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医 检 药 险”模式 难成叮当快药独有护城河
“医+检+药+险”模式 难成叮当快药独有护城河
本报记者 许 洁
“叮当快药不只是个药品大卖场。”这是叮当快药创始人兼董事长杨文龙对企业的定位。在这个目标的引导下,叮当快药在2020年宣布,打造“医+药+检+险”闭环,加入快速检测和保险业务。
2021年6月,叮当快药完成2.2亿美元的战略融资,但“医+药+检+险”闭环却变成了“医+药+险”。6月21日,叮当快药相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回应称,此轮融资是要加快推进“医+药+险”的健康到家战略。对于没有提及“检”(快速检测业务)的原因,公司称“一切以官方信息为准”。
药品采购与议价能力被指不足
叮当快药是一款基于O2O的医药健康类互联网产品,由仁和集团董事长杨文龙于2014年9月创立。天眼查App显示,从2016年至今,叮当快药已先后完成7次融资,融资金额累计超过35亿元。
叮当快药的竞争对手,既包含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等平台企业,也包括海王星辰、大参林等头部连锁药店在内的自营企业,可以说是竞争非常激烈,光靠成立时的那句“28分钟送药上门”已经无法稳固叮当快药的护城河。
久谦咨询的一位行业分析师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将叮当快药与头部连锁药店进行比较,叮当快药的优势主要有三点。一是选址方面采用栅格化方法,即在门店规划阶段就细致研究城市规格,划分栅格,以最小的门店数量达到最优坪效。二是运营和营销方面具有优势。相较于连锁药房,叮当快药拥有专门的技术团队与专门的线上咨询团队,有助于提高客单价。三是送货速度优势。叮当快药自建物流渠道,相较于连锁药店自营O2O采用的第三方物流模式,送货速度更快。”
该分析师还指出,叮当快药的劣势在于药品采购与议价能力不及头部连锁药店。
5月20日,叮当快药的运营主体叮当快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发生多项工商变更,泰康人寿等18名机构股东集体退出。据媒体报道称,因拟于年底赴美上市,叮当快药正在调整股权架构,以符合境外上市要求。在叮当快药启动上市前,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京东健康已先后在港交所上市。
从业务模式来看,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京东健康等三家上市公司与叮当快药类似,均在“在线医疗+医药电商+健康保险”领域布局。
《证券日报》记者从极光获得的数据显示,按照30日安装留存率对比,2021年5月份,安装留存率最高的为平安好医生,达56.24%;其次为阿里健康(医鹿)的54.2%;叮当快药为48.13%;京东健康为39.72%。从30日活跃留存来看,京东健康排名第一,为5.72%;阿里健康(医鹿)排名第二,为3.19%;叮当快药为3.04%;平安好医生为0.95%。
如果将叮当快药所代表的自营O2O模式,与阿里健康、京东健康代表的平台型O2O模式进行比较的话,上述分析师表示,“前者的优势在于私域流量能够更好地进行用户沉淀、患者管理、后续价值开发以及对各业务板块的强管控;后者的优势在于模式更轻、规模更大。”
业务模式或难形成独有护城河
据悉,2020年O2O医药市场规模约140亿元左右,其中叮当快药当年收入在15亿元-20亿元左右,市占率约为13%。要想快速提升收入规模,获得更高估值,叮当快药还需要更加努力。
叮当快药在“检”领域其实有过实践行动。今年1月底,叮当快药与华大基因合作,在叮当快药App上,针对部分一二线城市率先推出核酸检测预约及专业护士上门检测服务。
在“险”领域,叮当快药与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合作推出“互联网问诊保险”,希望打造覆盖常见多发疾病及对症药品的百万医药保险产品,解决用户日常病痛不便去医院就诊的痛点。
叮当快药在“医”上的动作并不多。2018年,其曾与医联展开战略合作,对外称“拥有50万实名认证医生和2万签约医生”的医联将为其提供医生团队、互联网医院资质等医疗服务资源。但一位知情人士在6月21日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叮当快药与医联的合作主要是在药品上,在医生资源层面并没有合作。”对于该说法,叮当快药并没有给予回复。
“在医、药两方面,近几年很多互联网医院、医药电商平台都已经在做。在快速检测和保险方面,叮当快药都是与检测公司、商保公司合作,后者与互联网医疗公司的合作并不具备排他性,美团、饿了么、京东这些O2O平台公司未来同样有机会与其合作,发展类似业务板块,而且这些O2O平台拥有更大的流量。”上述分析师表示,“因此,'医+检+药+险’业务模式并不会成为叮当快药独有的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