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加 坡 印 象

(六)医疗

                                                               liuzhigang

一个国家的医疗水平和医保制度肯定是国民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提升普通百姓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让国民看得起病,接受最好的治疗,是以民生为本、有责任的国家长期以来的追求的愿景。

新加坡自建国以来,不但一直对医疗卫生领域非常重視,而且既有总体规划,又有持续投入,使得国民医疗保健水平获得可持续提高。尤其是2003年莎斯病毒,出现医疗紧张的情况以后,新加坡政府加大医疗卫生设施的投入和医务人员的培养,医疗卫生保健支出一度提升到GDP的5%,人均卫生支出为2800新元,比教育投资还高。

新加坡的医疗效率各种排名一直名列亚洲乃至世界前茅,其医疗卫生系统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评为亚洲最有效的医疗系统。WHO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佳医疗保健排名,新加坡排名亚洲第一,全球第六,日本第十。目前新加坡已有13家医疗机构获得国际联合委员会品质认证,占获得认证的亚洲医疗机构的三分之一。

美国权威杂志《新闻周刊》联合数据研究机构Statistia 2020年评选出全球最佳医院排名,新加坡中央医院排名亚洲第一,世界第八,国大医院排名第三十一。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新加坡中央医院:中央医院是新加波是一家最古老的医院,成立于1821年,至今200周年;也是规模最大的医院,目前有1万多名员工,每年接诊100多万名患者;还是一家教学医院,新加坡中央医院还是东南亚唯一一家全面的多学科癌症研究中心,是一家拥有40多个临床学科的三级转诊医院。2010年,医院获美国护理资格审查中心(American Nurses Credentialing Center)颁发的Magnet认证,是亚洲第一家获此殊荣的医院。

在全世界最长寿的五个国家中,新加坡排名仅次于日本、西班牙,超过了瑞士、韩国。而这些国家唯有新加坡处于赤道地带,天气常年炎热,新加坡能跻身全球人均寿命前三,做到很不容易。

新加坡的医疗效益之所以如此之高,与其整体密集覆盖布局医院诊所有关。目前新加坡有15家公立医院,其中包括6家急性综合医院,一家妇幼医院,一家精神病医院,此外还包括6家国家专业中心和一家多学科医疗中心,还有21家私人医院和专科诊所。此外,每个居民区还有社区医院,可为康复期病人以及无需前往综合性医院就诊的老人提供及时的医疗保健服务,市民都可以在就近获得最快最好的治疗。如果是突发重病或意外事故需要去大医院治疗,其急救也非常高效,打电话叫救护车百分之九十都能在10分钟内到达,大量心脏病和重伤者能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抢救。城市的公共场所如地铁站、商场等人流密集之地,都配置了心肺复苏器等设备,突发病患大多也可得到及时救治。

新加坡非常重视先进医疗设备的投入,是亚洲第一个引进美国“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DaVinci Surgical System)的国家,还通过引用磁共振聚焦超声手术系统,成为东南亚首家无需开刀治疗子宫肌瘤的国家。同时,新加坡的亚太医科中心2018年最新引进立体成像B超和目前西门子最先进的MRI核磁共振,是亚洲第一台,可以进行最精密的早期癌症筛查,并真正做到无辐射。在2020年,新加坡将会有第一家质子治疗中心为癌症病人提供治疗,未来将会有总共3台。小小的新加坡,就拥有三台质子治疗中心,不难看出国家在医疗方面的投入之大。

新加坡的药物引进注重与时俱进,与世界“接轨”。常常会在第一时间引入世界上最先进的药物,让普通市民能吃上最先进、最有效的药。在新加坡,从来没有患者因为买不起最先进的药而耽误治疗。同样本着让老百姓看得起病、吃得起药的目的,很多药如抗肿瘤药物和预防肿瘤的疫苗,也是第一时间引进,譬如治疗癌症的靶向药,只要有美国权威机构的认证,他们都会迅速引进。又譬如HPV疫苗(子宫颈癌疫苗),从2006年美国默沙东上市世界上第一支可以预防癌症的疫苗上市,新加坡(还有香港)就与美国同步上市了这支HPV疫苗,大大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而在我国,2009年才开始进行HPV疫苗的临床试验,过了许多年,还迟迟未批准HPV疫苗上市,而这漫长等待,将可能导致每年几万宫颈癌新发病例。听说国内很多有钱人,会花大价钱去香港注射HPV疫苗。等到2018年4月28日获批上市,庞大需求人群等来的是一针难求的窘况,于是又催生了乱象丛生的假疫苗事件,无形之中更拉开了与发达国家医疗水平的差距。

