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场信息量极为丰富的开局麻将(上)
《色戒》原著结尾:“吃来吃去四川菜湖南菜,都辣死了!” “告诉他不吃辣的好了。” “不吃辣的怎么胡得出辣子?”喧笑声中,他悄然走了出去。
张爱玲的绝大多数文章都非常注重首尾呼应,通过首尾呼应的设计使作品前后贯通浑然一体,从头到尾又可以从尾到头,结构优美回音袅袅。比如《半生缘》、《小团圆》、《金锁记》等均是如此,当然,《色戒》也是如此:《色戒》以“麻将桌上白天也开着强光灯”的麻将场景开篇,以“不吃辣的怎么胡得出辣子?”的麻将桌上对话收尾,通过麻将这个载体,完成了这一作品的首尾呼应前后映照。
李安在拍摄电影《色戒》时完全忠于这一首尾呼应的设计,以麻将戏开局,以麻将桌上的对话声结束。不仅如此,李安在这里又更进了一步,没有让麻将成为简单的摆设性的道具,而是通过增加设计麻将的具体对局内容,让这些麻将戏真正地活了起来,使这些麻将戏成为这部电影里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通过对牌局的设计推进了剧情的发展。这是李安在改编《色戒》中所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二次创作。
要说麻将戏份在电影《色戒》里有多重要、李安对这种改编设计有多重视,看一下片尾字幕中“指导老师名单”就能知道。在这个名单里,不仅有其他电影常见的“语言指导”、“演员训练”、“舞蹈老师”,而且出现了其他几乎所有电影里都没有出现过的“麻将指导”,说明这里的麻将戏绝不是简单的道具,一定大有文章。
(麻将指导是电影色戒中针对演员的四种指导之一)
以及,“麻将指导”李嘉茜的名字不仅出现在上面五个指导老师的名单中,而且还出现在“导演特别鸣谢”名单中,排在17个被致谢名单中的第三位,说明“麻将指导”李嘉茜对此电影做出了重大贡献,李安要特别致谢。
(麻将指导被导演特别致谢,排名靠前)
正如“麻将指导”李嘉茜所说的:“李安说片中麻将戏很重要,要把那种'牌局如情局’、尔虞我诈的味道,当成武侠片来拍,要我亲自设计。”电影《色戒》里的麻将戏可谓刀光剑影,牌场如战场。
于是,除了尊重张爱玲原作中的麻将戏首尾呼应外,李安在整部电影里增加了多局麻将戏,通过这多局麻将戏暗示、推进、映照出相关剧情,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色戒》又是一部通过麻将串联起来的电影。(此前曾经谈过,《色戒》是用钟表串联起来的,用电影里的电影串联起来的,用眼神串联起来的,多种串联,各有角度)
根据在电影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电影《色戒》一共先后嵌入了如下七场麻将戏:1)开局麻将,王佳芝摸到红中暗杠那次;2)在香港的第一场麻将,易太太摸到红中那次;3)在香港的第二场麻将,易先生喂牌给王佳芝、王佳芝留电话引诱易先生那次;4)在上海住在舅妈家时,王佳芝回家路过舅妈和朋友们打麻将;5)在上海住进易家第一天晚上,王佳芝陪坐在易太太身后看她们打麻将;6)在上海陪易太太等人打麻将,易太太随口说出易先生去南京出差了的那次;7)最后一幕,麻将桌上传来“不吃辣怎么能胡得出辣子呢”对话那次。
在这7场麻将戏中,除了第7场是只闻其声不见麻将外,其他6场均对麻将本身进行了拍摄。其中第4、5、6三场麻将戏没有展示具体的牌局,说明这三场麻将戏基本是陪衬性质的。第1、2、3三场麻将戏则分别对麻将牌局进行了特写拍摄,使这三场牌局内容成为重要的剧情内容。
在本系列前文里曾分别提到过这三场重要的麻将戏,其中在《王易二人在麻将桌上是如何心领神会勾搭成功的?》一文里比较完整地分析了第2场麻将,在《那天王佳芝摸到一副红中暗杠,心中一阵暗喜以为大事可成》一文里提到了第1、3两场麻将戏的部分内容。
在这重要的三场麻将戏里,第一场也即开局麻将又是最为重要的一场麻将戏,因为这是一场提纲挈领的麻将戏,几乎暗示了电影的全部内容。这场麻将戏的时长也最长,达到七分多钟,比另外六场麻将戏的时间总和还要长,说明这开局麻将戏的特别地位。尽管长达七分多钟,但是内容洗练简洁毫不累赘,之所以这么长又不累赘,是因为这场戏涵盖了非常丰富的内容,几乎是电光石火地通过麻将、语言、眼神你来我往见招拆招地斗了七分钟,文戏武拍,实在是过于精彩令人赞叹,非常值得认真分析一下。
要拆解这开局麻将,首先便要谈到这“开局”二字。电影的“开局”设计,是对“开局麻将”的重要铺垫。
在上文里曾经谈到,电影《色戒》的第一个镜头直接从一条狼狗的脸上特写拍起,给整个影片定下基调,这是整部电影开局的第一组镜头,送给了狼狗和特工们,说明这是以谍战为主题的电影,这是影片的一个定场镜头(Establishing Shot) 。但其实这个定场镜头还没有完,这个室外镜头在拍摄完重重特工后转向四个司机,并且是以先远景、后近景、再停留在四个司机的脸上、把四个司机的脸都拍得清清楚楚,这似乎在提示观众一个非常重要的暗示。
