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要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 一是从小就注意儿童的全面发展。

儿童要作为整体的人来培养,要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终身成长与幸福人生打下坚实基础。儿童的体力与智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而且是相互促进的。父母既要重视儿童的体力、智力的发展,更有重视孩子思想品德的培养教育,特别要关注孩子内心的感受,心理的健康。爱体育、艺术、科技是孩子的天性,能感受童年的快乐,与同伴交往能促进孩子愉悦成长。家庭教育要健全孩子的人格,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培育孩子对生活、对自然、对学习、对亲人、对生命的热爱。
  • 二是努力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人生成长最可贵的品质。儿童时期是人生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乌申斯基说:“习惯是我们存放在神经系统中的道德资本,你有了好的习惯,一辈子就享受不尽它的利息,你有了坏的习惯,一辈子就偿还不尽它的债务,坏习惯能以它不断增长的利息让你最好的计划破产”。在少年儿童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一系列基本的良好习惯,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具有重大意义。孩子的成长,关键在于培养做人、做事、学习的好习惯。
做人的核心是要有爱心。看一个孩子有没有爱心,做人方面有没有好习惯,首先看他有没有孝心。现实问题在于,现在的父母包括父辈和祖辈对孩子很有爱心,而孩子对父辈、祖辈的孝心是很不足的。家庭要创建孝心文化,强化感恩教育,一个特别懂得感恩的人,是不会让人失望的。
做事的核心是要遵守规则,培养责任心、抗挫能力。父母要和孩子协商作息时间安排,培育遵守作息时间的好习惯。要依据中小学生守则与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文明规则,并督促落实于行动中。要从做好每一件小事抓起,加强“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家庭兴旺,我的责任”“我的未来,我的责任”等主题教育,激发使命感,培育责任感。要教育引导孩子不仅要学会赢,也要接受输,提升耐挫能力,能越挫越勇。
培养学习习惯的核心是勇于创新。学习习惯比学习成绩和名次重要。学习习惯是最基本的:第一,上课认真听讲;第二,独立完成作业;第三,课后复习;第四,课前预习;第五,善于提出问题并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 三是父母的以身示范是最好的教育。

儿童是天生的模仿家,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父母的价值观能感染并影响着孩子的价值选择;父母的人生理想能感染并激发起孩子的理想追求;父母的奋斗精神能催生激励孩子的拼搏意志。父母要营造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做孩子正确价值观的示范者;父母要用自己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做孩子追寻理想的激发者;父母要用自身坚韧坚持的品质,做孩子奋进挑战的榜样。
  • 四是积极培育孩子参加家务劳动。

家长要教育引导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孩子长大一些后,要引导孩子参与家庭的管理,如生活的安排、家庭的布置、家庭每月的收支等,让他们逐渐体悟到父母工作的艰辛,明确每个家庭成员对家庭的责任,学会“当家”的本领。穷人的孩子为何能早当家,就因为穷苦人家较早让孩子做家务活动,管理家务。现在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书本知识,不让孩子做家务,其实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因为今天的孩子将来也要成为孩子的父母,今天的家庭教育要为孩子的未来家庭做准备。
  • 五是家庭与学校牵手促孩子成长。

尊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家长破坏了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老师的教育就会失去底气,越来越无计可施。教育质量必然受到影响,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孩子。再优秀的老师,也不可能让所有家长满意。家长与老师所站角度不同,难免会产生一些不一致。但如果双方都能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家长和老师在教育问题上的分歧,完全可以通过真诚沟通来解决。孩子从进幼儿园到升入大学,他们的重要的成长阶段都是在学校度过的,所以我们实时了解孩子的动态表现,掌握学校的教育方向以及具体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家庭教育只有和学校教育同频共振形成合力,才能有效推动孩子在成长的路上阔步向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