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不说“后悔”这两个字

 后悔是纠缠在过去的失败里,不能出来,以至于成为前进的包袱,使其在以后很难再前进。后悔是非常恶性的一种情绪。”

人一生中要做很多事情,做很多决断,有的在事后证明是对的,有的证明是不对的。

我们可能对这样的情景对话并不陌生:

场景一:

儿女处在叛逆期,惹得父母生气。父母说,早知道你这般模样,真是后悔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你养到这么大。

场景二:

某甲对父母默默做了供养,其他亲戚不知道内情。因为别的原因,对其有误解。某甲心中不平,愤恨地说,早知道你们这样没有良心,我真后悔过去这样去做。

场景三:

(某电视剧剧情)妻子为了支持丈夫,默默地承担起了一切家庭重担,支持丈夫打拼,期待他出人头地。没想到丈夫得势之后,隐瞒了已经结婚的事实,与富家女儿结婚。开始时,还只是瞒着家中妻子,后来甚至发展到要雇凶杀害妻子。

妻子说,我不后悔为你做的,但是你发展到要杀害我的地步,你问问自己的良心,安不安?

这部剧的片名叫《人证》,剧中男主角名:陈世迅(大概取其陈世美转世之意)。

01

场景一和二中的当事人是贪功德

场景一和场景二,当事人都说出了“后悔”。言下之意,认为是不该做而自己去做了,因此才感到后悔。

无论是场景一中的父母抚养儿女,还是场景二中的儿女供养父母,不仅是现代社会规则(法律)所规定的义务,也是天理所在,根本不存在“该做”还是“不该做”的问题。不做就是违背法律,违背天理。

而之所以语境中,当事人有“后悔”的情绪,究其深处原因,就是一种交易心。

第一个语境里,是“我”作为父母,你就有责任要听话,要顺从,不要惹“我”生气。如果“你”惹我生气,我对你的抚养付出,就是白费了,委屈“我”了。

实际上,即使做父母的养出了一个杀人犯,在ta还小的时候,做父母的抚养ta,是天职。

第二个语境中,“我”赡养父母,应该被表扬,被赞美。一旦被人误解了,或者别人没有看到,没有赞美,就是白做了,委屈了,后悔了。

事实上,这两个场景里,无论对方如何反馈,外界如何响应,都是当事人“无条件该做”的。所以这里面,做父母的说后悔“一把屎一把尿地抚养儿女”,以及做儿女的说“为父母做了,但别人看不见,因此后悔”,都是一种交易心,也可以说,是贪功德。

贪功德的人最蠢,因为贪功德不仅不积福,反而很损福。

02

场景三的女主是个慧者

场景三中的女主角,是一个有智慧的人。我们常说的“明事理”其实就是开智慧了。

对妻子来说,希望丈夫发挥优势,出人头地,这本身是作为家庭的一项“共同投资”。

有一个“长板理论”。

听起来好像是对过去几十年所耳熟能详的“短板理论”的颠覆,其实,这两者只是一个事物的不同方面。

就个体来说,不可能补齐自己的所有短板,就简单地以跑步而言,一个人也有擅长长跑,擅长短跑之分。所以体育队选拔人才,都是根据其某个特长,通过训练,将其长处发挥到极致。

而从宏观上来说,许许多多的个体的不同方面的长板被发展起来,综合起来,就成了集体的“没有短板”。

这是作为管理者很重要的一个认知,不能用“要跟我一样”这种眼光,去要求每一个团队成员,而是要每个人的长板得到充分发挥。最厉害的领导,是管理着一群“就单项来说,个个都比我强”的人们。

家庭也是如此。

所以,场景三中的女主,就是一位“发现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使家庭优势最大化”的操盘手。

在努力培养丈夫的过程中,不仅是她乐意的,也是家庭进步所必需的。

正因为有这样的格局,当丈夫变心到丧心病狂的地步,她也不后悔,只希望丈夫能扪心自问,感到羞愧。

03

“后悔”二字是毒药

早两天我在一篇文章中,写到过这个话题。只是因为当时那篇文章是另一个主题,对本话题只是提到,没有展开。

在几天前的这篇小文《“边地下贱”和“忏悔”》中,说到,遇到以往的失误或者过错,真正应该采取的态度,是忏悔。

一说到忏悔,人们很容易误解,脑子里马上浮现出葛优在《非诚勿扰》这部电影中的桥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