新加坡凭借其一流的医疗水平、显著的治疗效果和闻名遐迩的医疗体系,与发达国家的主流医疗保健机构不分伯仲。各大医疗保健机构与世界各地的顶尖医疗中心也建立了非常稳固的合作关系,新加坡医生在医疗研究领域也拥有许多世界首创,(? 文中最好有所实例) 做到与世界各地顶尖医疗中心信息互通共享。

新加坡不仅医疗水平先进,而且也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医疗保健机制,病人们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到全面周到、费用合理的医疗服务。

记得我2003年第一次来新加坡旅游的时候,新加坡的导游就很骄傲地告诉我们:在我们新加坡,看病统统只要一块钱。花一块钱挂完号,即使是重病住院开刀,出院时也不需要再交一分钱。听得我们两眼发直,羡慕不已。那是我第一次走出国门,来到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雾里看花”。

过了几年,我来新加坡女儿家常住,所了解的情况并非如同导游所说的一样。虽然他说的只交一块钱可能是事实,但他并没有告诉我们背后的“底细”。实际上并不是国家全部负担国民的医疗费用,而是采用了一种特有的新加坡模式,这种模式既不同于以加拿大为代表的全民保险模式和德国为代表的社会保险模式,也不同于美国为代表的商业保险模式,而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医疗保险模式,即通过个人的储蓄,再加上政府和企业来共同承担的一种模式。

据说新加坡早期实行的是跟英国相似的免费医疗制度,由政府来支付全部医疗费用,但是这种制度对新加坡政府来说负担很重,不能够长期持续,所以就一直在不断改进。

英国之所以能采用免费医疗制度,是因为它通过高税收来实现的,实际上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只不过“肥羊”多贡献一些毛,“瘦羊”则少贡献一些毛。而新加坡一直是一个低税收的移民国家,靠的是低税收吸引人才来此落户。早期移民以华人为主,他们来新加坡的目的就是赚钱,老了或赚足了钱还想叶落归根,并不想留在新加坡,因而对于多缴税而退休后由政府提供免费福利他们并不感兴趣,只希望少交税,多存钱,钱多才“眼见为实”,福利好是“耳听为虚”。

随着国民个人收入的日益提高,个人储蓄增多,皮包鼓起,看得见摸得着,于是政府官员想出了强制储蓄的办法,用个人存款外加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医疗和养老的问题。这样,政府才开始甩掉了这一沉重的包袱,创建了一套独一无二的医疗保障制度---以个人储蓄账户为基础的医疗保险制度,也让新加坡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个人储蓄强制引入医疗保险制度的国家。

医疗储蓄保险的设计理念----既保证每个公民都能获得可负担的优质基本医疗服务,又推动个人为自己和家庭的健康承担一部分责任,以避免依赖国家福利而带来的道德风险。李光耀总理曾说:“提供免费医疗服务的理想和人类的实际行为是互相抵触的,在新加坡肯定如此。”“提供良好的保健服务,但是同时要求人们负担一些费用,以确保其不致被滥用又能控制成本”。实践证明,由国家大包大揽转变为以个人责任为基础,政府分担部分费用来保证国民的基本医疗服务是明智之举:像英国国民保健署及其他福利国家所实施的由生到死照顾周全的医疗制度,并不适用于新加坡国情。

1983年2月,新加坡卫生部发布《国家健康计划蓝皮书》,提出建立强制性医疗储蓄计划——保健储蓄计划。1984年4月,新加坡正式建立了以个人储蓄账户为基础的医疗保险制度。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才逐渐完善了新加坡这一医疗保险制度。

完善后的新加坡医疗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包括四部分,即:政府补贴(Subsidy),保健储蓄计划(Medisave)、终身健保计划(Medishield Life,2015年以前称作健保双全计划)和保健基金计划(Medifund),简称“S+3M体系”。

新加坡实行的这种医疗模式,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实施的国家较少,发展的历史也比较短,主要有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政府补贴,即由政府对基本医疗服务直接进行大量的补贴,公民在享受基本医疗时,只需支付政府补贴后的价格,但只对本国公民提供补贴。政府补贴基本的门诊费用,由政府综合诊所提供,每名患者平均获得约50%的医药补贴,中低收入和建国一代还可以享受进一步补贴。患者若由政府综合诊所推荐到专科医院就医,同样也能享有政府补贴。政府补贴住院的费用,需根据住院病人的病房选择进行补贴,3~4床位的B1级病房政府补助为20%,6病房的B2级病房政府补贴为65%,6~8床位以上的C级病房政府补贴80%,选择A级单人病房的则无任何补贴。可以看出,政府的“天平”明显向弱势群体倾斜,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自由选择。

