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六十,有3个“看透”,会越来越“长寿”
为什么活着,怎样去活,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也不去理会,但日子就是这样有知或无秩地过着,如草一样,逢春生绿,冬来变黄。——杨绛
导语:
人寿几何啊!
人过六十,人生已走过了大半。
多数人已经退休,如何度过晚年的时光,如何提升晚年的生活质量,安享晚年,是需要我们去思考,去经营的。
人过六十,有这3个“看透”,会越来越“长寿”
罗曼·罗兰在他的名著《约翰.克里斯朵夫》里有一句名言,“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很多人到了老年,总是担心自己的健康,身体一有问题就往医院跑,非常想自己能够长寿。
但他们努力延长的生命,有多少是这样日复一日的,机械的“重复”呢?
有些老人认为我年纪大了,有“任性”的资本了,甚至可能还会“倚老卖老”。
这样的生命更难得到别人的尊重。
鲁迅先生曾说:“你无法控制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靠增长它的宽度和高度来扩大它的容积。”
何其智慧!
越是到了晚年,我们越应该有些高尚的精神追求,以此来扩充我们生命的宽度和广度。
非常充实而有意义的度过一天,可能比无所事事日复一日的度过一个月更有活着的存在感。
人过六十,不妨看透生死,不惧老之将至,但仍有一颗年轻的心来享受生活,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来充盈自己的内心,提升生命的质量。
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长寿”。
有些人即便到了晚年,还是家庭矛盾纠纷不断,和子女不合,和老伴吵架,和亲戚计较。
整天气呼呼的,抱怨这个,抱怨那个,甚至暴跳如雷、拍案而起!
何必呢?
作家王小波曾说:“人在年轻的时候,觉得到处都是人,别人的事就是你的事,到了中年以后,才觉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经一无所有了。”
亲情是这世间最温暖人心的东西,也是我们最大的精神支撑。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和睦,这样的亲情谁不渴望呢?
如何拥有这样美好的亲情呢?
需要我们在与亲人相处时:
不自私,懂包容,能理解。
有分寸感,距离感,凡事有度。
更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这样“看透”亲情,拥有和谐的家庭关系,当然有助于自己越来越“长寿”。
有这样一句歌词写得很好:“人生本来就是一出戏/恩恩怨怨又何必太在意/名和利呀什么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常常有这样的老人:投资理财被骗走了养老钱,想不开,身体下子就垮了。
当然,年纪大了,身体可能随时会出现各种意外,有一笔养老钱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却没有必要把钱看得比命重,钻到钱里出不来。
人过六十,不妨对金钱看开些,豁达些,洒脱些。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很多时候“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
当我们拥有一份理性的金钱观之后,人也就会变得淡定和从容,还能得到内心的一份安宁,当然有益于“长寿”。
金庸先生曾在《射雕英雄传》中,借老顽童之口说了这样一个道理:我打不过你,不要紧,只要我好好地活着,我活得比你好,比你久,就是打赢你了。
非常启人心智。
生命如此美好,我们都想多些时日享受它,但它却像用手捧沙子,你攥得越紧,捧得越少。还是要摊开手,才能捧得最多。
愿这3个“看透”能让我们拥有一份好的心境,越来越“长寿”。
今日话题:
人过六十,你是怎样看待生死、亲情和金钱的呢?
你身边的长寿老人,是怎样度过晚年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