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所是”、“是其所是”、“所是者”

王路

人大复印:《外国哲学》2000 年 05 期
原发期刊:《哲学译丛》2000 年第 02 期 第 75-80 页

.

最后,还应该说一下ti esti(n)。这个短语在亚里士多德的其他著作中也出现,而在《形而上学》这里,主要是在第七卷解释和说明ousia的时候,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里, 亚里士多德使用了两个词来说明ousia,一个是ti esti,另一个是tode ti。后者指个体, 相应于《范畴篇》中所说的“第一实体”;而ti esti 大致相应于那里的“第二实体”,它的英文翻译一般是“what a thing is”或“essence”,德文翻译一般是“Was etwas ist”或者“Was”。

罗斯认为,一个ti esti乃是某物的ti esti,即对“这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而且无论这某物是一个个体还是一个普遍的东西,它的本质只能被陈述为一种普遍的东西或一种普遍的东西的组合。在他主编的翻译中,这个短语被翻译为斜体的“what”,由此也说明,它表示的不是个体,而是种和属。此外, 罗斯还认为, ti esti 与ti eneinai有时候是有区别的, 有时候则是在相同意义上使用的(注:参见Ross,W.D.:Aristotle's Metaphysics,a revised text withintroduction and commentary,vol.I Oxford 1924,p.159—171。)。帕兹希则认为,把ti esti翻译为“Ein Was”或“Was eines Dinges”“与希腊文本相距太远”(注:Frede,M./Patzig, G.,C.H.,Aristoteles'Metaphysik Z',Text,Uebers.u.Kommentar,Beck'sche Verlagsbuchhandlung,Muenchen 1988,Band I,s.20.),他主张把它翻译为“Was etwas ist”,而当对象已经确定的时候, 把它翻译为“Was es ist”。这里,前一个翻译的意思是“某物之所是”,后一个翻译的意思是“这(东西)之所是”。我认为,帕兹希的观点有一点非常重要,这就是要把这个希腊文短语中的那个“是”(esti)翻译出来,至于它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则可以进一步讨论。比如说,一事物之所是乃是它的本质。而罗斯的翻译则直接突出了“什么”,尽管这“什么”乃是对问题的回答,尽管他还认为ti esti与ti en einai有时候意思是一样的。

在中文翻译中,我们有“什么”和“是什么”这样的翻译。苗力田先生主张后一种翻译。他认为,“这个是什么,既可当作谓词,又可当作所以是的是,当作本质和形式。在作谓词时就是一般。……但在它不单纯是表示是什么,而是表示其所以是什么to ti en einai的时候,这个ousia就是在原理、 认识和时间方面的第一”(注:苗力田:《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笺注》,《哲学译丛》2000年第1期,第78页。)。我觉得,苗力田先生的解释与罗斯的说明大体上是一致的,但是他提出的这个翻译显然比英文的“what”要好,因为它反映出ti esti 这个短语中的“esti”所表达的那个“是”。实际上,“是什么”与帕兹希提出的翻译是一致的。

以上我们考察了关于“to on”、“ousia”、“to ti en einai”和“ti esti”这几个希腊文术语的翻译。如果总结一下, 我们就会发现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翻译与希腊文是有距离的!具体地说,“to on”、“ousia”、“to ti en einai”和“ti esti”这几个希腊文短语是不同的,表达的意思也有一些区别,但是无论它们有什么不同,它们的共同点是明显的,即它们都与希腊文动词不定式einai有关, 因为这一点是仅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来的。相比之下,在英文和德文翻译中,有些术语还保留了与动词不定式的联系,即从字面上还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但是有些翻译,比如“substance”、“essence”、“Wesen”、“Wesenheit”、“Was”等等, 这样的联系就不大看得出来了(细看起来,从essence和Wesen等还可以看出这样的联系,但是从substance和Was肯定是看不出来了)。在中文也是同样,比如“存在”、“实体”、“本体”、“本质”等等,我们根本看不出它们与“是”的联系。在研究亚里士多德的时候,我们固然可以认为,亚里士多德的论述有这样那样的意思,表达了这样那样的思想,但是对于这些关键而重要的术语的翻译,保留字面的联系与不保留字面的联系,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此外,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今天,亚里士多德的研究者们似乎有一种倾向,这就是尽可能地忠实于原文,保留希腊文的原意,包括其字面的意思,甚至不惜直接使用原文,这一点在帕兹希的著作中表现得最为明显。我想,这样的做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因为我们使用的语言——汉语属于与印欧语系完全不同的语系,其语言特点本身与印欧语系的语言相距甚远。且不论我们的思想文化传统与西方有什么不同,有多大的差异,这样的语言至少会在我们对思想文化传统的表达方面造成一些差异,至于这差异会有多大,则需要我们在研究中仔细体会。欧文斯在论述关于ousia的翻译时认为, 对这个词的英语翻译应该有四条标准:第一,不隐含有利于任何在亚里士多德以后形成的是之理论的偏见;第二,在形式上比“是”更抽象;第三,能够表示个体,包括具体的和非构成的;第四,在英国人听来表达了一种与是的直接关系(注:参见Owens, J.:The Doctrine of Being in theAristotelian Metaphysics,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57,pp.71—72。)。不论这四条标准是不是科学,是不是有道理,是不是被广大学者所接受,我认为,至少有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注意和借鉴的,这就是其中三条都涉及到“是”的问题,都与“是”有关。

