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与上海的区划调整,当年的10个县,为何分给了上海市?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区划调整的故事,例如建国初期河北省与河南省、安徽省与河南省之间的区划调整。今天,我们聊聊江苏省与上海市之间的区划调整,当年,江苏省下辖的宝山县、川沙县等10个县,划入了上海市管理,从而形成了上海市现在的区划格局。今天,我们就聊聊关于10个县的区划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聊聊我国东南地区。在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但是历经了魏晋南北朝以后,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向南方转移。到了隋唐时期,我国南北双方的经济比重几乎相当。在宋朝统治时期,连宋朝高官们也承认“朝廷财富,实仰东南。”当时,江南各地区非常富裕。13世纪,北方的元朝崛起以后,先后消灭了南宋、大金国、西夏国等一系列政权。

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庞大的帝国,不过,由于东南地区至关重要,为了更好的管理东南地区,元朝甚至直接修改了大运河的航道。由于疆域面积辽阔,唐宋时期的州县两级区划,对于元朝来说并不合适。尤其是面对全国密密麻麻的州县,元朝根本忙不过来。因此,元朝结合了宋朝23路、金国行尚书台的经验,推出了行省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

顺便说一点,我国很多省份的名称都起源于宋朝,例如荆湖北路、荆湖南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等等。元朝行省建立以后,各方面的问题很多,管理机构太简单,而且区划太大。因此,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以后,在元朝行省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和细化。由于明朝拥有南北两个都城,因此,形成了南北两直隶一十三省的区划格局。

当时,北直隶包括了河北省等地,南直隶则包括了江苏省、安徽省。其中,苏州府和松江府,承担了全国十分之一的赋税比例,甚至超过了很多西南、西北的省份。朝廷在苏州、松江设立了苏松道,这是一个正四品的官职。但是在吏部的重要程度,超过了很多省份的巡抚和布政使。

17世纪,清朝确立了自己的统治以后,南直隶的地位下降,更名为江南省。江南省的面积太大,到了康熙皇帝在位的初期,又把江南省拆分为江苏省和安徽省。当时,上海县隶属于江苏省松江府管理。按照当时的格局,上海县并不起眼。但到了清朝统治的后期,西方列强对清朝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清朝不得不开放了各种通商口岸。其中,就包括上海。

西方列强在上海设立了一系列的租界,例如法租界、日租界等等。上海地区的经济持续发展,尤其是历经了几十年发展以后,20世纪初期,上海市已经崛起成为全国数一数二的城市。不过,此时的上海仍然隶属于江苏省管理,由上海道负责管理。1912年,清朝灭亡以后,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阶段。各路军阀忙于混战,根本无力调整各地区的区划。

1928年,上海市与江苏省分家,被提升为特别市。当年的特别市,相当于现在的直辖市,不过并不完全一样。一转眼到了建国之初,处于管理大城市的需要,我国设立了10多个直辖市。除了北上天重之外,沈阳、武汉、广州等城市,都被临时提升为直辖市。进入50年代前期,随着战争彻底结束,我国进入了战后重建和发展建设阶段,一系列重要项目陆续铺开。

过于复杂的区划,反而不利于经济建设。1954年前后,包括重庆市在内,大部分直辖市都被撤销。只剩下了北京、天津和上海,当时的直辖市,管辖区并不大,仅仅下辖了市区和郊区。50年代前期,上海市的管辖区,只有600多平方公里,大体上只有现在的十分之一。

上海市的外围,则是江苏省松江专区。这样的情况在河北省同样存在,北京市的外围,有一个隶属于河北省的通县专区。天津市的外围,有一个隶属于河北省的天津专区。从上海徐家汇向西,用不了多久,就是松江专区的管辖区。由于自己的管辖区太小,很多项目和工程,根本就无法铺开,限制了经济发展。因此,1954年和1956年,上海市先后2次提出扩大区划。

当时,上海市建议把江苏省松江专区下辖的嘉定县、宝山县、上海县和川沙县,划入自己管理,还出现了“嘉宝上川”的说法。不过鉴于各方面的原因,这一要求暂时没有通过。到了1958年,随着上海市一系列重要工程的建设,区划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因此,1958年3月,宝山县、嘉定县、上海县被划入了上海市管理。

换而言之,上海市要求划入的4个县,已经划入了3个。仅仅半年以后,江苏省南通专区下辖的崇明县,和苏州专区下辖的奉贤县、青浦县、南汇县、松江县、川沙县,总计7个县划入了上海市。上海市的管辖区,扩大到了6000平方公里以上,相当于管辖区扩大了10倍。就在同一年,鉴于下辖的各个县,已经全部划入了上海市,松江专区被撤销。

10个县划入上海市的初期,仍然是各个县的名称。后来,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上海市下辖的各个县,陆续更名为区。不过,一些老人的观念,仍然改不过来,把进入上海市区,称之为“进城。”关于我国各地一系列区划调整的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