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
《夜深/寒食夜》
(唐)韩偓
恻恻轻寒翦翦风,
小梅飘雪杏花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
楼阁朦胧烟雨中。
恻恻轻寒翦翦风,
小梅飘雪杏花红。
寒食节“乍暖还寒”,轻寒微风,凄迷黯淡。
梅花已经开过,正飘散着雪白的花瓣,杏花却开得正鲜艳。
这句色彩的对比鲜明,画出寒食节明丽的春光,与上句的色调恰成对照。
如果说上句多少透露出因怀人而产生的凄迷孤寂之感,那么这句则与记忆中的温馨亲切的往事不无关系。
《寒食夜有寄》说:“云薄月昏寒食夜,隔帘微雨杏花香。”
《偶见》:“秋千打困解罗裙,指点醍醐索一尊。见客人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
可以证明梅、杏与往昔情缘的关系。
身上感受到恻恻轻寒和丝丝寒风,闻到梅花和杏花的香味,于是才意识到,一年一度的寒食节又来临了,又是“小梅飘雪杏花红”的时节了。
实际上诗人的这段情思即与寒食节荡秋千的习俗有关。
《开元天宝遗事》说,天宝年间,“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可见秋千之戏为寒食节特有的文娱体育活动,且以女子戏者为多。
据《香奁集》记载推断,诗人与他所恋的情人,正是在寒食节的秋千架旁结下一段情缘。
因此,夜间瞥见秋千架的暗影,便情不自禁地想到当年的情事。
往事如烟,现在对方“阔别三千里”,踪迹杳然,不可复寻。
在怀旧的怅惘中,诗人透过朦胧的夜色向秋千架的方向望去,只见楼阁的暗影正隐现在一片烟雨迷蒙之中。
这景色,将诗人思而不见的空虚怅惘和黯然伤魂,进一步烘托出来。
韩偓(844年-923年),字致尧,小字冬郎,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晚唐大臣、诗人,翰林学士韩仪之弟,“南安四贤”之一。
聪敏好学,十岁能诗,得到姨父李商隐赞誉。
唐昭宗龙纪元年(889年),进士及第,出佐河中节度使幕府。入为左拾遗,转谏议大夫,迁度支副使。
光化三年(900年),从平左军中尉刘季述政变,迎接唐昭宗复位,授中书舍人,深得器重。
黄巢进入长安,随驾进入凤翔,授兵部侍郎、翰林承旨,拒绝草诏起复前任宰相韦贻范。
不肯依附于梁王朱全忠,贬为邓州司马。
唐昭宗遇弑后,依附于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寓居九日山延福寺。
信仰道教,擅写宫词,多写艳情,词藻华丽,人称“香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