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道,“孟宗哭竹”的孟宗是京山人!

孟嘉堰的故事
尔也
二十四孝里有一个"哭竹生笋"的故事。三国时候,吴国有个少年叫孟宗,父亲早年亡故,母亲年老病重,郎中嘱用鲜竹笋做汤,可以治愈。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吱吱吱”的地裂声,只见地上抽出了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人有诗云“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从此“孟宗哭竹”的孝行故事家喻户晓。
大名鼎鼎的孟宗是什么地方人呢?待我慢慢道来。
孟宗以后出仕吴国司马,死后下葬于武昌新阳县,也就是现在的京山县,他的后人亦安家于此。可能是“孝心感动天地”,抑或是祖坟埋在了风水宝地,从此孟家如瓜瓞蔓延,英才辈出。他的曾孙东晋有名的大才子孟嘉,即陶渊明的外祖父,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可能大家不相信京山竟有这等好事吧?请看南庄贡生易本爌于道光年间编撰的《京山志余》里《孟嘉堰》一文的记载:

邑东南四十里青山之麓,为孟家湾,有孟家堰在焉。相传为唐孟郊故里,以《京山志》采孟郊《京山行》诗也。予考《陶靖节集》所载《晋长史孟府君传》云,“君讳嘉,字万年,江夏鄂人也。曾祖父宗,以孝行称,仕吴司马,葬武昌新阳县,子孙家焉,遂为县人也。”按今京山县治,系新阳故城。在南北朝,宋置新阳县,属竟陵郡,齐因之。晋时无新阳县之名,陶公殆以刘宋为讳耳?则孟家堰之为孟嘉堰也确矣。故书诸不以志之。

再请看陶渊明的《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里对这一史实的记载:“君讳嘉,字万年,江夏鄂人也。曾祖父宗,以孝行称,仕吴司空。祖父揖,元康中为庐陵太守。宗葬武昌新阳县,子孙家焉,遂为县人也。君少失父,奉母二弟居。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第十女,闺门孝友,人无能间,乡闾称之。”