政府的补贴由财政通过补助供方的方式直接支付给医疗机构,患者只需支付补贴后的费用。也就是说,公民在享受门诊基本医疗补贴后,需要使用自己的现金支付,包括绝大多数的普通门诊费用(不可以用公积金,部分慢性病除外),因为费用不高,都能付得起,这样也可以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其特点是所有国民,不论职位高低一视同仁。住院治疗时,在享受政府补贴的基础上,自付部分可以使用个人公积金的医疗账户支付;在个人公积金医疗账户支出达到一定额度后,由终身健保计划支付起付线以上部分的大部分费用;对困难人群由保健基金制度进行救助。总之,通过政府的大量津贴和所谓的3M全面保健辅助框架,使得医疗费用始终保持在国人可负担得起的水准。

保健储蓄计划面向全体公民,员工每月只需储蓄一小笔钱,即可保证将来患病时的费用。保健储蓄根据年龄来确定提取率,并以银行的储蓄方式进行管理。这种储蓄保险模式的特点是:筹集医疗保险基金提升到法律的高度,强制性地把个人收入的一部分,以缴纳公积金的方式转化为储蓄保险基金。国家设立中央公积金,上缴比率为员工工资总额的40%,雇主和员工分别缴纳18.5%和21.5%。这些缴费进入中央公积金后,又设普通账户、医疗账户和特殊账户三个账户。普通账户的储蓄可用于住房、保险。特殊账户的储蓄用于养老和紧急支出,医疗账户用于住院费支出和获准情况下的医疗项目支出,以及支付健保双全计划的保险费。其中月收入的6.5%至9%存入个人医疗账户。因此,中央公积金不仅满足中央公积金计划的成员养老、购房的需要,还通过其保险计划向公积金计划的成员和他们的家庭成员提供医疗方面的保护。

此外,保健储蓄账户与普通账户相互连通,资金可以相互转移。个人账户资金共同由中央公积金局进行投资管理,获得利息收入。其中保健储蓄资金要求与10年期新加坡政府债券利率挂钩,外加1%的利率,政府确保其利率不低于4%,大大高于贷款利率。巨额的基金投资运营获得了“规模经济”,大大降低了单个保健储蓄账户的管理成本,也增加了个人保健储蓄的资金。医疗储蓄运作起来就像个人的银行储蓄账户,可以为本人或者直系亲属支付当地的医疗费用,主要是支付公立医院和某些获准使用保健储蓄计划的私人医院的住院费用和门诊特殊病、日间手术、预防保健等门诊费用。

终身健保计划(2015年以前称作“健保双全计划”),这是新加坡自1990年开始实施的一项医疗保险计划。因为个人的保健储蓄资金往往并不足以支付日益昂贵的医疗费用,于是政府推出“健保双全”计划。实际上是以“保健储蓄”为基础,以此作为保健储蓄计划的补充,主要用于保障国民大病和慢性病的医疗需求,帮助那些长期患慢性病或重病患者支付高额医疗费用。终身健保计划属于社会保险性质,制度实施之初采用自愿参加原则。保险机构按照起付线和共付比例,对投保者住院及部分门诊费用给予偿付。其后,该项计划实行从个人医疗储蓄账户每年扣除一定费用作为保费,这就意味着所有公民和永久居民,健康与否都得加入终身健保,也使得终身健保双全计划在新加坡医疗保障制度中发挥了“顶梁柱”的作用。当参保人患慢性病或重病住院治疗时,个人公积金医疗账户支出达到一定额度后,由终身健保计划支付起付线以上部分的大部分费用。达到起付线后个人也要承担3%~10%不等的费用,费用越高,个人自负比例越低。2015年之前,保健储蓄计划封顶线为每年7万新币,终身30万新币。从2016年起,终身健保计划封顶线改为每年10万元,终身没有封顶线,以确保参保人有能力支付高昂的医疗开销。也就是说,只需缴付小额保费,就能获得医疗保障,以支付大笔住院费和指定门诊疗程的费用。

