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抄“中国作业”完成逆袭,从地狱到天堂,卢旺达是怎么做到的?

1994年,非洲小国卢旺达向中国下了大批砍刀订单,说是香蕉大丰收,买点砍刀增加效率。可没想到的是,这帮人买了砍刀后,不是去砍香蕉,而是搞出了震惊世界的卢旺达大屠杀。这场大屠杀一共造成了100万人死亡,当时卢旺达的总人口不过才700多万。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悲哀的国家,其GDP竟然从1994的7.54亿美元涨到了2019年的103.54亿美元。

那么当年震惊全球的卢旺达大屠杀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被称为非洲地狱的国家,又是怎么变成了非洲天堂的呢?

从16世纪开始,卢旺达就存在着类似于“地主与农户”的封建关系,胡图族人一直扮演着被剥削者的角色,而他们对于图西族“地主”的不满,也是从那时候起就开始悄悄萌芽的。

在1890年之前,两个种族的关系谈不上是和睦相处,但总体也算相处得较为和谐,没有什么太大的冲突。然而自从1890年后两个种族的关系就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1890年,卢旺达不幸成为了德国的殖民地,德国很快就发现卢旺达这个国家的种族意识并没有十分强烈,为了更好更快的统治卢旺达,德国开始对他们使用残酷的手段,让他们内部之间分化对立。

在卢旺达胡图族约占总人口的85%,图西族占14%,特瓦族仅占1%。因此德国选择了胡图族和图西族作为他们统治这个国家的“牺牲品”。德国鉴于图西族人在经济和政治上的优势,决定大力的扶持图西族。也正是这两个种族之间的不公平待遇,让胡图族在心中埋下了怨恨的种子。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便将卢旺达割让给了比利时。虽然比利时获得了卢旺达的统治权,但是此时的卢旺达就好像一个烫手的山芋,为了更好的维持在卢旺达的稳定统治,比利时政府在德国的基础上变本加厉。

比利时清楚地知道自己作为一个外来民族,势必会受到本地民族的顽强反抗,比利时驯服这个国家的做法与德国如出一辙。只要卢旺达内部之间冲突不断,他们也就无暇去思考怎么团结地反抗他们这个殖民者了。

1933年,比利时针对他们的“计划”颁布了一系列荒谬的政策。首先他们根据居民的身高、颈长、鼻翼宽窄以及居民是否拥有10头牛以上的财富为划分标准,划定每个居民的种族,并且实现身份证制度,在每个人的身份证上注明种族。

原本如果胡图族变得富裕,他们就会转化为图西族。而当图西族贫穷之后,他们也会被自动归为胡图族。他们这种种族内部的转化,主要就是取决于个人家庭的贫富程度,流通性非常强。

此外两个种族之间还可以通婚,但是比利时为了一己私欲直接禁止了两个种群之间的流动,大力鼓吹种族主义,将两个种族对立起来,分而治之。为了加深种族主义意识形态,更是在政治、教育以及经济等方面给予了图西族许多特权,让两个种族产生了巨大的落差,以此来挑起他们之间的矛盾。

由于历史原因,早在德国和比利时对卢旺达进行殖民统治之前,两个种族之间的矛盾就已经有所显露,而德国和比利时的“推波助澜”,更是令两大民族之间的落差感越来越大,民族间的矛盾也愈发激烈,更为之后的的大屠杀埋下了伏笔。

1962年,由于全球掀起了独立浪潮,比利时被迫离开了卢旺达,然而比利时离开之前还不忘给这个国家埋下一个“定时炸弹”。比利时帮助胡图族拿回了统治权,让这两个种族的身份互换,胡图族为了一解,积压在心底多年的怨恨,各种打压排挤图西族,随后图西族因为各种遭遇,许多人不得已走上了流亡这条路。

1990年后,由图西族人主导的卢旺达爱国阵线与胡图族政府之间发生了多次的正面冲,双方一直打打停停,这种状况持续了三年之久。1994年,一辆载着卢旺达总统和布隆迪总统的飞机,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附近被击落,两位总统同时罹难。事发后,人们关于谁是凶手的猜疑,此起彼伏,两大种族之间互相猜疑。而该事件也直接成了卢旺达大屠杀的导火索。

