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奇门遁甲》的人为什么容易“呆”?知道的人很多,但精通太难

传说在远古时期,黄帝大战蚩尤,梦中受到仙女感召,获得《龙甲神章》,里面记载了很多关于如何行军打仗遣兵调将的兵法,也就是“遁甲”,后来大禹治水,得了“奇门”,这就是最原始的奇门遁甲。

到了西周的时候,姜尚开始整合这两门学问,最后到了汉代“谋圣”张良手里的时候,此书就被定型为九局了。很多人觉得《奇门遁甲》与《周易》很像,其实不然,周易表现的多为“理”,而奇门遁甲的表现则多为“术数理”这三门组合在一起。

有一个说法,就是学《奇门遁甲》的人,容易呆,这其实是有原因的。

就像是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样,很多人刚学习一门手艺的时候,急于求成,就像奇门遁甲,刚开始学着急功利的话,很容易栽在起局上面,很多人脑子一天到晚想到的都是九宫格,太过于专注的话,是对外界的反应自然就变慢了。这就跟以前的“书呆子”是一个道理。

那么奇门遁甲到底说的啥?

简单来说其实就是时空框架。

从一个时间的角度上来说,奇门遁甲是四时八节与六十甲子组成的。四时就是咱们民间所说的春夏秋冬四个时节,而八节代表着导致气候变化的两至、两分、四立刚好为数是“八”并包含了二十四节气,故民间以“四时”、“八节”代表二十四个节气。

精通奇门遁甲的三人

在谈奇门遁甲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神秘的河图、洛书文化

在传说中,伏羲时代,黄河上出现了一匹龙马,马背上有五十五个黑白点,这就是河图。

河图

而大禹治水的时候,有一只神龟背负着一张神秘的图出现在洛水,这图就是洛书。

洛书

不管河图、洛书是否真实存在过,但它揭示了我们的前人认识宇宙的信息、密码:认为河图中的五十五个黑白点是天地之数,因为从一到十的总和刚好五十五,被称之为大衍之数;

河图中出现的这五十五个黑白点还有东西南北中方位,如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语,最后中间是中五,为土,数字是十。以后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洛书”就构成了四个正方位、四个偏方位,所谓“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之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九宫八卦图。

《周易》的时空观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时间起于子,终于亥,方位起于坎,终于乾,到了西汉的孟喜,把洛书与四时八节联系起来,形成了月建及十二消息卦,八卦的时空观建立起来了。

在《周易》的基础上产生的《奇门遁甲》就是继承了从远古的河图、洛书到西汉的孟喜建立的时间观念,从而形成了奇门遁甲的新的时间观:以“四时八节”为基础进行推演。

具体的操作程序是:把二十四个节气中的每个节气分解为上、中、下三候,一共七十二候,每候五天,那一年恰好是三百六十五天,对此,《烟波钓叟歌》云:

先须掌上排九宫,纵横十五在其中;次将八卦论八节,一气统三为正宗;阴阳二遁分顺逆,一气三元人莫测;五日都来换一元,接气超神为准的。

其实人与自然的研究,从咱们老祖宗的时候就开始了,最高级的研究,都是深藏在传统文化《道德经》《易经》里面。如果能运用《奇门遁甲》中的天人合一学说,从中吸取营养成分,就能贡献于人类,服务于社会,使人类和平,社会和谐。

精通奇门遁甲,于帝王政客,在文韬武略的基础上,能安邦定国;于商贾贸易,在准确把握市场的基础上,能博取厚利;于平民百姓,在日常百事中,指导决策,趋吉避凶。

奇门就像视觉嗅觉一样,是一种能力,学会了之后就可以多一个感官,随时随地都在用的,而不是那么刻意,看东西闻气味刻意吗?很自然就看到了闻到了,奇门也不刻意,心一动就知道要发生什么。所以不是大学还在学,是一辈子都在用。

就像是你走你的路,如果你的路上出现什么坑坑洼洼,你看不见就掉进去,事先看见了,就可以绕着走。

很多人对奇门遁甲之类的书籍感兴趣的,但是苦于没有基础,也不知道从哪里学起来,怎么办呢?

图解奇门遁甲从最简单入门的角度来告诉你术数理之间的关系。

书里面都是用最经典的例子来告诉你其中的秘密,简单易懂不说,图文相结合的方式让你一学就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