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为何会反反复复发生灭佛运动? 2024-07-30 21:07:13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中国更是传播广泛,但在中国历史上也有过大规模的铲灭佛教的运动,最著名的是三武一宗灭佛事件,分别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之灭佛、唐代武帝之灭佛、后周世宗之灭佛。北魏太武帝“灭佛”北魏太武帝(423~452)“灭佛”,是中国历史上发生的第一次国家镇压、取缔佛教事件。北朝(420~581)大多数帝王支持佛教,促使佛教势力迅速发展。同时,佛教也与儒教和道教发生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僧团与国家及世俗地主阶级也发生了政治、经济利益方面的冲突。太武帝对佛教采取镇压措施,正是这些矛盾综合作甩的结果。北魏太武帝原来信仰佛教,也尊敬僧人。但是,他逐渐看到,佛教的大发展与国家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冲突。因为,僧人具有不负担兵役、徭役,不缴纳租调的特权,由此导致了佛教与国家争财富、争人力。所以必须控制僧人的数量。在这种情况下,魏太武帝继承前代的政策,重用儒者,尊崇儒家学说,以便争取汉族地主阶级的支持,巩固自己的皇权统治。同时,他又接受司徒崔浩的劝告,改信寇谦之的天师道,奉寇谦之为“天师”,建立天师道场。他还亲自登坛受符书,改元“太平真君”。这一系列举措,都是在为打击佛教做准备。太平真君五年(444),太武帝下诏限制佛教,认为佛是外国的神灵,所讲的道理是荒诞的,无益于政化,并且禁止王公和百姓私养沙门。太平真君七年(446),他出兵经过长安,发现一所寺院中私藏兵器,怀疑僧众与起义军通谋,下令诛杀寺里的僧人。后来又发现寺院中存放酿酒器皿和财物,发现洞窟中藏匿妇女等,于是他听从崔浩的劝说,颁布取缔佛教的诏书。太武帝镇压佛教措施非常残酷,不仅不分老少坑杀所有沙门,对于信仰佛教,制造泥、铜等各种佛像的人,也要屠杀。经过这次灭佛运动,北魏境内的大量僧尼遭诛杀,寺院被拆除,经像被焚毁,劫后余生的僧尼逃奔南方。六年后,太武帝死,文成帝即位。文成帝认为佛教讲的道理正确,有助于国家的治理,有益于人们仁智善性的增长,于是解除了佛教禁令。此后在历代北魏帝王的支持下,佛教在北方又获得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北周武帝“灭佛”北周武帝(561~578)统治时期,北方佛教势力急剧膨胀,僧尼人数达到200万,佛寺3万多所。由于僧尼享受免税赋徭役的特权,武帝要富国强兵以统一北方,就必然采取“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的措施。周武帝首先削减僧尼和寺院数量,又多次召集名儒、名僧和名道,共同讨论儒释道三教的优劣。建德三年(574),周武帝下令禁断佛教和道教。这次灭佛与上次有几点不同。第一,北魏太武帝只取缔佛教,对道教予以保护,北周武帝则是对佛教和道教都予以禁止。北周武帝原来打算保存道教,但是道教和佛教之间的斗争很激烈,对朝政有危害,所以采取两教并废的措施。第二,虽然毁坏了一些寺院,焚烧了一些经像,但是并不屠杀僧尼,而是勒令他们还俗为民。对于有些地区的寺院,并没有拆除,而是分别赏赐给王公,作为他们的住宅。第三,设立“通道观”。从佛教和道教名人中选取120人为学士,让他们讲《老子》、《庄子》和《周易》,目的是会通三教。显然,让佛、道两教人士会通三教,在于强调儒家的重要性。建德六年(577)北周灭北齐,周武帝又下令在原来北齐境内禁断佛教和道教。促使许多僧人逃往南方,境内僧尼奉佛也只能在秘密状态下进行。宣政二年 (578)周武帝死,宣帝、静帝相继在位期间,朝政由外戚杨坚把持,下令允许佛教流行。到杨坚废周建隋,开始大力发展佛教。唐武宗“灭佛”由于唐代前中期的帝王基本都支持佛教发展,促使佛教势力急剧膨胀,激化了佛教僧侣阶层与国家和世俗地主阶级的矛盾,终于爆发了唐武宗时期的毁灭佛法运动。到唐武宗(841~846)即位时,由于僧尼数量的增长,寺院经济的膨胀,削弱了朝廷的实力,加重了国家的负担,促进了社会上反佛情绪的高涨。唐武宗在整顿朝纲j收复失地、稳定边疆的同时,也决定取缔佛教。他在废除佛教的诏书中,历数佛教的危害,认为,在全国各地,包括两京地区,“僧徒日广,佛寺日崇,劳人力于土木之功,夺人利于金宝之饰;遗君亲于师资之际,违配偶于戒律之间。坏法害人,无逾此道。”他还认为,废除佛教,乃是“济人利众”的举措。 武宗的灭佛运动是逐渐展开的。会昌二年(842),他命令僧尼中的犯罪者、违戒者,全部离开寺院还俗,并且没收其财产,充入两税徭役。会昌四年(844)七月,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拆毁那些房屋不到200间,没有敕额(皇帝所赐的匾额)的一切寺院、兰若、佛堂等,其僧尼全部勒令还俗。到了会昌五年(845),武宗发起的灭佛运动达到高潮。当年三月,敕令不许天下寺院建置庄园,勘检寺院、僧尼、奴婢及其财产,为全面取缔佛教做准备。四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废除佛教的措施。四个月后,宣布灭佛的结果:全国共拆除大的寺院1600余所,小的寺院4万多所,还俗僧尼260500人,都充两税户,没收的良田数十万顷。另外,把寺院奴婢收为两税户的有15万人。