关于我们这里讨论的四个术语,余纪元提出如下译名:是(to on),本是(ousia),恒是(to ti en einai),是什么(ti esti)(注:参见余纪元:《亚里士多德论ON》,《哲学研究》1995年第4期, 第72页。)。我认为这也是很有参考价值的。按照我的体会,我们可以如下翻译:toon ousia to ti en einai ti esti是(是者)所是(所是者)是其所是所是者在我看来,采用“是”,困难主要在于不容易区别对象语言和元语言。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乃”、“所”、“之”等虚词来解决。还有一个困难,这就是外文中有时候“是”不加任何修饰,比如“上帝是”,这样的句子如果翻译成“上帝存在”似乎就不会有问题。但是,是不是真的没有问题?这个问题这里不进行讨论。我只想指出以下几点。首先,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一般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他对只使用“是”这个词是有专门说明的,他认为这是“纯粹的是”。其次,关于上帝的大量讨论主要来自中世纪,因此像“上帝是”这样的句子不仅有其自身含义的问题,而且涉及“是”这个词自身的发展演变的问题。第三,不加任何修饰地使用“是”的情况是非常非常少见的。因此,“上帝是”、“我思故我是”这样的翻译虽然好像怪了一些,其实恰恰也是有道理的。

(0)

相关推荐

  • 小卖部英文翻译

    最佳答案:canteencanteen 读法  英 [kæn'tiːn]  美 [kænˈtiːn] n. 食堂,小卖部:水壶示例:Rural canteen counter, everywhere ...

  • 阿甘本 :本体论装置(下)

    本体论装置(下) 文|阿甘本 译|蓝江 1.12对"曾去成为什么"的问题的一个回应是:在一个主体(sub-iectum),一个位于其之下的非本质的实存物与一个非实存的本质之间既然存 ...

  • 习惯与自然 Kutimoj kaj naturo

    Malgranda kolono, longitudo de maldika ĉeno ligita subtenis ekstreme peza  elefanto, tio ne absurda? ...

  • 提醒自我 Memorigi sin

    Iu sinjorino sidas rigardante la flanko de la vojo ne malproksime de alta muro, ĉiam sentas, ke ĝi b ...

  • 亚里士多德论“存在”

    自巴门尼德开始,"存在"一直是西方哲学中的一大主题.17世纪拼合字onto-logia("关于存在的学说")的出现,标志着一个广受承认的哲学分支的正式形成,&q ...

  • 深切怀念胡国柱老师

    深切怀念胡国柱老师 大约在2006-2008年,我在魏以达教授的<世界语学习>网站上学习.记得:很多老师无私地帮助我.鼓励我.指教我,我永远感激.怀念和感恩老师们!我用自己的真实名字易绍敏 ...

  • 阿甘本 :本体论装置(上)

    本体论装置(上) 文|阿甘本 译|蓝江 1.1 第一哲学的考古学必须从界定了亚里士多德本体论的存在区分的装置开始.这个装置--区分并同时关联了存在着,归根结蒂它就是所有本体论差异的根源--在<范 ...

  • 陈庆:非正业的正业

     非正业的正业 陈庆 法学博士 法学副教授 由于我有十年都没有申请过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除外),三年才发了一篇论文(去年年终因为三年才发一篇论文,被扣了9000元工资),还在外面教与法学无关的课 ...

  •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留风尘。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留风尘.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 这是网络爆火的诗句,很多人都喜欢它!它是人生逆旅中默默赶路人的心境,留给世人无限况味的的人生禅意.或许有些人不以为然,而当你仔细品味诗 ...

  • 阅读的意义 La signifo de legado

    Persono legas multajn librojn, sed la plimulto de ili ofte estas forgesitaj, do kio signifas legi? K ...

  • 历史上的今天 | 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逝世

    亚里士多德对着荷马的半身像在思考 公元前322年3月7日,亚里士多德逝世,享年62岁.亚里士多德是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