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您长寿!

以五福为代表的吉祥文化中,寿字纹占据重要的地位。对于生命的延续中国人产生一种不懈的追求,“长寿”成为古人追求的永恒话题,上至皇家贵族,下至平民百姓。
人们对于这种生命追求不仅是心中的美好愿景,还弥漫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寿字纹也就应运而生,成为一种使用频繁、变化最多的吉祥装饰纹样,被融入到中国的陶瓷、建筑、家具、服饰、刺绣、剪纸等中。
瓷器上的寿字纹
大明嘉靖年制   青花缠枝莲托寿字纹盖罐
明万历青花寿字纹罐
罐通体卵白釉,釉面光洁,釉下用青花料书写各体“寿”字,各个寿字之间用缠枝莲花相勾串。整个画面构图繁密却不杂乱,反而显得缠枝连连,寿字翩翩,洋溢着一副吉祥呈瑞的富贵气派。
清中期·料彩寿字纹海棠形笔筒
家居上的寿字纹
麒麟寿字纹交椅
麒麟寿字纹交椅
麒麟寿字纹交椅
图片源于微博:莆仙菇姌
古代寿字纹铁灯
古代寿字纹铁灯
图片源于:微博木居山坊
高索腰饰拐子龙牙板双龙呈寿字纹
荷包上的寿字纹
满纳八宝寿字纹荷包
晚清  黄色拉锁绣竹花卉寿字纹钱袋
服装上的寿字纹
清嘉庆  明黄色缎绣八团灯景寿字纹吉服袍
清嘉庆 明黄色缎绣八团灯景寿字纹吉服袍
清嘉庆 明黄色缎绣八团灯景寿字纹吉服袍
图片源于:微博谢璟宸
明嘉靖  剔红寿字纹八角漆盘
在古代社会,医疗、科技发展水平较低的年代,人们的平均寿命远低于现代人均寿命。在这短暂的一生中,或许还未来得及感受生活的美好就要面临生老病死的人之常情。因此,古人热衷于寻找长生不老的办法,如传说的晋哀帝修习断谷饵药以求长生、秦王寻觅灵丹妙药等故事。
明嘉靖青花莲托寿字罐
明嘉靖青花莲托寿字罐
明代早期海水寿字纹青花五孔插器
明代早期海水寿字纹青花五孔插器
粉彩寿字纹盖碗
粉彩寿字纹盖碗
粉彩寿字纹
晚清  青花锦地牡丹寿字纹大缸
寿字纹高脚洗
彩瓷  万花地洋莲寿字纹碟
新华字典中对“寿”的解释是:“年岁,生命”。以“寿”字进行组词的有:寿命、福寿、寿星、寿终正寝、寿比南山、延年益寿等,这些词语都表达了人们对生命的无限向往,寿字就是人们对“长生”追求的外在形式表现。
清·同治  青色八仙长寿字纹妆花缎
清·光绪 雪青色长寿字纹江绸
清·同治  青色八仙长寿字纹妆花缎
清·光绪 茶色地团双蝠金寿字纹妆花绸
清·光绪 品月色玉兰海棠金寿字纹妆花缎袍料
图片源于:微博康里无忌
寿字纹形式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寿字纹为:“团寿纹”“长寿纹”和“花寿纹”。
宣统 黄地绿龙寿字纹碗
宣统  黄地绿龙寿字纹碗
团寿纹又叫圆寿纹,因其造型圆润而得名。中国人文化中讲求的是团团圆圆,圆寿纹圆润的形状把“寿”字团成一体,线条也多为连续不断的弧线,寓意生命的绵延不断。
圆寿纹
长寿纹与圆寿纹相对应。长寿纹的“寿”字呈长形,借助其长条的形式表示生命的长久。
长寿纹
花寿纹相比于圆寿纹的长寿纹则是在组合上的搭配。花寿纹不仅仅有“寿”字,常常以寿字为主题,搭配具有吉祥如意寓意的人物、动物、植物等,与象征福气的蝙蝠、祥云、佛手、如意、龙等纹样结合,成为更具吉祥象征的纹样。
花寿纹
花寿纹
“寿”文化不仅仅只通过字体的形式来表达,与寿相关的图形也成为人们表达祝寿,追求幸福的心愿。
清乾隆 剔红雕群仙祝寿图桃形盖盒
清乾隆 剔红雕群仙祝寿图桃形盖盒
图片源于:微博西园雅集
古代社会中,古人除了采用积极的方法来应对死亡之外,精神的的期盼便成为人们重要的追求长寿的方式。“寿”文化做作为经典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寿纹样出现在生活中,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
明万历 织金无袖方领寿字纹罩甲
清光绪 雪青色缎绣月季金团寿字纹排穗宫衣
明黄缎绣八团双凤捧金寿字纹袷袍
竹月色缎地寿字纹褡裢荷包
竹月色缎地寿字纹褡裢荷包
竹月色缎地寿字纹褡裢荷包
图片源于:微博c北冥
清代青花寿字纹笔洗
清代青花寿字纹笔洗
清代青花寿字纹笔洗
图片源于:微博心笑51020
据史料记载,为纪念慈禧七十寿辰,光绪三十一年(1905)初造出双龙寿字光绪元宝。关于这枚元宝张炯伯在《广东省造银币》一文中写道:“惟本品因未纪年,殊难遽断,然观其图案,谐作福寿,环绕双龙,幕无英文,意含颂祝,大异常制。由此以推,成为纪念币之一种,专铸以祝慈禧太后七旬万寿者也。”可见慈禧对长寿的追求和渴望,也表现出寿字纹对古人生活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存较少的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寿文化由人的长寿慢慢演化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生生不息、坚韧拼搏品格的向往,也是对中华优良的传统文化的继承。
暨南大学肩负着为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地区培养人才光荣使命,“船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也为文化交流的桥梁”,船体厚实,富有文化承载力度,体现暨大的薪火相传、不断发展与时俱进。同时也寓意暨南大学扬起风帆,向海外传播中华文化的意念;同时标志的中心是图案化寿字的“南”字,传神地反映中华传统的文化。
暨南大学校徽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存较少的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寿文化由人的长寿慢慢演化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生生不息、坚韧拼搏品格的向往,也是对中华优良的传统文化的继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