾相识,她竟有些心虚,又或是坐车一天太累了,一时语塞。“姐,您可以听到么?”她喃喃地道:“听到呢,让你费心了,会议流程我大概知道。我们……明天见?”那边清了清嗓子,声音依旧铿锵熟络:“明天见,明天见,您多指教,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

“明天见!”

她全然没了吃东西的心情,草草的洗漱了一下。临睡前,看一眼微信,不免失落,没有关心问候的未读消息,像是自嘲,发一条带位置的朋友圈:在路上,配图活动宣传图片。

(二)

到西北出差,对小林来说是个“意外”,一个“领导一动嘴,群众跑断腿”式的意外。

到兰州的高铁只有一个班次,早上六点发车,行程耗时10.5小时抵兰州站,按车次信息和保安指引直奔另一个站台,又坐了4.5小时的动车,终于到了这个之前只在央视一套听过的地方——张掖。一整天,从六点出门,到午夜,都只是刚刚那条微信“在路上”。这近二十个小时的路程,为的只是第二天上午的一次不足两小时分享课,然后根据时间她订好了最近一个当天能回到上海的航班,前提是航班不延误。小林早就盘算好了,不管怎样她都应该可以赶上后天早上最早一班高铁回家,两天两晚不算很久。领导一句”克服一下“说得云淡风轻还带着几分殷切诚恳,一次驾轻就熟的分享课程,平时她一周至少讲一次,不管是员工内部业务学习,还是跟客户对接的产品介绍。实在没有回绝的理由,也真的没有和领导讨价还价的必要,作为与业务部门直接配合的客供部工作人员,服务客户答疑解惑是她的本职工作。

先生却一口咬定这件事是“蓄谋已久”的,絮叨着“早跟你讲了,有些事是不能有先例的,不是有言在先么?说好的不出差呢?你就不该参加年初那个什么省内业务交流,现在好了,我看你怎么办?接下来让你出国你信不信?”对先生质疑式的发问,她选择闭口不言,一是不屑,二是有些无奈。只在心里嘀咕:有什么怎么办的?从来就没有任何人承诺过我可以不出差,只是前几年我近乎固执的坚持着,直接后果就是圈子越来越小、业绩越来越差。怎么办?我还能不知道你怎么想的么?你只是觉得我离开这几日你不知道怎么办吧?想到这些,小林不禁想笑,眼前这个高头大马的男人竟有一颗孩子一样幼稚简单的心,她极力掩饰着各种情绪。对于先生的责难,她很是不悦,却不敢有半句反驳,她害怕一切有依据或是没道理的阻拦。同时心底又渴望着先生能说上一句“愿一切顺利,甭担心,家里有我”,或是“哪里也不去,谁的也不听,咱不受这个累了,大不了辞职别干了。”没有,都没有,这些不过是她的臆想罢了,先生气咻咻的进了房间,肆无忌惮的躺床上抽烟,以此发泄着对她出差这件事的不满,他早断定她不会在这种时候说不。

小林,近几年,她越来越不喜欢这个称呼,甚至心生忌惮。身边的小同事一茬一茬的出现,作为不折不扣的“姐” ,这个“小”字让她惭愧。在单位她又着实是“最小的”,有专业,不精,有特长,不明显。技术上不能和研发部门的同事比,业务上不能跟营销人员比,更重要的是她越来越发现工作上接触到的人都能比她说了算。正常情况下,她就是混在一堆小年轻中间做“姐”,好处也还是有的,比如她曾有连续四年不出差的记录,究其根本,就因为小林人到中年,上“无”老下有小,生活重心向家庭倾斜在所难免,时间久了,“不出差”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关于小林的“标签”。同事和合作伙伴也似乎默认了她这一定律,这就是先生所说的“说好的不出差”。背地里同事们少不得议论摇头而又无可奈何,因为小林的本职工作做得实在算得上无可挑剔,同时因着她的退让,或多或少给了其他同事更多机会,这也算各得其所吧。