易本爌所引资料来源于陶渊明的《传记》,根据这一记载,孟氏一族属京山人无疑。
编撰《京山志余》的易本爌先生是易本烺的堂兄,是个十分严谨的人,他对家乡的“孟家湾”就是“孟郊故里”之说的态度是暧昧的。孟郊本是唐朝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只不过某年从关中到竟陵,拜访老朋友复州太守卢虔时路过京山,写下了《京山行》等十首诗,《京山志》曾予采录。有人以此证明孟郊为京山人,这是东拉西扯,可谓荒唐。虽然没有提出批评,但字里行间可看出作者持否定态度。
而孟宗“葬于武昌新阳县”,是陶渊明为其外祖父所撰的传记中的“白纸黑字”,为什么“故书诸不以志之”呢?作者认为是“陶公殆以刘宋为讳耳?”“讳”什么呢?因为人们大都知道陶渊明是生活于东晋的大文学家,而南北朝刘宋时才置新阳县,“晋时无新阳县之名”,怕惹“前朝说了后朝事”之嫌,故大都不“志之”。所以近2000年来,人们只知道孟宗、孟嘉是“鄂人”,却不知道是京山人。
其实陶渊明是生活于东晋,死于刘宋朝。对这一点大多数人都忽略了。请看,陶渊明:出生于东晋兴宁三年乙丑(365),卒于南北朝刘宋元嘉四年丁卯(427),享年62岁。他在刘宋朝生活了7年,为外祖父撰写《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估计正在这7年间,7年时间内朝廷建置一个新阳县有什么稀奇呢?孟嘉生活的时代是东晋朝,当时京山地区属西汉建置的云杜县,隶于江夏郡。
据康熙《京山县志》知县吴游龙所撰的《京山沿革》记载:“……其后吴分江夏立武昌郡。”看来当时的云杜属吴国的武昌郡管辖,以后皆“因之”了。到陶渊明为孟嘉作“传”的时候,“云杜”已变成了“新阳”,作者必然以当时新地名称之,故有“葬于武昌新阳县”之说。由于这一“忌讳”,就将历史真相给“讳”没了。尽管如此,但作者依然坚持“孟家堰之为孟嘉堰确矣”。
易本爌对“孟嘉堰”之说为什么如此肯定呢?“家”与“嘉”谐音,他弃“家”而就“嘉”,并且还说“孟嘉堰确矣”,想必是有依据的。因为他生于斯长于斯,对“嘉”的由来肯定清楚,是来源于文字资料,还是乡民的口头传诵,这就“死无对证”了。但作为编“志书”文史学家,保留历史的真实是最起码的素质,相信作者不会如当今的无耻文人瞎编乱造。
由于时代久远,孟家的人个个优秀,早已迁出外地,孟家湾也不知毁于何年,但“孟家湾”和“孟嘉堰”的名字一直保留至今,可见历史的传承多么顽固。这与毁于“秦火”的《诗经》,靠人们的口头流传得以保存下来极为相似啊!
“孟家湾”和“孟家堰”在哪里?在南庄村5组,即“南庄六易”的老家“南庄上”东南100余米,一个三面靠山的荒山野洼,人们习惯的称这里为“孟家湾子”。正因为距离作者家乡很近,他熟悉情况,博览群书时发现了这一宝贵的线索,便摘录下来,结合当地传说或者族谱等资料予以了考证。否则,孟氏家族的籍贯,将永远淹没于历史的荒草丛中。
为此,笔者采访了年近八旬的老朋友、南庄村的退休教师方同仁先生。他说,那个地方是个狗不拉屎的孤山野洼,人们都呼为“孟家湾子”,从没见过有房子,连“瓦碴子”都没有一片。上世纪60年代,大队在那里办了一个石灰窑,方先生在那里干了很长时间。有人问他“在哪里出'外工’?”他总是说“在孟家湾子烧窑”。本来烧石灰窑不需要水,但十多人长年累月在那里工作生活,生活用水是不可少的,那里一无河流二无泉水,估计水源来于当时残破的孟嘉堰。方先生还说,那个洼里还能依稀看见废弃了的田埂,可见当时这里是有农田的,孟嘉堰就是这几丘田的灌溉水源。
由此看来,1800余年前的孟氏家族确实在这里生活过,也风光过。然而历史的变化就是如此诡异,当年的豪门大宅,亭台水榭,花园别墅竟被无情的岁月涤荡的无影无踪了,好在被战火风烟封杀不了的一代一代的“口口相传”,为易本爌寻踪觅迹保留了一丝历史真实的划痕。
东晋孟家最风光影响最大的人物是孟嘉,现在引述几段关于孟嘉的精彩故事,以便大家了解一下近2000余年前这个孟家的辉煌。
孟嘉(公元322—400年),字万年,东晋时人。公元334年起,历任东晋庐陵从事、安西大将军功曹、江州别驾、巴丘令、荆州刺史参军,345年奉使进京,兵部委以尚书删定郎,后调任从事中郎、长史。公元400年,卒于家中,享年51岁。孟嘉出身名门,满门俊彦。曾祖父孟宗是三国时吴国豫章太守,官至司空,曾以行孝著称于世,《二十四孝》中有“孟宗哭竹冬生笋”的故事,孟宗死后葬武昌新阳县,子孙遂以新阳为家;祖父孟揖,元康中为庐陵太守;弟弟孟陋,是著名的学者和隐士,著有《注论语》一书;岳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被封为长沙郡公。孟嘉为陶侃第十女婿。后来孟嘉的第四女儿又嫁给陶侃之孙陶逸,生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可见陶孟两家当时是互相通婚,姑舅连亲。
孟嘉学识渊博,才思敏捷,风流倜傥,潇洒儒雅。他幼年丧父,但很有修养、胆量和才华,年轻时就很受同辈人的尊敬。东晋初年,中书令庾亮出镇武昌(今鄂州)兼江州(今九江)刺史,闻当地才子孟嘉之名气,召他为从事,佐理军务。在衙门中孟嘉平易近人,没有架子,说话办事很随和。一天孟嘉巡视回来,庾亮传见他,问及庐州的风俗及利弊得失,孟嘉坦然回答:“我不知道,这事还得回去问问随从官员。”庾亮以拂尘掩口笑着对他弟弟庾翼称赞说:“孟嘉的确是一个有德行的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还有一次庾亮的朋友太傅褚裒过访江州,庾亮设盛宴招待,遍请江州大小官员及名人贤士作陪。褚裒也久闻孟嘉才名,只是未曾谋面。便问道:“久仰江州才子孟嘉,不知今日是否出席?”这时,因按官爵排座次,孟嘉的座位离主位和客位都比较远,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庾亮有心试试老朋友的眼力,便笑道:“他今天在座,你看看能否认出他?”褚裒扫视全场,拈须略一沉吟,指着远处的孟嘉道:“若非在下老眼昏花,这位气度不凡、与众不同的后生,大概是孟才子吧!”庾亮见老朋友能在衮衮诸公中一眼认出孟嘉,十分高兴,从此更加器重孟嘉了。
