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远
许远(709—757)唐代官吏。字令威,杭州盐官(今浙江海宁西南)人。历仕侍御史、睢阳太守,安禄山反,与张巡协力守城,外援不至,城陷被简介许远(709—757)唐代名将,字令威,高宗宰相许敬宗的玄孙,杭州盐官(今浙江海宁西南)人。历仕侍御史、睢阳太守,安禄山造反后,与张巡协力守睢阳城,后失去外援,被俘杀害。逝世后,经历代加封,与张巡并称“双忠”,在中国各地被广泛地奉祀为神,在闽南,泉州安溪人奉其为乡土保护神之一。
忠臣一说新城(今浙江杭州富阳市新登镇)人。唐开元末年进士,也是海宁历史上的第一
许远头像[1]
位进士,曾入剑南节度使府为从事,因忤节度使章仇兼琼,贬为高要尉。唐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叛乱,唐玄宗召其为睢阳太守。至德二年(757)正月,遭安庆绪部尹子琦合兵十余万围攻,他与真源令张巡以数千兵卒协力固守睢阳。坚持至十月,粮尽,罗雀掘鼠充饥。终因外援不至,城破被执,送至洛阳,在安庆绪兵败渡河北走时,遭杀害。韩愈评论说:“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阻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后诏赠荆州大都督,图像于凌烟阁,并救建双忠庙于睢阳,岁时致祭。家乡盐官县城中亦建双忠庙以奉祀。宋代王安石、文天祥均有题诗,庙中并有“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名联传诵于世。其墓在伊桥杨园埭,俗称许公墩。其读书处在泗水亭,相传至今。
俘,不屈死。
史籍记载许远者,右相敬宗曾孙。宽厚长者,明吏治。初客河西,章仇兼琼辟署剑南府,欲以子妻之,固辞。兼琼怒,以事劾贬高要尉。更赦还。会禄山反,或荐远于玄宗,召拜睢阳太守。远与巡同年生而长,故巡呼为兄。大历中,巡子去疾上书曰:“孽胡南侵,父巡与睢阳太守远各守一面。城陷,贼所入自远分。尹子琦分郡部曲各一方,巡及将校三十余皆割心剖肌,惨毒备尽,而远与麾下无伤。巡临命叹曰:”嗟乎,人有可恨者!'贼曰:“公恨我乎?’答曰:”恨远心不可得,误国家事,若死有知,当不赦于地下。'故远心向背,梁、宋人皆知之。使国威丧衄,巡功业堕败,则远于臣不共戴天,请追夺官爵,以刷冤耻。“诏下尚书省,使去疾与许岘及百官议。皆以去疾证状最明者,城陷而远独生也。且远本守睢阳,凡屠城以生致主将为功,则远后巡死不足惑。若曰后死者与贼,其先巡死者谓巡当叛,可乎?当此时去疾尚幼,事未详知。且艰难以来,忠烈未有先二人者,事载简书,若日星不可妄轻重。议乃罢。然议者纷纭不齐。元和时,韩愈读李翰所为巡传,以为阙远事非是。其言曰:“二人者,守死成名,先后异耳。二家子弟材下,不能通知其父志,使世疑远畏死而服贼。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地,食其所爱之肉,抗不降乎?且见援不至,人相食而犹守,虽其愚亦知必死矣,然远之不畏死甚明。”又言:“城陷自所守,此与儿童之见无异。且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今从而尤之,亦不达于理矣。”愈于褒贬尤慎,故著之。【《新唐书 》卷一百九十二 列传第一百一十七 许远传】译文:许远,是右相许敬宗的曾孙(按,实际上是玄孙,许远父亲许望才是许敬宗的曾孙)。许远是个宽厚长者,通晓各种政事。起初客居河西,章仇兼琼徵用他在剑南节度使的幕府中任职,想把女儿嫁给他,他坚持推辞不接受。章仇兼琼很生气,找藉口弹劾他并把他贬为高要县尉。经过赦免才得以返回。适逢安禄山反叛,有人把许远推荐给玄宗,玄宗召见他并拜授为睢阳太守。许远和张巡同年生而稍稍长些,所以张巡称他为兄。