当时的广播电台由于受胡图族极端势力的控制,日夜不停地播报着对于图西族不利的消息,甚至还播出了图西族人的详细住址。随后由于广播的恶意煽动,胡图族的普通平民冲破了心中的仇恨牢笼,开始对图西族的平民狠下毒手,更有一些人恶意造谣声称:“只要杀死图西族的的人就可以获得农庄”。在仇恨和利益的双向驱动下,胡图族人失去了理智,最终拉开了卢旺达大屠杀的序幕。

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内,胡图族人由于得到了卢旺达政府以及军队的默许,再加上媒体对于图西族的抹黑,他们变得更加肆意妄为。凡是具备伤害性的工具都能被他们拿来当成“凶器”。

胡图族人彻底的泯灭人性,他们只要见到图西族的人就不分青红皂白地痛下毒手,连那些手无寸铁的妇孺都不肯放过。这场大屠杀共造成将近100万人死亡,200多万难民逃亡国外,另有200多万人流离失所,几乎每十秒就有一个人被杀害了。

那么发生如此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事件,国际维和组织就毫不知情吗?

其实不然,早在大屠杀发生前3个月,驻卢旺达维和部队的司令官达莱尔就察觉到了不对劲,他发现许多的胡图族人私下偷偷地在囤积武器,似乎在预谋着什么,鉴于胡图族与图西族的多年的恩怨,他预感图西族将会陷入一场危机之中,他第一时间就向联合国维和行动部报告了该事件,无奈的是,联合国维和行动部却以“超越权限”为由,选择了无视卢旺达的危机。

深知事情严重性的达莱尔仍坚持不懈地向比利时、法国和美国驻卢旺达的大使通报了胡图族正在私下囤积武器,试图挑起战乱的情报,但都没有引起这些国家的重视。

4月7日,卢旺达的女总理以及负责护送的的10名比利时维和军人被人在途中杀害了。比利时趁机撤回全部维和部队以及设备,这对于当时的卢旺达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要知道在当时的众多驻卢旺达维和部队中,比利时的维和部队是当中设备最好的,而他们的撤出,可谓是十分不负责任的表现,不仅会加大联合国卢旺达援助团的援助难度,没有了一支好的维和军队的震慑,只会让胡图族民兵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大屠杀刚刚开始的时候,联合国安理会也曾试图采取行动想要阻止悲剧的发生,美国由于几个月前曾在索马里受挫,心有余悸,于是决定不再插手此事件。英国由于卢旺达对于他们而言没什么利益而言,也不愿意趟这趟浑水。鉴于美英两国的漠视和不介入政策,联合国安理会对于卢旺达的援助计划也被搁置了,始终未对卢旺达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而当时中国由于向卢旺达出口了大量的砍刀,被许多别有用心的人造谣说;“中国是这场大屠杀的帮凶。”1994年,虽然中国已经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了,但是由于当时中国1990年才开始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1992年才派出建制部队。所以,当时基本是以投票表达自己的态度。当时中国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这场大屠杀对于原本就不发达的卢旺达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大量的人口在当年的战争中死亡,直接导致了卢旺达的劳动力锐减,对国家经济造成毁灭性了伤害,也造成了此后几十年卢旺达社会的不稳定。然而现如今的卢旺达犹如重生一般,成了目前非洲发展最快的国家。卢旺达是如何逆袭的呢?

卢旺达的逆袭之路

卢旺达的逆袭之路有一个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就是保罗·卡加梅。

保罗·卡加梅原先是卢旺达爱国阵线的领导人。在1994年成了爱国阵线的副总统兼国防部长。1998年成了爱国阵线的主席。在2015更是在98%的全国民众的投票支持下,更改了总统的任期,一直连任至今。

保罗·卡加梅登台以后,深知造成大屠杀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内部种族之间的矛盾,所谓治标先治本。保罗·卡加梅从担任总统后就一直致力于缓和国内民族间的关系,希望各个民族之间能够达成统一。

他首先大力地惩治了那些造成种族屠杀的罪魁祸首,最大程度地告慰死者和缓和社会矛盾。此后他还建立了种族屠杀纪念馆,让人们牢记历史,以此为戒。卡加梅深深明白要想缓解矛盾还需要有一颗包容的心,所以他决定给那些当年参加过屠杀的人一个赎罪的机会,于是他允许他们重新回归社会,号召民众放弃仇恨。

他还颁布了一项十分有力的政策,那就是对卢旺达全体国民实行了统一的身份证,将身份证上的种族标志去除,从此之后再也没有胡图族和图西族的区别,只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卢旺达人。在卡加梅的一系列政策的帮助下,卢旺达的种族矛盾终于得以缓解。