先生口中的“先例” ,是在年初,小林接手了一次省内的巡回答谢活动。内容并不复杂,大体上就是各部门派代表作个分享,客供部操作,营销部外联客户单位,技术部门理论支持,在本地类似的活动小林几乎每半个月都得做一次,而且她关于安防的分享堪称专业,得到过领导和技术部门同事的一致认可。仅仅为了恪守自己的“不出差原则”,她在同事面前常常被认定占尽便宜,又或是不思进取,她的内心有一丝不甘,她深知即使不在一线操作,活动的多数后勤对接工作她仍责无旁贷,甚至连同事那份产品分享的解说辞和PPT都必须是她经手改好的。既如此,倒不如积极表现一下,减轻其他同事负担,当然还有出差补贴,她一直觉得工作是一件既关乎感情也关乎利益的事情。现在交通如此发达,省内各地市,一天往返基本没问题,盘算好这一切的小林做了一项对她个人和工作单位来说都是史无前例的工作:十天内跑了本省七个地市,做了七次如出一辙却又各不相同的分享答谢活动。意外还是有的,她最晚一次回到家里是第二天凌晨,超出她“当天往返”的预期。收获也还是有的,感叹着现代交通的发达,感慨着大同小异硬件达标的城市有着截然不同的办事效率,以及随之产生的各种广义狭义的效益,她看到了同事和合作伙伴肯定的眼神,这种久违的“存在感”让她欣喜不已。同时她还发现孩子的独立处事能力令她瞠目,欣慰之余还有一丝惶然,孩子大了,即将高飞远走,而作为母亲的自己却在原地流连。身边的小同事成长迅速,很多人业务能力早在自己之上,难道说自己只能等着被淘汰么?

再次上路,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三)

醒来,发现昨晚的微信获赞33个,评论五条,大抵都是表示羡慕她能够四处走走看看的,果然有一种幸福叫“活在朋友圈”,当然这也是一种存在感,小林很享受这种感觉。

“姐,我在路上,快到了,我们在哪里碰头?”小林吃早饭的时候方晓晓发来微信,一边回着“我到会议室等你”一边上楼,晓晓又问“你穿什么颜色衣服”,看了一眼自己的衣服,“绿色?竹青?”她有点拿不准,踱进了尚无一人的会议室,发了张自拍给方晓晓,附消息“这个是我。”不大一会儿,晓晓也到了,一个高挑漂亮的女孩,叽叽喳喳的说:姐,你真可爱,我看到你那张照片就觉得你好可爱,你太有意思了。“可爱么?不是为了方便辨认么?”她思忖着晓晓的话,有些为自己的小聪明自鸣得意,又觉得有些怪怪的,眼前这个女孩有些古灵精怪,难道她在说自己不够矜持么?也是,自己都多大的人了,还喜欢自拍和朋友圈这种东西,悠忽之间,一股失落。

和晓晓一起到的还有会议资料,她们核对会议流程的时候其他人也陆续到了,起身、舒眉、微笑、自我介绍,小林为自己的自来熟欣慰,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更沉稳干练而无所不知,她期待着自己的更好表现。她觉得自己完全可以进入状态了,接下来的分享一定会十分顺利。一切就绪,其他人开始忙着会议签到,当地的业务经理也忙着招呼自己的客户,场面变得热闹,小林突然意识到这是在外地,后勤工作用不着她张罗了,明显感到了清闲而无所事事,身边的晓晓也一样。离会议开始还有一小时,离她的安防分享还有两个半小时,晓晓看出了她的无聊。“姐,这个楼下有个湖,你要是愿意的话,我们去湖边走走。”小林对这额外的关照有点无所适从,她愈发觉得自己像个老人家了。“或者,其实您可以回房间休息一下,昨天那么晚才到,我一会儿准时通知您,提前半小时过来等着就好。”

“下去走走吧。”她接受了晓晓的提议,边走着,她跟晓晓搭讪“你是实习生吧?大几啊?”

“大二,你怎么看出来的?”这并没有什么辨识难度,本地的活动,办公室的人都会身兼数职,小林是不需要专人陪同的,和现场随便一个工作人员对接一下身份,拿U盘用现场电脑试一下PPT就算准备工作了,或者直接自己带着电脑上台连PPT也不用试,她今天就打算这么干。而晓晓显然没有其他的工作,一看就是新来的,说她是实习生,大概也是小林玩的一个语言游戏,现在不都喜欢被夸年轻嘛。现在大二就实习的么?这个小林还真不知道,“那你是98年的,还是99年的?”她为自己的少见多怪不好意思,同时又忍不住好奇发问,很显然她没有看出来晓晓那么小,二十岁,多年轻的孩子啊。