武宗会昌年间的灭佛运动对佛教的打击是十分沉重的,甚至由此改变了佛教发展的走向。由于寺院被拆毁,寺院经济遭到毁灭性的扫荡,僧尼被迫还俗,经书典籍散失,以义理研究为特点的一些佛教宗派丧失了繁荣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佛教的生存和发展形式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国佛教经院哲学研究的黄金时代,理论创造的旺盛阶段,从此就结束了。以山林为基地的禅宗逐渐发展起来。后周世宗“灭佛”按照传统的说法,后周世宗(954~958)被列为最后一个“灭佛”的皇帝,与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相提并论。实际上,他只是力度比较大地整顿和限制佛教,并没有计划完全废除佛教。五代十国(907~960)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裂战乱的年代。由于当时的历代小王朝为了抗御外地,保住疆土,都把扩充兵员,增强国家财力作为首要任务。所以,各王朝对佛教普遍采取限制的措施。周世宗即位之后,在挫败北汉和契丹联合进攻的同时,对佛教采取大规模压缩的措施。显德二年(955),诏令禁止私度僧尼,严禁奴婢、罪犯等出家,废除所有无敕额寺院。不允许新建任何大小寺院。他没有勒令所有僧尼还俗,但是鼓励僧尼还俗。周世宗在限制佛教的过程中,还专门下令革除佛教中的一些旧弊端。他规定,对于以前有些僧尼采取的烧臂炼指、钉截手足等“诸般毁坏身体”等做法,一律禁止。那些“符禁左道、妄称变现、还魂坐化、圣水圣灯妖幻之类',都是聚众蛊惑人心,“今后一切禁止”。周世宗限制佛教的结果,是后周境内的寺院毁废了30336所,仍存2694所,登记在册的僧尼有61200人。周世宗限制佛教的政策,力图把佛教规模限制在一定程度之内的目的,革除某些佛教陋习的措施,对以后的宋代统治者都是有启示作用的。周世宗之后,历代王朝没有再对整体佛教采取过激烈打击的政策。“三武一宗”之类的事件,对佛教僧团规模的变化,对佛教寺院经济实力的消长等,会产生剧烈的影响,但是一般持续时间都不很长。但是,对于佛教思想的、演进,对佛教修行方式的转变,对佛教徒的自我认识和定位,此类事件的影响都是很深远的。 赞 (0) 相关推荐 北魏太武帝崇佛半生,为啥后期却痛下杀手,暴力施行“灭佛”运动? 佛教最早传入中国的时间是两汉之际,为了能够在中国立足,在经过翻译.创造.融合之后,逐渐发展为"中国佛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南北朝时期到达了第一个高峰,但在北魏中 ... 漫谈中国古代神话里的鬼神仙佛……#人生如茶 #人生如茶 漫谈中国古代神话里的鬼神仙佛……#人生如茶 #人生如茶 中国历史上的四次“灭佛”运动 中国佛教的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不仅有曲折,而且劫难甚多.据"中国通史"等资料记载"在北魏太武帝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北周武帝建德三年(公元574年).唐武宗会昌五年 ... 众佛之国不是国之甘肃天水自驾,探索中国古代文化重要的发祥地 她是甘肃第二大的城市,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素有"陇上小江南"的美称. 千年文化沉淀,时光把她雕刻成一件世界级的艺术品,在这个城市,你会发现处处巧夺天工的她,原来这么美! 她是甘 ... 过年了!这《中国古代风俗百图》,不发对不起大家! 化俗 为美 在这片土地上,我们民族生活了几千年.在几千年的时间里,流传下来了很多民俗,透过这些民俗,我们可以窥见先民的生活状态,可以了解民族文化. 连环画泰斗王弘力的<中国古代风俗百图>是 ... 中国古代的佛头之美 人们在塑造佛像的同时也是在塑造人类内心最好的一面.如果把历史比作烟云,人身在云中未有归途,逶迤苍茫未有尽时,如果有一丝光亮,那一定是宗教. 佛教与禅宗主张平和,包容,善待一切生命,平等的与自然共生共灭 ... 越瓯犀液发茶香——中国古代的茶具文化 汪鹤年 陆羽在<茶经>中将采制茶叶的工具称作茶具,而将烹水的炉.釜,盛茶的碗.盂等与烹茶有关的物品称作茶器.在他看来,尽管因品茶场所.品茶人数的不同,所用茶器不一定全能用得上," ... 木中佛:至为精美的中国古代木雕造像 禅音 姚亮 - 清逸琴筝 五代-辽彩绘木雕佛像 高149.9cm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木雕佛像,或长期受人供奉.久历烟火薰蒸,或长期收藏存放,或经自然侵蚀.氧化风化等作用,表面色彩失去光泽,水份几乎蒸 ...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为什么只有《红楼梦》发展出了“红学”? 京剧:<单刀会> 类似<三国演义>的小说,如<东周列国志>.<说岳全传>.<大明英烈传>,<残唐五代演义>等,文学水平都比< ... 中国“长寿之王”龚来发:终身未娶寿至133岁,生前爱好很不健康 眉毛毫毛,生命安牢.眉毫鼻毫,不如脖毫.三毫具备,长命百岁. 犹记得古代王侯将相为了追求长生不老之术,可谓费尽心思使出了浑身解数.似乎活的更久一点就能得到更多.不少影视剧的主题也是与长生不老有关,电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