大历年间,张巡的儿子张去疾上书说:“孽胡南侵时,父亲张巡和睢阳太守许远各守一面。城池失陷,贼军是从许远负责的那部分攻入的。尹子琦把城中的守军各分一方,张巡和将校三十余人都被割心剖肉,受尽惨毒之苦,而许远和部下没有受到伤害。张巡临死时叹息说:'哎,人中有可恨的家夥!’贼军说:'您是恨我吗?’张巡回答说:'我恨许远的心思不可得知,贻误国家大事,如果人死后还有知觉,在地下也不能饶恕他。’因此许远之心的向背,梁、宋两地的人们都是知道的。使国威丧失,导致张巡的功业失败,那许远对於臣下有不共戴天之仇,请追夺他的官爵,用来洗刷冤耻。”皇帝下诏到尚书省,命令张去疾和许岘(许远的儿子)以及百官商议。大家都认为张去疾最明显的证据,就是城池失陷而许远独自活着。但是许远本来是主管睢阳的,大凡屠城时都以活着的人献给主将作为功劳,那麽许远死在张巡之后也就不足为惑了。如果说后死的就是依附叛贼,那些先於张巡死去的人说张巡应算作叛变,可以吗?当时张去疾年龄还小,对事情也不十分了解。况且国事艰难以来,忠烈没有超过这两个人的,事迹载入史册,如同太阳星辰一样不可妄言轻重。议论於是终止。但议论者众说纷纭不能统一。元和时,韩愈读李翰所作的张巡传,认为缺少许远的事迹是不对的。他议论说:“这两个人,都因誓死守城而出名,只不过死时先后不同而已。二家的子弟才智低下,不能尽知父亲的志向,使世人怀疑许速怕死而降贼。许远如果真的怕死,何苦死守尺寸之地,吃他所喜爱之人的肉,坚持抵御而不投降呢?况且看到援兵不来,已是人相食但仍然坚守,即使是愚人也知道必定要死的,而许远不怕死是很明显的。”他又说:“说城池是从许远把守的地方攻破的,这与儿童的见识没有区别。况且人将死时,他的内脏一定有先受病的地方;拉绳而断绝,它必定要有断绝的地方。现在听从这些议论而埋怨许远,也是不通情理的。”韩愈对褒贬特别慎重,所以把他的意见写在他的著作中。
家族世系
高祖父许敬宗(592-672)曾是李世民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后协助武后排除异己,唐高宗年间历任礼部尚书、太子宾客、中书令、右丞相、光禄大夫、太子少师等要职
曾祖父许昂,颇有才藻,曾任太子舍人
祖父许彦伯
父亲许望曾任右羽林将军
儿子许岘
孙子许睿
曾孙许儒
封神历朝还不断加封许远与张巡两位忠义之士,并不断强化他们“忠义报国”的楷模地位,许多地方
许远像[3]
都建了双忠庙或双忠圣庙。特别是当时路距京城八千里的蛮荒之地潮州,也因为韩愈贬任潮州刺史,作出很多好事,他所撰写的《张中丞传后叙》,表彰的张许功烈事迹,深深地为潮州人所敬仰,因此,当地人便建立了双忠祠庙,将许远和张巡作为保一方平安的地方神祭祀,千年的香火绵延至今。 宋朝时,尊许远、张巡为“保仪尊王”、“保仪大夫”。元顺帝隆兴元年,加封许远为“护国忠靖威显景祐真君”。(按,此处有误,元顺帝在位期间用过至顺、元统、至元、至正四个年号,从未用过“隆兴”年号,而隆兴(1163年―1164年)是南宋皇帝宋孝宗的年号)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封许远为“睢阳太守许公之神支”,春秋进行公祭,并在德州赐建庙宇。至清代,许远受重视的程度更甚,他的塑像还被请到太庙中,成为41位陪臣之一,与历代帝王共享皇家祭祀。许远的忠义对后人影响之深远可见一斑。
民间信仰两公在民间的影响更大,民间有人称许远、张巡两人为“文安尊王”和“武安尊王”,两人被合称“ 文武尊王”。在福建泉州安溪县,当地人民视许远和张巡为乡土的保护神之一,故安溪县茶农多供奉他们为茶业守护神。
故庙头许远衣冠冢遗址
在台湾的安溪茶农聚集之地,茶农们建造的“忠顺庙”、“集应庙”、“保仪庙”、“双忠庙”等,都是供奉祭祀许远和张巡的。目前海内外供奉许远和张巡的庙宇殿堂有上百所之多,可见两位忠臣国士的影响之深广。
注:此文来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