“我2000年的,我上的是3+2,五年连读的大专,前年暑假我就开始打工了,是不是看我个子不矮,很能忽悠人啊,一般人看不出我是童工。”晓晓很健谈,小林发现眼前这个姑娘才是真的可爱清澈,这个小孩的话让她觉得有些熟悉,对,很像曾经自信爆棚的自己。同时她想到刚刚被她几次三番电话叫醒又迷糊着了,直到收到学校考勤信息才安心的,她自己的孩子,晓晓比她女儿才大三岁,那年特别火,千禧龙宝,晓晓就是那年出生的。

“那你真的不能叫我姐了”,她很认真的对晓晓说,“我女儿都和你一般大了。”

“可是,让我喊阿姨,我也喊不出来嘛,就是姐,你们看起来都好年轻的。”晓晓坚持着,小林不知道晓晓口中的“们”是谁们,晓晓办公室同事?懒得去考证了,她们开始坐下来闲聊。

“那你母亲是哪一年的?”

“76年的,和我一样,也属龙。”

“哦,和我也一样,一样一模。”小林有些自顾自的乐着,这个“一样一模是女儿小时候“原创的盗版”,类似的经典语言还有在被斥“你怎么不上天”的时候,女儿会一脸无奈的反驳一句“我又不会飞”,可是,那个小屁孩儿一不小心就长成了大人的模样,小林有些思绪万千信马由缰。

“姐,我其实这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呢。”

“那你之前干什么?”

“我才来两个星期,大家都各忙各的,我就在办公室打杂啊,其实今天出来也算打杂吧,陪你,怎么不是陪,谁来都一样,谁都不来,到时间你进去也一样。”不得不承认,晓晓的话很有道理。

“我还是有些恍惚,零零后都出来抢饭碗了,我们这样的要怎么办啊?”像是自言自语,小林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停了一下,问晓晓:那你是要去会议室看看呢?还是我请你喝茶,去我房间,我自己带的茶叶。

这回换了晓晓接受了小林的提议,甩着手臂走在前面,进了大厅,上了电梯,若不是要刷房卡才能按楼层,小林觉得自己会一直默默的跟在晓晓身后,由着这个比自己高出了半个头的丫头带自己走,她为自己的顺从吃惊,同时意识到自己真的“有些老了”,从晓晓报出年龄开始,她心底的落寞就不经意的往外冒,挡不住。

“你是独生子女?”她们又坐了下来,有点像没话找话,但小林又是真的对这个差着辈儿的小同事充满好奇。

“我还有个同父异母的哥哥。”晓晓的回答或多或少有点特别,小林觉得是自己问错话了,但晓晓的话匣子却打开了,“我都有个侄子了,五岁,上幼儿园,他们和我不亲。我爸那时候一直教育我,我还有个哥哥,是我亲哥哥,有血缘关系的哥哥,所以我总想着和哥哥亲近,我哥哥的亲妈领养了一个女孩,他们一起长大,哥哥总觉得那才是他妹妹。我曾经很不服气,看不得他对那个女孩好,觉得我哥就是我哥嘛,怎么可能是别人的哥哥。后来哥哥结婚了,有了小侄子,我就对侄子好,但他们始终和我不是很亲。”

“这个没办法的,你哥那个亲妈不会容他和你走近的,这就是从小教育的问题。”小林接话,同时心里对眼前这个孩子充满怜惜,果然不是一般家庭的孩子,这个年龄知道刻意讨好人的可不多。

“是啊,我很孤独,现在过年去那边都是我一个人去。”

“哪边?”

“我爸他们家那边,我爸五年前去世了。”小林的心突然像被撕开一个口子,生疼,这孩子太不容易了。

“那你父亲去世的时候多大?”

“四十多,他比我妈大十岁。我妈也挺难的,有时候工作上有闹心事,在家吧,我还和她对着干,我有时候想想我妈其实挺不容易的。”

“当然很不容易了,你父亲不在了,不是我非要说一个不在了的人的坏话,其实在这段感情里,他有负于你的母亲。他亏欠你母亲,他是再婚找了你母亲,而且不管前面那个是怎么回事,我听出来的是他们家人就是没承认你母亲,你妈不错了,换个人,不会同意你去跟他们过节。你想想,你走了,你妈就是一个人,她要靠怎样的温馨回忆来捱过这冰冷的当下,尤其还是万家团圆的时候。”小林竟然有些义愤填膺了。

“现在好了,我快工作了,他们给的实习待遇就不错,以后会越来越好的。”晓晓憧憬着,“姐,以后我有不明白的就问你好么?”

