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读书随笔:给予孩子们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给予孩子们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个建议》读后感
建议:关于获取知识
给予孩子们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原文:教师应当努力达到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发展。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知道:哪些东西要讲,而哪些东西则留着不要讲完。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可能一个学生记住了所学的东西,而另一个学生却有所遗忘。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得充当学生脑力劳动的指导员,使每一个学生在听我的讲解时,都能按照他自己的路子,从意识的仓库里把所储存的东西抽取出来。我想,这种获取知识的形式,可以称之为学生对自己思想的“回顾”,对自己的知识仓库的“清点”。
反思:今天和大师的对话谈到了“关于获取知识”的几点建议,这些建议就可以很好解决我们目前教学中的一些困惑,我们有时总是为孩子们很快忘记所学的知识而感到头疼。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个难于回答的问题,就在于我们平日在教学中,并没有给予孩子们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尤其目前在课堂上学知识基本上还是给孩子进行“灌输”,学到知识的目的还是为了应付考试,一旦考试结束,这些知识旧基本上就没有用了。回想我们这些当年从考场上一路摸爬滚打的过来人,自己的脑海中还有多少课本知识存在,当年学到的知识也只是为了考试,想起来真是悲哀。
真正知识的获取是需要经过产生疑问、思考分析、解疑答惑等过程的,只有经过了这些对于“知识”的反复咀嚼,才会在脑海中形成属于自己的“活知识”,才会真正让知识在实际运用中得到发展。
联想到我们目前的学科教学,语文、英语这些语言类的学习已经被“异化”了,让人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至于物理等自然学科还显得相对好一些,每一个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得出,在课堂教学中总要经历一些探究的过程。首先要给孩子们创设一些物理情境,例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时候,教师要给孩子们创设一些有趣的情境:猴子捞月亮,刘姥姥照镜子等。在充分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基础上,再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猜想,在这个环节中,由于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存在遗忘,教师可以不断进行启发引导,以便将学生断掉的思维链条衔接上。
另外在进行实验设计的环节,也是采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方式,这样一来获取的知识就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通过今天和大师的对话,再一次说明了,只有给孩子们足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才是引导孩子们利用已有知识获取新知识,这才是学习的最佳方式,这也是高超教学技巧的精髓。
在这里,聆听一线草根教师的教育心声!
作者简介:潘书朋,中学物理教师,在《当代教育家》、《光明日报》、《中国教师报》、《中学物理》、《新课程评论》等国家、省级刊物、教育网站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余篇。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课题研究,所申报的教育部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荣获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