庾亮死后,征西大将军桓温继任江州刺史,他见孟嘉待人谦逊而正直,很是看重他,便任命他为参军。孟嘉非常喜欢喝酒,即使喝过了量也不会失态,而是借着酒兴抒发情怀,旁若无人。有一次,桓温问他:“酒有什么好,你那么嗜好?”孟嘉回答说:“明公还没有得到酒中的真趣。”一年的九月初九重阳节,桓温带着属下的文武官员游览龙山,登高赏菊,并在山上设宴欢饮,桓温的四个弟弟和两位外甥都列席。当时大小官员都身着戎装。山上金风送爽,花香迷人。突然一阵秋风扑面吹来,竟把孟嘉的帽子吹落在地,但他一点也没有察觉,仍举杯痛饮。桓温见了,暗暗称奇,以目示意,叫大家不要声张,看孟嘉有什么举动。但见孟嘉依然谈笑风生,浑然不觉。又过了很久,孟嘉起身离座去上厕所。桓温趁机让人把孟嘉的帽子捡起来,放在他的席位上。又命人取来纸笔,让咨议参军太原人孙盛写了一张字条,嘲弄孟嘉落帽却不自知,有失体面。写好后让桓温过目,桓温觉得很有趣,想乘酒兴调侃他一番。便把纸条压在帽子下。孟嘉回到座位时,才发觉自己落帽失礼。但却不动声色地顺手拿起帽子戴正。又拿起字条看了一遍,即请左右取来纸笔,不假思索,奋笔疾书,一气呵成一篇诙谐而文采四溢的答词,为自己的落帽失礼辩护。桓温和满座宾朋争相传阅,无不击节叹服。后遂用“龙山落帽“”孟嘉落帽”称扬人的气度宽宏、风流倜傥。
345年,孟嘉奉使进京,兵部委以尚书删定郎。孟嘉不谢官,也不就职。晋穆帝司马聃久闻孟嘉才名,赐见东堂。孟嘉不想见,以足疾不便拜见为由推辞,皇帝只好下诏派人扶着他晋见。此后,他调任从事中郎,稍后任长史。孟嘉很爱读书,如果读书有了心得,内心喜悦,就驾车到龙山,登高望远,把酒临风,直到天色昏暗才痛饮而归。孟嘉也是非常热爱自然的。在任长史时有一次他的上司桓温曾问他,为什么音乐弦奏不如管奏,管奏不如口唱?他回答说:那是一个比一个更接近自然的缘故。公元400年,孟嘉病逝,享年78岁,据说葬于阳新县。为什么没有归葬于京山老家?这就无法考证了,是不是将“新阳”误写成“阳新”了呢?
孟嘉的历史影响是巨大的。这种影响分两个方面,一是对外甥陶渊明的影响。陶渊明虽然出身名门,但到他父亲一代,家势衰落。他八岁丧父,十二岁庶母病逝,只得与生母孟氏和同父异母妹妹三人相依为命。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他不仅像当时一般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学了儒学《六经》和文、史及神话之类的“异书”,同时接受了儒家、道家两种思想影响,培养了“猛者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两种不同的志趣。这时孟嘉虽已去逝,但陶渊明通过母亲对外祖父为人处世了解得非常透彻。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遗风。学者逮钦立说:陶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这在陶渊明的诗文中可以得到印证。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他在《五柳先生传》中描述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他还在《饮酒二十首并序》(十四)诗中云:“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由此可见他的读书、饮酒习惯跟外祖父确实如出一辙。陶渊明对其外祖父孟嘉是非常敬佩的,母亲去逝后,为纪念母亲,他专门为外祖父作传,即《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以称道的口吻论述了外祖父孟嘉很多逸事。陶渊明后来成为著名隐士和田园诗人,可以说与外祖父是很有关系的。
另一方面是孟嘉对后世文人的影响。“孟嘉落帽”,被传为重阳佳话。许多著名诗人在重阳诗中都提及过。如李白《九日龙山饮》诗:“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杜甫《九日》诗:“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宋祁《九日置酒》诗:“邀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辛弃疾《玉楼春》词:“思量落帽人风度,休说当年功纪柱。”康与之《重九词》:“落帽孟嘉寻箬笠,漉巾陶令买蓑衣。“京山诗人易本烺在《京源寺晚饮王屈二生》一诗中也引用了这一典故“言指京源路,秋风落帽斜。金牛泉绕带,白马寺临花。屈子骚情远,王郎酒兴赊。儿童齐拍手,客醉翰林家。”“秋风落帽”就是用的“孟嘉落帽”的典故。
易本烺是易本爌的堂弟,是著名的文史学家,他也定然知道“孟嘉堰”的由来,在诗中信手拈来这个家乡先贤的典故,多么接地气啊!
“桑梓历久远,白云苍狗间。”京山这块丰腴的土地,曾经孕育了多少叱咤风云的优秀儿女,由于多种原因,有些深深地陷入了历史的地层。我们有责任将诸如孟嘉者挖掘出来,为京山添光加彩。
2021.6.21.