“好,知无不言。但你真的不能叫我姐,我心里过不去。”小林顿了顿,“我们早点下去等着吧,光顾着聊天,三楼会议室才是我们的正事儿,我昨天一整天都在路上,可就为这俩小时呢。”

她们聊着天回到了三楼,接下来的事情和小林的每一个日常无异,做完分享她连午饭都没来得及吃就直奔机场,就半天的时间,这个叫晓晓的孩子烙在了她心里,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在心头萦绕。

别过晓晓,坐到了机场的快餐厅,终于能够定心吃点东西了,她又发了一条带位置的朋友圈:在路上!

(四)

最先留评的是晓晓:姐,一路顺利,期待再相见。回复:谢谢晓晓,也期待你来我的城市,有机会,再相见。

漫无目的的看手机的时候,同事小韩来电话,问了她的航班和车次,并说“后几天,跟你混”,其实从看到他的来电,她就知道自己的工作已经有人安排好了,只是暂时还没人通知她。

“姐,我到车站接你吧。”好像现在走到哪里她都是姐,身边共事的小伙伴都比她小很多,只是相对于零零后的晓晓,她习惯了九零后的小韩叫她姐。

“不用吧,我还没接到通知,具体的安排我也不知道,你等通知吧,我不定什么时间到呢。客户那边应该也没那么早,我到家了告诉你,我们一起出发就是。”小韩是她工作中的好搭档,更巧的是住在他们家对面的小区,因此只要是同一项工作任务他们基本上可以同进同出,这也是他们一直合作愉快的重要的客观原因。

挂断小韩电话,小林就急着登机了,谢天谢地,没有晚点很久,落地时间是晚上的八点半,一边在手机订票一边排队等出租车到火车站,高铁已经没有了,买到一张K字头的火车票,天亮之前到家是确定的了。

照例,手贱,发了一条带位置的微信:在路上,配图火车票。

各种评论纷至沓来,表妹甚至打来电话说舅母关心她最近到底怎么了,为什么忙得满天飞。这波存在感,刷得她自己特别满意。

火车到站的时候真的是凌晨了,小林突然想起孩子的早饭还没有着落,突发奇想到美团订了外卖,设定的送达时间是早上6:15,又在滴滴约了专车送孩子,想到回家能够踏实睡一觉,而不需要强撑着送孩子,或是承担先生因早起而潜伏的、一触即发的不满情绪可能带来的种种“不测”的风险,她无比欣慰。免不得发到朋友圈:某种意义上靠别人比靠自己更靠谱,比如外卖叫早餐,滴滴送孩子。像是自鸣得意,又像是自我安慰,对这种调侃式的语言,小林情有独钟。

“不要出站,我在送客平台等你。”是小韩发来的信息,还真来接站了,这种简短的信息只有熟悉的人才看得懂,因为他们经常一起接站送站,对车站熟悉得如同自己手上的纹路。中国好搭档,国民好同事,她在心里为小韩点赞,同时又有些歉意,他实在没有接站的义务。坐到车上的同时,她看到了一杯热茶,是自己不知什么时候落在小韩车上的水杯,“给自己倒水,想起你有个杯子在我车上,顺便倒了一杯,可惜我没有菊花”,小韩还记得她喜欢喝花茶,一边解释着一边还不忘补充,“姐,你放心啊,杯子我洗过了。”

“还在路上,从前一秒肩背手提的狼狈模式切换到专车模式,感恩!”她在自己的朋友圈这样写,窗外暴雨如注,这一刻不用排队等出租就是一种幸福,她感觉到了踏实和心安。

后面的事情还是有些令她出乎意料,因为大雨,外卖和滴滴都没有人接单,几个小时后,她的朋友圈又更新了:关键时刻还得靠泡面和老妈,在路上!配了一个女儿走进学校的小视频,晓晓又是第一个点赞的,并留评“妹妹好可爱”,小林看完,不禁莞尔,“其实我们一直在路上,孩子、晓晓、先生、自己、小韩,还有我们的工作,都在路上。”她嘴角的微微上扬变成了灿烂和肆意。

(0)

相关推荐

  • 丧尽天良!浙江男子15.8万卖了亲儿子去旅游,更恶心的是……

    夜色中,老太激动地快步走来,"我的孙子啊,你终于回来了!"4月25日晚,湖州吴兴警方破获一起非法贩卖儿童案,帮老太找回了亲孙子.令人唏嘘的是,贩卖孩子的,正是孩子的亲生父亲. 孩子 ...