在非洲许多国家腐败是一个很严重的“毒瘤”。卡加梅在反腐方面也是下足了功夫,自2000年4月以来,就实行对腐败行为的零容忍政策,规定不管是公务员还是任何其他人,只要不能证明自身财产来源的合法性,就是犯了非法致富罪。

该罪责的处罚是十分重的,除了财产需要被没收充公,处以非法财产2至10倍的罚款外,还有可能面临两至五年的牢狱之灾。为了确保反腐政策的有效落实,卢旺达政府在完善问责机制的同时,还成立了议会公共账目委员会、审计长办公室等部门。

在解决了本国最致命的种族矛盾和腐败问题之后,卡加梅开始带领本国人民团结一致地走上经济发展的道路。

卢旺达是一个经济高度依赖农业的国家,农业是卢旺达的命脉所在,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 以上。因此农业的振兴对于卢旺达来说是他们经济复苏的关键所在。

卡加梅吸取了哈比亚利马纳政府的土地改革失败的教训,也即仅仅通过农业拓殖和农业集约化来解决问题是行不通的。

卡加梅认为当务之急是要调动人民对于农业发展的积极性,于是他通过法律明确了土地属于全体卢旺达人民,政府拥有对全国土地的管理权,并建立了完善的土地登记制度——“土地清册计划”,政府在对全国土地情况获得全方位的了解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引入地籍制度,并在政府内部成立了负责各项土地事务的部门,卢旺达的土地制度逐渐的走向了正轨。

在土地政策取得初步成效之后,卢旺达政府乘势而上,提出了“将土地重新整合并集中起来,创造出充足的空间以适应现代且高效的农业”的口号。将原本分散的村庄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紧凑的村落。

让这些人集中定居,之后再对这些地方的耕作土地进行合理的整合和划界。在最大化地利用土地的基础上,让人们更好地去从事农业生产。除此之外,卢旺达政府还向弱势群体分配了农业用地。尤其是那些因为大屠杀而流落在国外的难民。

卡加梅积极引领本国的经济多元化发展,除了农业,他还积极地发展制造业,卢旺达政府于2015年启动了卢旺达制造业计划,该计划对该国的工业生产和贸易平衡产生了积极影响。卢旺达贸易和工业部的数据显示,卢旺达的出口额从2015年的5.59亿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9.44亿美元,而进口额从2015年的18.5亿美元下降到2017年的17.7亿美元。

卡加梅总统还是一个“谦虚好学”的总统。在他的带领下,卢旺达不断向中国学习,推行市场化经济,不断吸引外资来卢旺达发展。并且针对卢旺达地少人多,经济薄弱等特点制定了适合卢旺达发展的道路和策略,那就是建立高效的政府,从政治方面来改善卢旺达的现状。卢旺达政府向中国学习,结合自身国情,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卢旺达从世界银行得到的涉及农业建设方面的项目援助高达13项,涉及水利灌溉、土地管理、粮食安全、农产品商品化等多项内容。经过努力,卢旺达可耕作土地已从44.31%提升到63.54%,远远解决了吃饭问题。在国家治理、施政措施上也积极参考中国模式,结合自身的国情,制定了长期的经济发展规划。

卢旺达的虚心求学也离不开中国的不吝赐教。在民生方面,中国帮助卢旺达研究水稻种植以及稻区开发,建立了许多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在基础设施方面,许多的公路、体育场和综合医院的修建都有中国人的身影,中国的路桥企业在卢旺达就承建或者援建了40个以上的项目,累计修路1200多公里,占卢旺达公路的70%,卢旺达最高建筑,基加利城市大厦就是由中国出资援助的。

在经济方面,中国在卢旺达投资了许多的糖厂和水泥厂,中国人在卢旺达累计投资了3.5亿美元。除此之外,他们还学习中国开展经济特区和发展电商。在教育方面,中国帮助卢旺达修建了许多的农村小学。双方还是很好的贸易伙伴,截止2013年中国和卢旺达双边贸易额就达到了2.43亿美元,中方主要出口的产品是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进口的则是一些自然资源。

现在的卢旺达政治稳定,公共秩序良好,政府廉洁。这除了卢旺达国家本身的努力外,相信中国对于他们而言也是功不可没的,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相信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双方会在维持现有的友好关系的基础上,相互学习,互相借鉴,共同发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