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天道涨智慧,丁元英的酒后真言你get到了什么?说说我的解读
首先,我们顺着丁元英的思路聊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遥远的救世主》出版于2005年,豆豆借丁元英之口对传统文化的这一番论述在当年很有前瞻性,但是放在当下这个概念就有些模糊,表述的不够清晰。
我们放眼纵观中华文化发展的历程,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非常辉煌灿烂的时刻,特别是唐宋时期,中国的四大发明有三项发明都出自南宋,宋朝的数学、天文、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都领先于世界;长久以来在国际贸易上,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为我们奠定了丰厚的经济基础,这都体现了我们民族的认知水平。
在两仟多年封建帝制统治下,为了统治者的需求,传统文化被人为地扭曲。比如:我们很熟悉的三纲,孔子讲的三纲是臣子要有做臣子的样子,君王要做君王的样子,夫要有夫的样子,妻也要有妻的样子,就是每个人都应该做自己该做的样子,但是到了西汉时期董仲舒为了迎合汉武帝的统治,将三纲改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也就像丁元英说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逐渐形成了“皇恩浩大”的文化,也就是统治者采用的“愚民”政策。这种文化不以探求事物的本质规律为主导,所有人只要听命于皇上,等待皇恩浩荡,就像丁元英说的等待救世主,等待被救赎。
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明朝后期,由于党争,主要是东林党和宦官魏忠贤之间的争斗,国力急剧衰退,各行各业萎靡不前。到满清入关后,统治者对科学技术极端不重视,陶醉于天朝上邦的假象中,极端表现就是乾隆皇帝封关锁国。我们再来看看同一时期的西方国家,通过大航海和工业革命,西方国家已经蓬勃发展起来,工业、科技、军事水平远超于我们。乾隆之后不到百年我们就经历了鸦片战争。八国联军寥寥几万人就将我泱泱中华,天朝上邦打得惨不忍睹。国人彻底被打懵了,这才明白原来世界是这样子。国人从原先的盲目自信变得失去自信,无所适从。
新文化运动开始后,仁人志士全盘引进西方文化,全面否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这显然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新中国成立进入改革开放后,我们的重心又放在经济建设上,着急改变落后于西方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差距,对传统文化疏于思考和重视。近些年,我们的经济发展上去了,这才有精力开始重新审视和思考我们的传统文化。
对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精华部分我们必须传承发展,并不断更新,让他适应时代的发展;对于传统文化的糟粕的表现我们必须文诛笔伐,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和人血馒头。
进入十八大以后,党中央对经济文化工业农业生态等各方面精准治理,让传统文化又一次焕发青春,为民族振兴提供坚定的文化基础,就像丁元英所说的,这时候的文化提升到探求事物的本质规律上来,又好象回到了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的时代,儒释道文化熠熠生辉,很多高知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认知和看法,都在为我们的民族振兴夯实基础而奋斗。
接下来我们再说说韩楚风请丁元英喝酒。丁元英柏林归来,韩楚风请他喝酒说是为了三桩事,但其核心就是两件事,财富和权力。私募基金一把韩楚风赚了188万马克,这笔巨款让他对丁元英感恩戴德,同时他也希望丁元英回国后重操旧业,自己跟着发财,但丁元英很快就打破了他的幻想。
正天集团总裁病逝,留下遗嘱提名韩楚风为总裁候选人,但企业里两名副总裁才是名正言顺的总裁候选人,韩楚风觊觎总裁之位,但仅有原总裁遗嘱是远远不够的,孔子有言:“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韩楚风在争与不争中犯了难。
丁元英作为局外人,将这件事情看得非常透彻,韩楚风竞争总裁之位资历不够,就算他勉强上任,会很快成为众矢之的,反而为两位副总裁趟平了道路。
人事即政治,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有斗争的地方就有政治。两位副总裁相争是必然,这是客观规律。现实生活中追逐权利的人也不少,很多人为此不择手段,在威信力和自身能力不足的情况下盲目参与竞争,其结果必然是一败涂地,韩楚风此时就处于这样的位置。丁元英这番话还有一层意思,两位副总裁在争权夺利的同时,必然会忽略正事,集团的利益必然受损。而韩楚风则在此时踏实做正事,建立公信力,树立威信,那么此时他出任总裁一职将是名正言顺,顺理成章。比如伟大转折中的毛泽东,主席刚开始并不是党中央的主要负责人,在革命进程中,主席的能力逐渐多数人认可,慢慢走上主要领导人岗位。
从这里我们看出来,符合事物本质规律的文化才是真正的文化,封建帝制对文化的曲解终究会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现在又回到百家争鸣时代的本源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