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悟坛经11:为何“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不能染即是见性?”

惠能于广州法性寺开东山法门后,一日,韦使君请惠能大师讲法。惠能大师讲法的内容中,有这么一句。《坛经》中如此记载:

惠能曰:“…若开悟顿教,不执外修,但于自心常起见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

当初神秀费了千万思量作偈“身是菩提树”,五祖弘忍大师说“未见性”,说神秀还只是个门外汉。这里的“见性”即是佛性。那惠能大师这句话里的“见性”成佛,何以看似很简单?

原本大道至简!

凡夫即佛,烦恼亦菩提。凡夫、佛,烦恼、菩提,它们的本性没有区别,有区别的是“正见、妄见”。起正见,就是佛,体现的是菩提智慧;执妄见,就是凡夫,执念的是烦恼痛苦。

正见何以就是不染?

一盆清水,凡夫会认为这水“干净”,然后用来洗手上的泥土。洗完后心中会起这样一个观点:水“脏”了,手“干净”了。这个观点就是妄见。因为那盆水,并没有脏。让其安静的放在那里,洗在水里的泥土就会慢慢地沉下去,水的清澈的本性又显现了出来。盆里的水,还是清的。水的本质仍然是干净的。

凡夫为何会认为盆里的水脏了?就是因为“著境”了,被看到的现象“迷惑”而没有悟。凡夫执着于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种种现象所迷惑,在自己心中生了“相”,陷入到了“相”中走不出来,因而在心中生出了若干“妄见”。如同那盆子里水,洗掉了手上的泥土后,便感觉水让泥土沾染了,生出了“不净”的相。

人的心里亦是如此。自心常起正见,不会被外境迷惑,因而此心不染,就是见性成佛。自心被妄见所迷,就是被外境所沾染,烦恼不断,因而是凡夫。

惠能大师因而讲道:“善知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