在健保双全计划之外,公积金局又于1994年推出保费和索赔额均较高的增值健保双全计划,以满足部分民众较高的赔付需求。这种保费要另外支付,自愿参保,不能从个人医疗储蓄账户支付。听我女儿说他在单位上给自己和两个小孩都买了一份保险,成人一年126新币,小孩也一样,但不限人数,只要是自己的子女,一个两个三个都只要126新币。只有购买了这种保险,才可以实现导游所说的,从进医院到出医院,只付一块钱(现在是五块),其它不用自己再掏一分钱。

最后说说保健基金计划,新加坡的医疗保障制度除包含自我积累和社会共济两种保险制度外,还建立了专门的社会救助制度——保健基金计划,它的覆盖对象为那些没有参加保健储蓄和健保双全计划或那些已经不符合参加上述两种计划条件的人。政府最初用2亿新币启动资金一次性注入,之后每年从预算盈余拨出1亿新币或更多资金进行扩充,形成资金池后,对资金池进行管理和投资,并规定只能运用该基金的利息进行赔付,而不得动用本金。将利息收入分配给国立医院,由后者负责对无力支付医疗费的穷人发放救助资金。这是医疗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从而保证了所有国民均享有基本的医疗服务,实现真正的“病有所医”。

如果发生像莎斯、新冠这样的突发流行疫情,国家还会另行拨款,以保证染疫者(包括外籍人士),都能得到完全免费的治疗。但如果违反国家禁令,在疫情期间出国旅游染上疫病,那,对不起,费用得自己出很大的一部分啰。

总而言之,新加坡建立的S+3M系统,有效避免了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情况的发生。

新加坡的这种保险模式是以保健储蓄为基础,在强调个人责任的同时,又发挥社会共济、风险分担的作用,有效地解决了新加坡劳动者晚年生活的医疗保障问题,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确保每一个新加坡人不会因为贫穷而不能享受医疗服务,又促成了新加坡经济的良性发展。

这种以“保健储蓄”为核心的医疗保险体系经过几十年的运作,效果良好。近几年被提取支付住院费用的金额只占“保健储蓄”基金的20%,占国家卫生总费用的7%,但在储蓄帐户中积累的未被使用的资金已经相当于新加坡4年的全国卫生总费用之和。

根据新加坡公积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医疗保健户头人均余额为24200新币,照此计算,人均每年的利息约1000新币。其中,55岁以上员工的医疗保健户头人均约为3.7万新币。2016年,新加坡公积金局也规定,保健储蓄账户超过49600新币的部分,自动转入特别户头,可以获得高达6%的利息,也确保了更多的退休待遇,防止医疗保健户头累计过多。此外,为了鼓励生育,每名新生儿自动获得4000新币在保健储蓄账户,帮助父母解决婴儿的看病就医费用。因此,该模式被认为是一个设计严谨、运作科学、节约费用的卫生保健制度。以较少的卫生投入,取得了较好的健康绩效,新加坡医疗保障制度被一些国际机构和学者誉为“公私兼顾,公平有效”的典范。

新加坡医疗保障制度能取得如此的高效率,一方面,国家对医疗的津贴力度很高,另一方面,新加坡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都不以盈利为第一目标,而是以救死扶伤为第一要务。医疗机构的合理定价,既可以让国民能负担的起,又可让医院从“小病挣钱”,不作“过度检查”和“过度治疗”,更不从“大病捞钱”。医院的药品大部分靠进口,但不存在国内药物可以报销,进口药品需自费的问题,当然也就没有听说过有“天价药”的问题,更不存在只有交足医疗费才开始治疗的大难题,甚至保大人还是保小孩这般浸透泪水的二难选择题。至于你若和医生说“红包”“回扣”之类的话题,他可能会难于理解甚或难于置信。

但是如果是一个外国人在新加坡看病治疗,不能享受任何补贴,其费用可能会让你感觉是“天价”。比如在社区诊所挂个普通号20至50新币,在大医院挂个急诊号可能要120至240新币,做个阑尾炎小手术,大概要1万新币,生孩子难产大概要8至20万新币。但是和欧美相比,新加坡的医疗费用却非常有竞争力,各种治疗的总花费可能只有欧美的1/3到1/2。即使与临近大陆的香港、日本相比,一些疾病的治疗费用也不相上下。因此世界上很多有钱人还是愿意来此治病,来此生孩子,新加坡医院赚的就是外国富豪的钱。

