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后就无法专注学习?这3个办法亲测有效,可以一试
说来有趣,我是在离开学校之后,才逐渐开始领悟到应该如何学习的。
而大部分人则完全相反。
就像周围有很多人跟我说,他们工作后,就没法安静下来翻几页书了,更不用说深度学习。
这在我观察一些职业考试时得到了验证:
毕业后有两年我集中考了人力资源管理师证、注册黄金分析师证、证券投资顾问从业资格证和期货从业资格证。
除了人力资源管理师第一次考试面试没过又重考了一次以外,其它全部都是一次通过。
我原本以为大家应该都跟我差不多,但后来在统计公司内部人员的证书信息时我才发现:
竟然有那么多人,屡考屡败,屡败屡考,最夸张的,有人连证券从业资格都能考十几次还没通过。
我不认为这些教育背景比我好(有不错学校的留学生)、平时从事专业工作(我只是个HR)的同事在理解、认知上有什么问题。
没通过的原因,恐怕就如他们所说:已经没办法能够安静下来进行深度学习了。
私以为,这是个很危险的信号。
那到底怎样才能安静下来进入深度学习呢?结合个人经验来谈3个比较实用的方法。
01
找出你真正感兴趣和关心的问题,带着
好奇心来学习
学习本来就应该是由问题和好奇心来驱动的,但似乎只要是需要由别人来检验学习效果的学习,总是离不开考试。
于是,学习的目的就简单地与通过考试划等号了。整个学习过程顿时变得索然无味。
想要重拾学习的兴趣,我们需要找回学习的“初心”,虽然可能原本的初心就是要通过考试……
在通过考试之外,我们完全可以另外找出一个能真正让自己产生探索欲的问题来:
比如,考人力资源管理师,有两本很厚的教材,一本中文、一本英文的,对我这个英语6级勉强才考过的人来说,一本专业的英文教材是相当难啃的。
我就给自己找到了一个有意愿探索的问题:
看看我所熟悉的人力资源相关概念比如KPI、薪酬结构等等,在英语语境下是如何解释、应用的,毕竟目前绝大多数的人力资源管理概念都还是从欧美等国家引入的。
相对于全部看翻译的著作或者是国内学者编著的教材,一定会有一些不一样的发现和体验。
正是在这样一个问题的引导和牵引下,让我愿意一边查单词、一边做笔记,很艰难地把书本过了一遍。
这让我除了通过考试以外,还额外实现了自己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可谓一举三得:通过考试、实现了自己定下的目标,还同时解决了如何能让自己静心学习的问题。
02
5分钟起步法
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心里对一件事产生了畏难情绪,迟迟都不肯开始行动。
就像我每次写分享,只有极少数时间有所谓的灵感,脑海里满是想法和句子在乱蹦。大多数时候,都是这样的:
心里一直在不安:赶紧开始写吧!但手又不自觉地伸向手机:常用的APP挨个打开刷一遍,关掉,再来一遍!而这个动作此前已经重复好多次了。
我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最常用的办法是5分钟起步法。所谓5分钟起步法,就是告诉自己:先做5分钟再说!
这个只有短短5分钟的自我承诺,会让自己放下所有畏难情绪,真正开始投入其中。
想着要写一句什么样的开头、用一个什么样的标题、文章的框架应该怎么搭、看看有什么案例可以拿来用。
当我全身心开始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神奇的事情就发生了:从一个浮躁的状态进入了一个深度工作的状态。
很多时候,一旦沉浸其中,就不太会关注5分钟的问题,直到遇到下一个难题,想要从中逃离出来,才会瞬间又回到现实。
这个时候,可以简单缓口气、喝口水,然后再一次启动5分钟起步法,告诉自己再学习5分钟。
03
分解目标和任务,每天都是deadline
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这真是一句至理名言。
我们很多时候之所以静不下心来学习、工作,是因为我们把一件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的事情只设置了一个deadline:
考试的那一天就是我们几个月、甚至一年的复习备考计划的deadline,领导要求的工作成果提交日,就是我们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时间筹备的工作的deadline。
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怎样才能使得我们在距离真正的deadline还有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就能够沉下心来认真学习、全力筹备呢?
答案是我们自己要把大目标分解成每一天具体的学习和工作任务,这样一来,每一天都是deadline,你需要完成当天的分解任务。
在备考文章一开头说到的各项证书考试时,我就全部采用的这种方法:
教材和相关学习资料都到手之后,首先计算出剩余的备考天数,然后计算教材的总页数、模拟题和真题的套数,从而计算出每天至少应该看完多少页书,至少多少天应该做完一套题。
如此以来,当你发现教材看到第98页的deadline就是今天,而目前书签还夹在第24页,估计我们从早上开始就能够乖乖地坐下来学习了。
找出自己真正感兴趣和关心的问题、带着好奇心来学习,5分钟起步法,将目标分解成每天需要具体完成的任务、确保今日事今日毕,这是我自己经常使用的能够进入深度学习和工作的方法。
希望对渴望成长和进步的你也能够有所帮助。
Miss略知一二
职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