  • 大家族之十三

    大家族之十三 第二天,小林在门口等了李向前很久,李向前也没有过去接她,小林骑着电瓶车到了砂石厂刚到办公室坐下,有人叫她去会议室开会.小林到了会议室,只见素素端坐在中间,两边坐着业务员和技术员. 小林进 ...

  • 初次遇见你,余生都是你

    初次遇见你,余生都是你

  • 晚安,明天见

    等晚霞代替落日说过晚安 温柔的月色就会洒到你的枕头旁边 代替我说一声 晚安,明天依旧爱你 - E N D -

  • “我是出以公心”就等于握有尚方宝剑?

    "我是出以公心"就等于 握有尚方宝剑? 文:晓彤老师  图:网络 早晨,小区微信群里有人喊:"交通队来贴条儿了,快挪车!这帮人,根本没人性,又不是我不想停车入从位,没有车 ...

  • FM|2017要给员工一个看得见的希望!

    餐饮日记,让你的餐厅经营更容易!餐饮实战第一自媒体. 导读 最近这段时间给很多餐饮企业做培训,发现很多门店的员工都认为自己这份工作可有可无,只要能给我这个月的工资,熬到春节回家过年就熬出头了,不管客人 ...

  • “郁达夫杯”优秀奖作文 || 富春七小 吕 游《小艾的梦》

    第三届"郁达夫杯" 现场创意写作大赛-优秀奖作文   四.五年级作文题目 有一天小艾遇到了一条会说话的狗,狗对小艾说,它是从她的梦里跑出来.狗请求小艾把它送回到原先的梦里去.小艾究 ...

  • 富春七小 吕游 || 《“绿巨人”》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会员优秀作品选刊 "绿巨人" 富春七小   吕游 这乌龟,是从外婆家拿来的.它背着一个椭圆形龟壳,它的壳是由13块六边形组成的,深绿嫩绿相间,排列着整齐的斑纹,六边 ...

  • 富春七小 吕月 || 《星球大战 神奇的干冰》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会员优秀作品选刊 星球大战   神奇的干冰  富春七小 三(5)班 吕月 周末,我去一家餐厅吃饭.发现菜单上甜点这一栏里有个叫"星球大战"的甜品."这是什 ...

  • 获奖作品 || 大源镇小 吕楚欣《 秋雨》

    "家在富春江"创意写作大赛优秀奖作品   秋  雨 大源镇中心小学  六(2)班   吕楚欣 春雨是温柔的,夏雨是勇猛的,冬雨是刺骨的,我最喜爱的便是利落的秋雨. 叶尖儿泛起浪花, ...

  • 【中州作家】王小义: 在路上——龙中后记(上)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73] 在路上--龙中后记(上) 深 圳        王小义 01 1998年夏,高考之后,自知无望,在家无味.遂产生了出走之念. 人挪活,树挪死.有时是不得已. ...

  • 小吕有个事儿和大家说

    特别推荐 作者简介 郑毅:198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后曾在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诗歌作品有<不朽的灵魂>,<走向辉煌>.1994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 ...

  • 小吕:亲娘

    最早听说这个称呼,是十年前,小友可人给我讲自己的囧事,说是头一回见到她姐的婆婆,自己十分热情的叫了一句"亲家母",笑翻了一屋子人.我于是告诉她:我们老家叫"干娘" ...

  • 小吕:走走,你曾走过的地方

    这个清明节,由于一些客观原因,不能回乡下祭父母,突然很想去走走母亲曾经和我一起走过的地方,很想,很想.清明节是双重意义的,我们缅怀先人,同时好好享受生活,这应该也是那些爱我们的人的愿望.移风易俗,文明 ...

  • 小吕:风雨同心

    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医务工作者与病毒近身肉搏,虽无血雨腥风,却足以令人们"闻之"生畏.通报和常识类的帖看多了,在多方劝说引导下,人们"诸多不适"的"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