(四个站车边聊天的司机,远景)
(四个站在车边聊天的司机,近景,通过转头给全四个面对面聊天的人的全部面貌,包括原本应该是背对镜头的人)
与旁边警卫特工紧张兮兮的表情不同,四个站着抽烟聊天的中年男人看起来都比较轻松,说明他们不是正在工作的特工;身边停着四辆轿车,说明他们都是人车不离的司机。那么这四个人是谁的司机呢?是易先生、易太太的司机吗?并不是,一个都不是。因为易先生的司机老姚和易太太的司机老郭分别是下面这两个长相,上面给出了清晰面貌的四个司机里一个都不是。(上面导演特意给清楚这四个人的面貌,就是要告诉观众,他们不是易家的司机)
(易先生司机老姚)
(易太太司机老郭)
那么停在易家门口的四辆车四个司机是谁呢?合理的推测是有两个是来易家打牌的马太太和梁太太的,那另外两个司机又是谁呢?是隔壁长官的司机吗?有可能,不好说。
导演在这里的可能用意是,暗示观众这是一个多方博弈的故事(这也是重视麻将戏的含义),并且有隐形的不知根底的力量。到这里,这个定场镜头算是走完了(强调特工、多方)。
接下来镜头转到室内,从室外的四辆车、四个司机转到室内的四碗馄饨、四个打牌人身上,导演用“四”方这个概念把室内外的共同特点沟通了起来:这是一个多方博弈的故事。
端馄饨的女佣端了刚煮好的四碗馄饨上楼来,小姑娘虽然未施粉黛,但胸前也是鼓鼓的,走起路来摇曳有姿,符合雇主易部长的审美情趣。
进入房间里,王佳芝、易太太、梁太太、马太太一一露面,导演给出了全景也给出了特写。在这一部分,导演首先是非常忠实地还原了张爱玲笔下的麻将场景,还原到几乎一字不差。比如,首先是开篇提到的“麻将桌上白天也开着强光灯,洗牌的时候一只只钻戒光芒四射。白桌布四角缚在桌腿上,绷紧了越发一片雪白,白得耀眼。”
(白天开着强光灯,钻戒光芒四射,白桌布绑在桌腿上,白得耀眼)
然后是对王佳芝的容貌、衣着、装扮的特写,也几乎是与原著不差毫厘:“酷烈的光与影更托出佳芝的胸前丘壑,一张脸也经得起无情的当头照射。稍嫌尖窄的额,发脚也参差不齐,不知道怎么倒给那秀丽的六角脸更添了几分秀气。脸上淡妆,只有两片精工雕琢的薄嘴唇涂得亮汪汪的,娇红欲滴,云鬓蓬松往上扫,后发齐肩,光着手臂,电蓝水渍纹缎齐膝旗袍,小圆角衣领只半寸高,像洋服一样。领口一只别针,与碎钻镶蓝宝石的纽扣耳环成套。”(另注:对张爱玲文字功夫表达一下敬佩,这里“云鬓蓬松往上扫”这个“扫”字用得是真好)
(王佳芝胸前也鼓鼓的,符合易部长的审美情趣,也是原著里强调的)
其次是对另外两个太太衣着特征尤其是黑斗篷和金链条的描写,这一点也是完全还原了原著:“左右首两个太太穿着黑呢斗篷,翻领下露出一根沉重的金链条,双行横牵过去扣住领口。战时上海因为与外界隔绝,兴出一些本地的时装。沦陷区金子畸形的贵,这么粗的金锁链价值不赀,用来代替大衣纽扣,不村不俗,又可以穿在外面招摇过市,因此成为汪政府官太太的制服。也许还是受重庆的影响,觉得黑大氅最庄严大方。”(另注:再对张爱玲文字功夫表达一下敬佩,这里这个“不村不俗”用得是真好)
(黑呢斗篷,翻领下露出一根沉重的金链条)
原文又写:“易太太是在自己家里,没穿她那件一口钟。”但易太太当然是有这样一口钟的衣服的,电影后来的一个镜头(易太太说要出门看梁太太那次)就给出了这样的补充。
(色戒的服化道也是下了工夫的)
最后还有对墙上的假落地窗帘的忠实还原,也完全忠于原著:“房间那头整个一面墙上都挂着土黄厚呢窗帘,上面印有特大的砖红凤尾草图案,一根根横斜着也有一人高。周佛海家里有,所以他们也有。西方最近兴出来的假落地大窗的窗帘,在战时上海因为舶来品窗帘料子缺货,这样整大匹用上去,又还要对花,确是豪举。”(另注:再次对张爱玲文字功夫表达一下敬佩,这里这个“周佛海家里有所以他们也有”的这个“所以”用得是真好,逻辑清晰、词锋冷峻)
(窗户不是落地窗,但是整个一面墙上都挂了厚窗帘)
如上,李安在拍摄这场麻将戏时,可以说是完全遵从了张爱玲原著内容,基本上是100%地还原了张爱玲对这场麻将戏的全部描写。然后在此基础上,他要增加他的设计。
以上便是对《色戒》中麻将戏的整体地位、和开局麻将的外围情况进行了分析,以及谈完了张爱玲对麻将戏的素描。下面将进入李安设计的麻将戏,即李嘉茜所设计的麻将戏,会对李安通过镜头语言告诉观众的麻将戏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尤其是对麻将、眼神、对话三者之间的交互推进进行分析,就从她们的搬风开始(“搬风”是李安在麻将戏里增加的第一个动作)。具体内容,且看下回分解。
前文:
---------ph手记,欢迎批评---------
(非虚构的叙事、评论、研究、审美)
(备用号:PH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