十年前,我们国内的一位影视明星,来新加坡生孩子,因妊娠反应大提前剖腹产,所住的贵宾房(tanglin suite),一天住房费含税4248新币(约合人民币2万多元),病房与病房之间相隔颇远。房内装修豪华,有独立洗手间及按摩池,室内设施可媲美五星级酒店。据说,这位明星住院生产,总共花掉近26万元人民币!这还是这位明星产女的消息曝光后,她提前出院的费用,因为她担心会引来大批媒体采访。

在新加坡,医生是个令人称羡的职业,其工资水平在所有职业中,仅次于律师。因此律师和医生是新加坡的两个“金饭碗”。国大医学院本科毕业就业率100%,平均工资4799,中位数4900,比其它院校毕业生高出1300左右。而且一般工作两三年,其工资水平就可以达到七八千,是其它行业工作十多年的工资水平。医生工资的高低,还要看是全科还是专科,全科医生工资相对较低。专科医生也要看什么科,高不封顶。一般医生人到中年一年20万新币(加奖金)就算是低的,专科牛逼的可以达到一百万甚至几百万。因此学医是新加坡中学生梦寐以求的理想,能考上医学专业的,也是学生中的出类拔萃者。作为与社会公道最悠关的律师和与人的生命最悠关的医生,选拔最优秀的人才来担当,无疑是理所当然的。

在上一篇里我说到的那位博士,在国防部为中层干部,退休前的工资大概年薪20万新币。他的太太是陈笃生医院(有170年历史的公立医院)的医师,年薪达到50万。所以博士60岁生日时,他太太送给他的生日礼物是一辆大奔,以替代他只用了两年的英菲尼迪。家里住的也是别墅。

医生这么有钱,当然也就不会想从病人身上去“捞钱”了,捞的不好不仅会丢掉金饭碗,还将名声扫地。实际上,医院也压根不存在过度检查、治疗和乱开药品的问题。

如果到医院和诊所的门诊随便看看,你会发现几乎看不到有人打吊针。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感冒发烧,那怕是高烧,也仅仅是开点药,绝不允许打吊针。小孩的药统统是药水,红的、黄的,草莓味、橙子味,小孩喜欢吃。这种药疗效也很不错,有的小孩用药两三天就好了。

本人在新加坡曾经被碰破头,让我第一次在新加坡的医院里体验了就诊。因为流了很多血,达到社区诊所时,大门口的护士见状立即把我直接带到一个诊室,然后立即进来三个护士,加上诊室的医生立马对我的头顶进行处理,然后消毒包扎,其中一个护士专门负责反复给我测量血压。医生则不停的问我许许多多的问题,最后问我女儿的电话并给我女儿打了电话。医生告诉我女儿说,你爸爸的伤口很深,需要到大医院去缝针,附近有两所大医院,你可以任选一所,你选好了我们来帮你预约,这样可以快速得到治疗。然后我被安排在诊室的一张床上躺下等待女儿开车来送我去大医院。护士则每隔五分钟来给我测量以此血压。当女儿把我接出医院,我才想起还没有挂号没有付费。原来医院并不急于要我付费,而是急于我的伤口能得到尽快的治疗。其费用是在我的伤口已经完全好了以后,53.61新币的账单才寄到家(根据我当时提供的证件上的地址),其中有2块多钱是税费。原来在新加坡,凡遇到这种紧急情况,都是先治疗后寄账单付费的。

在国大医院,女儿一边给我挂号,一边就有工作人员用轮椅车把我推进治疗病房,并扶我躺在病床上。医生同样是细心地问长问短,问了十多分钟,等我一一回答以后,又叫我下床走了十几步,做了一些动作,包括口腔动作,然后对我说,非常棒,你根本不像个七十岁的老人!说得我很开心,顿时痛疼减少了一半。接着就打开包扎绷带,观察伤口,再次清洗伤口淤血。然后告诉我,你的伤口很深,但不需要缝针,因为你的头发还蛮密,可以利用头发打结把伤口合拢。然后就开始操作,五六分钟,他就告诉我,好了,你可以走了。我说不用包扎?他说不用。不用打针?不用。不用吃药?可以给你开点止痛片,痛则吃,不痛则不吃。然后告诉我注意事项:一个星期之内不能洗头,一个星期之后用胶水粘合的头发会慢慢自己脱落,脱落后就可以洗头了。