(0)

相关推荐

  • 阳新历史名人:东晋第一名吏孟嘉

    一.人物简介 孟嘉(公元296-349年),字万年,东晋时期江夏阳辛(今湖北省阳新县龙港镇富水)人.334年起,历任东晋庐陵从事.安西大将军功曹.江州别驾.巴丘令.荆州刺史参军,345年奉使进京,兵部 ...

  • 大隐的缺席 ——陶渊明不入《世说新语》原因辨析

    . 大隐的缺席 --陶渊明不入<世说新语>原因辨析 作者:范子烨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25日 13版) . 在六朝时代姹紫嫣红的文学景观中,刘义庆主编的<世说 ...

  • 举杯新阳

    *** 干 杯 新 阳文/格林子夜的钟声 倒数着响起跨越旧与新的时空荧屏赶超着春的舞步酿造年代的葡萄酒将我的心樽酌满而我昂首举杯托起旭日的通红

  • 孟宗哭竹

    孟宗哭竹 三国时候,吴国有个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便去世了.从此,母子俩相依为命. 孟宗一直很孝顺他的母亲,对母亲侍奉有加.母亲年纪渐渐大了.有一次,母亲病得很厉害,很想吃鲜笋做 ...

  • 孟宗哭竹孟母封“鲜洲”

    孟宗哭竹孟母封"鲜洲" "孟宗哭竹冬生算,王祥为母卧寒冰."这是(二十四孝>中的-段孝子典故."没有想到这 个脍炙人口"孟宗哭竹&qu ...

  • 二十四孝故事:哭竹生笋,孝子孟宗扶竹而哭生嫩笋

    假如让你抱住一片竹林哭,你有本事哭出一片嫩笋吗,如果不能,那么就来看下二十四孝故事之一,哭竹生笋的故事吧.孝子孟宗母亲生病想吃嫩笋,但在寒冷的冬天哪里会有嫩笋,孟宗扶竹而哭,孝心感动天地,竹林中竟然生 ...

  • 17、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期江夏人,年少的时候父亲就早早就去世了,只有年老体衰的母亲和他相依为命. 一日母亲深感不适,经过求医问药,得知用新鲜的竹笋做汤就可以医好母亲.因为正值寒冬,根本就没有鲜笋,小孟宗非常希望母 ...

  • 小学生古文100篇㈨| <卖身葬父><哭竹生笋><怀橘遗亲><闵子骞><陶母责子>

    41. 卖身葬父 汉董永,家贫.父死,卖身贷①钱而葬.及去偿工,途遇一妇,求为永妻.俱至主家,令织缣(jiān)②三百匹乃回.一月完成.归至槐阴会所,遂辞永而去. 字词解释 ①贷:借出或借入,这里指借 ...

  • 一曲红楼梦已旧!怀金悼玉谁人见?还泪哭竹只自知

    题:一曲红楼梦已旧!怀金悼玉谁人见?还泪哭竹只自知! 文/姜子说书 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 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 ...

  • 赵丕鼎:《孟中哭竹》第6集

    请在wifi下收听,土豪随意 大本曲<铡美案>全本 大本曲<梁祝>(老本)全本 大本曲<王素珍观灯>全本 大本曲<辽东记>全本 大本曲<韩顺龙&g ...

  • 赵丕鼎:《孟中哭竹》第5集

    请在wifi下收听,土豪随意 大本曲<铡美案>全本 大本曲<梁祝>(老本)全本 大本曲<王素珍观灯>全本 大本曲<辽东记>全本 大本曲<韩顺龙&g ...

  • 赵丕鼎:《孟中哭竹》第4集

    请在wifi下收听,土豪随意 大本曲<铡美案>全本 大本曲<梁祝>(老本)全本 大本曲<王素珍观灯>全本 大本曲<辽东记>全本 大本曲<韩顺龙&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