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顺王曲
大美乡村之——王曲
在离我不远的地方有一座电厂叫王曲电厂,说来也真巧,和我今天去的平顺县王曲村竟然是一个名字,这个村子座落在平顺,潞城,黎城,三县交界的地方,归属平顺县北耽车乡。这个村子依山傍水,景色秀丽。更因为它保存了“天台庵”这样一座唐代木构建筑,而使这个寂寂无名的小山村名扬世界。
关于村名的来历呢有这样几种说法,相传,这里先有王姓人家定居,后来相继来了张、李、赵、刘等家族。但哪个姓也没有王氏家族兴旺,于是村名就以王字打头,又取了个“曲”字,既表示浊漳河在这里绕了个弯;又表明这里山回水曲,曲径通幽;同时也表示王家团结得像曲(做醋和酱的曲块)一样的紧密,因此王曲村名一直延用至今。也有另一说,相传在唐朝时期皇帝在游历时遇刺,逃到这里,被村民相救。皇帝为纪念此事,故将村名叫为“王曲村”。“王”指皇帝,“曲”通“屈”委屈,而皇帝不能直说自己委屈,故将“屈”改为“曲”。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和唐唐朝开国名将马三保有关,话说隋朝末年,马三宝就出生在王曲村;后来他长大成人,习得一身好武艺,终成了一代名将。他追随唐高祖李渊、秦王李世民南征北战,驰骋疆场,建下了不小的功勋。
于是,唐朝立国之后,他就被封为了国公。但是,好景不长,后来的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开始了“争位”的内斗,马三宝最终卷入了皇室宫廷的纠葛,没有站好队,最终也没能进入唐太宗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序列。不仅如此,在他身死之后,更有缺德的附会者掘了马家的祖坟,还在坟地四周围撒上了一层厚厚的石灰。
那么,为什么要撒石灰呢?
这可说是古代最恶毒的诅咒,石灰在古代是除湿的东西,往往用来消毒或者保持干燥,常见于墓葬地下的保持工作;但是如果把这个物件放在地面上,那可就真寸草不生了,试着想一想,连坟头长草这样的自然现象都要被恶毒的人为除去,可见痛恨之深,也可见采用此法的人心思之毒辣。
老乡们看到这样的不平事,心中自然不快。为了给这位国之忠臣抱屈,于是就将村名改为了“王屈”村,。但是古时候私改村名是不行的,闹不好还有杀头的危险,在村里乡绅们商议之后,决定既不得罪官府,更不能吃官司,在这种情况下就把名字由“王屈”又改作了“王曲”,并流传至今。
王曲村整体呈半环行分布在一个黄土坡上,漳河穿村而过,两边群山耸立。进入村中各处转转,淳朴的村民也都热情好客,村中的情况和其它古村都差不多,虽有一些明清时期的老旧民居,但大都损毁严重,完好的不多。但这些东西并不是我想看的,我想看的就是那座让此村名扬世界的“天台庵”。
我怀着急切的心情来到了这座名扬于世界的唐代木构建筑前,你别看它不是十分的高大,但它给你的感觉却是一种大气张扬气势恢宏的震撼,它的那种美感真不知道该用一种什么样的语言去描述。
天台庵:始建于唐末天佑四年(907),庵院不大,现仅存正殿,为唐代遗构。正殿建于高0.68米的石砌台基上,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琉璃脊饰,殿内梁架彻上露明造,四椽栿通达前后檐,殿身用檐柱一周,柱头卷杀和缓,柱间施阑额而无普拍枋,阑额不出头,栌斗直接安放于柱头之上,柱头上拱斗口跳.跳头上施横木承檐榑,为宋《营造法式》中记载的“斗口跳”实例。院内东侧保存唐碑一通,已风化漫漶不清。正殿两侧存石狮2尊。该庵是平顺县保存时代最早的一座庵,也是我国仅存的四坐唐代木结构建筑之一。当然这四座唐代建筑全部都在咱们山西,作为山西人,我还是有点儿小骄傲滴。
关于天台庵的来历,有这样一种传说,唐朝末年,风云突变,各地的佛教都受到了战火的洗礼和灭佛运动的致命冲击,进入了毁灭性的一段灰暗历史。
此时,创建于浙江天台山的天台宗,在当地钱氏一族的庇护下勉强生存了下来,但是也早已气息奄奄。
天佑四年(公元907年),僧人们为了延续宗派的法统和法脉,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远走千里寻求庇护之地。
在当时,选择这样一块地方是非常不容易的,那么他们是如何选到了太行山深处的浊漳河水乡的呢?
当年,天台宗曾经派出了很多位弟子在全国各地寻觅新址,最后有两位非常精通风水的大师都选择了自己的中意之处。
其中一位,随身带了一枚定穴铜钱,就把铜钱埋在了风水眼上,日后好识别;而另外一位呢?比较穷,没有带钱,一路化缘而来,只带来了随身的饭钵和筷子,于是举起筷子就插在了风水穴上。
说来也奇怪,这两位最终选择的风水宝地竟然是同一处地方,弟子们循着指示的话来到这里后,竟然发现这个小山包上竖着一根筷子,而这筷子中间却穿了一个铜板!
英雄所见略同,于是弟子们二话不说,马上动工,寺庙落成后又起了个通俗易懂的名字“天台庵”。
进入庵内,里面给人的感觉是很有空间感,并没有因为殿小而让你有压迫感,它的梁架上都绘有满身金甲的彩龙。
关于这些彩龙,还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天台庵殿内的梁架上,绘有满身金甲的彩龙,如果仔细数一数的话,会发现这一堂彩龙都是统一的“五爪龙”据介绍:一般的龙都是只有“三爪”或者“四爪”,因为要考虑到历代避讳的问题,总不能和真龙天子用一样的装饰;但是这里的龙却有着“五爪”,这在国内是比较罕见的情况。
当地人传说,相传历史上王曲村曾经爆发过一次大规模的瘟疫,当时可说是尸横遍野,黎民百姓可谓苦不堪言,十室九空;
为了拯救当地民众与水火之中,这金龙腾云驾雾就在背上驮来了一座寺庙,由这庙来为当地百姓消灾祈福,除凶避祸;后来果然没有多久,瘟疫就被驱走了,而这金龙也最终没有返回人间,而是飞到了天台庵的正梁之上,永久的护佑着平顺的子民,后来这一代也确实变得物埠民丰,国泰民安。
历史传说并不可信,这五爪金龙最有可能的解释应该是本地匠人深处大山之中,山高皇帝远,随意发挥创作而成,但这传说却也凄美,何不留下呢?
这个规模不算很大的唐代建筑,却以它张扬大气的风格,带着那个朝代的逼人气势扑面而来,让我们品味到了一股强劲的唐风,它也让我联想到了唐代的三彩马,肥美人,昆仑奴。李白的斗酒诗百篇,边塞诗人笔下的大漠孤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