走出治疗病房,我立即给女儿打了个电话,告诉她,我已经出来了,在药房前面等待取药(她想不到我这么快就出来了,以为起码要等几个小时,所以去了一家咖啡店喝咖啡。)。我前面有个年长者在取药,他问可不可以用信用卡,得到的回答是“当然可以”。然后就见他取了很一大包药在我身边的椅子上坐了下来查看他的药。我问他怎么开这么多药,他说是高血压、降血脂的药,是半年的药量。后来才知,老人常见慢性病开药是可以开半年的用药量,我原先只知道医生开药最多开一周的药量,原来对老人医院会有特殊的照顾,免得他们常跑医院。我又问他这些要多少钱,他说很便宜,总共才20多块钱,早知道这么一点钱,我就不会用信用卡了。可见,常用药的价格的很低很低的。

轮到我取药,我问多少钱,得到的回答是“不用交钱,需要交钱会把账单寄给你家”。原来我交的高额挂号费是包括治疗费和一般的用药费的,后来也没有收到任何账单。

从走出医院到后来完全愈合,我完全没有一点痛感,后来也没有吃一粒止痛药,就这么神奇的好了。我还是第一次听说、第一次亲自感受,头破血流,伤口很深竟然不用缝针,也不用打针吃药,更不用作各种检查,就这样好了。

我感叹新加坡医疗水平的神奇高超,更敬佩医生、护士的敬业和医德!

还有在疾病预防方面,新加坡也是值得称道的。比如食品安全、 慢性病预防、居住环境等方面,政府下足功夫,做到全方位,不留死角。

新加坡食品安全全球第一,政府建立了一套健全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统统不可以在市面上销售。前段时间(3月11日),新加坡一款鸡蛋检测出肠炎沙门氏菌,食品局立即下令回收。据食品局文告称回收的是马来西亚农场 Lay Hong Berhad Layer Farm Jeram 的鸡蛋,标记为CES008。这款鸡蛋一部分含病菌,若食用时未煮熟(新加坡人特别喜欢吃半生不熟的蛋),可导致腹泻、腹痛、发烧、恶心和呕吐。尽管受此细菌感染的病人通常在一周内会康复,但免疫力系统较弱人群 (包括年长的人以及孩童)容易遭受严重性感染。因此食品局不仅召回这批鸡蛋,退回到马来西亚,而且决定停止进口这家农场的鸡蛋。这对此农场的教训是够重的,但不严厉不行,一是关系到人的生命与健康,二是提醒其它出口商,出口到新加坡的食品自己必须严格把关,否则后果自负。

不仅如此,新加坡政府为国民的健康,提倡全民“低糖饮食”,鼓励大家吃粗粮,“粳米+糙米饭”也成为新加坡人的家常便饭,并从超市进口的食品监管抓起。食品安全、营养,等于是把住了病从口入的第一关。

政府也非常重视慢性疾病的早期发现与预防,对疾病的监测甚至从孕妇尚未生育就开始密切关注。如在产前检查方面,对有唐氏综合征、先天性残疾等疾病的患儿早期引产;唐氏患儿这种有智力残疾的儿童,不但寿命短,还基本无法从事劳动,所以高质量的生育也是疾病预防的一大重点。再如定期体检、癌前预防、疫苗注射,这些都是可以极其有效地避免公民受疾病侵害的手段,而往往一旦成功,就能为社会节省医疗资源,削减医疗开支,这一点不论是对家庭还是对社会都可以说是有益的。有关的人如果忽略定期体检、癌前预防,往往就会出现一旦发现癌症就是晚期的情况,即使有再好的医疗条件,再高超的医生,也难,那样造成家庭和社会的都有损伤。因此,疾病的预防、早期发现的工作极为重要,也是医疗系统发达与落后的显著差异之一。

新加坡在城市居住环境治理方面也非常重视,有“花园城市”的美称,绿化率达50%,整个国家的空气污染指数非常低。政府还通过立法严格限制抽烟区域,保证国民呼吸到最清新的空气,有效减少国民生病。

综上所述,顶尖医疗+心里治疗+食品安全+疾病预防+居住环境=健康长寿。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新加坡目前拥有世界最低的婴儿死亡率。从去年新冠疫情持续蔓延到现在,新加坡感染人数已达到61121例,死亡30人,死亡率不到0.05%,全球最低!

据全球咨询公司华信惠悦分析,无论是资金运用效率还是社区卫生方面取得的成果,新加坡的医疗保健系统都可谓世界最成功的,尽管并被认为是“难以在其他许多国家复制”;但是,用仁爱之心保护弱势群体,尊重每一个人,敬畏每一个生命,这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立夏

昨夜還嫌雨滴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